讀古今文學網 > 回答的藝術 > 要想對答如流,請讓準備成為習慣 >

要想對答如流,請讓準備成為習慣

有一次,某醫療機械廠的廠長與國外客戶關於引進輸液管生產線的談判已經順利結束,正式簽約定在了第二天。

廠長陪同客戶進入生產車間進行參觀,參觀時這位廠長向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皮鞋底去擦,這一幕剛好被外國客戶看到。

外國客戶思考了一夜,最終他讓翻譯給那位廠長送去了一封信,信中說:「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衛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後要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

一項已談成的生意,就這樣被廠長的一口痰「吐掉」了。

有些人會說,上述案例與問答沒有任何關係啊。這裡我們要說的是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好習慣可以讓人更容易把握住機會,壞習慣也總能破壞自己的形象。回答問題也是如此,只有讓準備變成習慣,你才能在遇到各種難題時應對自如。另外,雖然語言是回答問題的主要途徑,但一個人的行為、動作、表情等,都會影響回答的效果,甚至可以代替語言進行回答。

案例中這位廠長的教訓不可謂不慘痛,這也說明行為習慣與充分的準備是多麼重要。如果我們在回答問題時能汲取他人的經驗教訓,防患於未然,就能把問題回答得更加圓滿,在各種場合更好地展現自身的魅力。

如果你對某個話題沒有做好回答的準備,那麼最好不要輕易出口,避免他人誤解,造成不良後果。例如:

鄰居:「不好了!不好了!」

小孩子母親:「怎麼了?」

鄰居:「你家孩子在馬路上玩球,一輛大卡車過來,你孩子……」

聽到這裡,孩子母親差點暈倒,焦急地問道:「我孩子怎麼了?」

鄰居:「你怎麼了?別著急啊,我還沒說完呢。你孩子差點被撞到,幸好有人及時把他抱開了!」

這種問答方式,不免讓人擔心,如果孩子媽媽承受不住打擊住進醫院,這後果由誰來承擔呢?雖然鄰居是好心,但這種回話方式,顯然太欠考慮。事先沒有做任何的準備,哪怕只是簡單陳述一個事實「你孩子差點被車撞了,幸好及時被人抱開了」都不會給孩子媽媽造成過大的心理衝擊。

回答沒有固定的模式,交流的過程中,別人也不會事先通知你他要提出的問題,當你將提問發言權交給別人時,我們就要做好應對各種問題的準備。尤其是,當你面對的提問是當著很多人的面進行的,甚至是一對多的情況,你就會明白準備的意義。也只有平時多積累這樣的經驗,才能準備得更加充分,回答得更加從容。

下面,就讓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回答問題的流程:

1. 預見問題,早做準備。根據場合、環境及相關主題,提前準備好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

2. 認真傾聽,確定對問題的理解是正確的。

3. 辨別問題性質。例如:表達自己的興趣和贊同你的觀點,想得到更多關於某方面的信息,為消除某一疑慮,提出另一種觀點,想出風頭等。

4. 回答問題的方式。能夠直接回答的問題,直接回答;無法直接回答的問題,日後回答;重複的問題,換個角度回答。

思維訓練

一天,小明想買東西,正巧家裡有個信封,信封裡裝了一些錢,信封上面寫著86。小明以為信封內有86元錢,就把錢拿出來,直接去了超市。結果他買了90元的東西,把信封裡的錢都交給營業員後,他還準備再拿出4元,沒想到營業員在清點了他的錢以後,反而退給他了一些錢,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見附錄1.1.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龍點睛

對於現場回答而言,我們總會被問及一些不能回答的問題,或者涉及隱私的問題,我們都要學會規避。對於某些故意找茬的問題,可以禮貌地還擊。另外,先別管對方會提出什麼問題,注意時刻保持笑容,只有這樣才能讓大腦做出反應,並給出良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