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 第4章 孕育創意的生活日誌 >

第4章 孕育創意的生活日誌

到目前為止,我介紹了積累知識生產素材的方法——將信息納入筆記本。採用之前介紹的技巧,將信息集於一冊筆記本中,便能方便地查閱所需的信息,或者孜孜不倦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抑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接下來在本章,為將作為素材的筆記本變得更有深度,我將進一步介紹「生活日誌」這個技巧。通過生活日誌,你可以把作為知識生產素材的筆記本變得更加實用。

用日誌留住未經加工的生活

首先,讓我對生活日誌這個詞語進行一下說明。所謂生活日誌,顧名思義,是指對日常生活和人生感悟的記錄。因為日誌這個詞本身含有一種航海日誌和測試記錄的含義,所以如果將生活日誌當成「自我之船的航海記錄」,可能比較易於理解。

人雖然不可能像船一樣,以遙遠之地為目標開始旅程,但無論是誰,都在時光流逝中前行。30 歲的人完成了 30 年的旅程,60 歲的人已經在這個世界上走過了 60 年。請把這樣的「時間之旅」當作生活日誌。

例如,我的筆記本中記著突發的靈感、剪下的新聞與會議記錄等,並非全部與工作相關,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對飯菜和睡眠時間的記錄

·對這一天工作內容的記錄

·吃午飯的餐館的筷子包裝

·散步時的快照

·收到的特產的說明書

·畫出路線的地圖

諸如此類的內容混雜在一起,即為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日誌。

生活日誌和普通日記或日誌的區別有以下三點。

1沒有嚴格的字數和版面要求

因為日記是記錄每天從早到晚的活動,所以大多會定好時間或空間上的量,如「這一段空間內」或「三行」。

而與之相對,對於何時寫些什麼,生活日誌沒有相應的硬性要求。只要有時間,什麼時候都可以寫,內容少則一句話,多則幾頁紙。有時沒心情,連著幾天不寫日誌,也不會產生挫折感。

2比起感情更注重事實

日記重在記錄內心的真實感受,或是「對人對事的自我反省」這樣比較細微的心理感受。

與之相對,日誌則重在紀實。雖然也有以抒發所感所想為主的時候,但大多為記錄當天做了什麼、吃了什麼這種內容。

3可以粘貼資料代替書寫

商店的卡片和價格標籤、照片等只要能用,都可以貼上去,然後記錄下自己的直觀感受。不用花時間推敲如何書寫,而要讓貼的資料和記的筆記發聲。

粘貼資料代替書寫,並非只是因為簡單。貼得越多,可以記錄的事就越多,也就越有利於知識生產。這並不難,像拍攝街景照一樣直接記錄下日常生活就好。

通過手寫保留原汁原味

使用手寫或膠水粘貼資料等手工方式處理信息,便可以把當時的心情和氣氛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例如,在基本都是大大咧咧的字體的筆記中,有些地方擠著密密麻麻的細小字體,僅僅是看到這種字體,就會知道那時候遇到了什麼麻煩,導致情緒低落,這樣就能重新體會當時的感覺。

另外,看到已經變皺的展覽會門票,就能逼真地還原當時的情形:「這個展會的票太搶手,我等了一個半小時才買到,而且那天特別熱,我等得汗水直流。」

你不光能像這樣重現當時的生活狀態或心情,也能明白自己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了新創意,寫或貼某些段落的目的為何,當時的心態如何,這就是手寫和粘貼的優點。

完整地寫下體驗過的事或者當時的情況需要很大力氣,恐怕很難堅持。和上司一起去喝酒的時候,受到上司的鼓勵或者工作方面的啟發的時候,想把上司對你說的話完整地記下來是相當費力的一件事。而如果使用生活日誌的方法,只要把商店裡的卡片貼在筆記本裡,把印象最深的話記下來就可以了。

參觀古城的相關記錄

用從宣傳手冊上剪下的照片來保留當時的感想和體驗,有圖有文,比僅有文字或照片更富有表現力。

參觀人物紀念館的相關記錄

將某片土地蘊含的獨一無二的信息生動形象地保存下來是很重要的,同樣,在信息輸出時還是要有實際體驗,才能更有自信。

如果卡片上寫有商店的信息,再次閱讀時,就會想起當時的情況:「在那個街道的小酒吧裡,我認識到在成為中堅力量之後,學習仍然非常重要。」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手寫和粘貼,那些語言之外的信息才能被輕鬆地大量保存下來。

主動決定何時記錄

那麼,具體該怎麼開始記錄生活日誌呢?

因為無論是使用手寫的方式還是將資料貼上去,都會保留當時的氛圍,因此沒有必要受制於「每天晚上寫三行」之類的規則。「睡覺前將一天的記錄整理好」這樣的做法,就像記日記一樣,很容易令人感到不勝其煩。

所以,在路上或者休息時,稍有空餘時間,就可以記錄下之前的行動,或是把能夠喚起你記憶的東西貼上去。我推薦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寫日誌,內容包括以下三類。

·睡眠時間 S

·吃過的東西 E

·讀過的書 R

在白天乘車或者工作疲憊時,不管怎樣,先打開筆記本把這些事都記錄下來,不過未必要寫成文章。

[130725]早晨

S 22~5

E 納豆蛋卷·米飯·味噌湯

R《勸學篇》(福澤諭吉)

現在要去大阪站

就這樣使用記號簡略地記下來。你記錄的都是最基本的信息,一分鐘都用不上。同時,昨天晚上看的電視節目的感想、早餐時和家人的談話內容、早起時的身體狀況和心情等等,只要有興趣,都可以記下來。這時,如果昨晚躺在床上想過的事情突然浮現在腦海中,就可以寫更多了。

意外的是,這種順帶著多寫幾句的做法其實很重要。一旦開始生活記錄,你就會意識到,儘管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獲得很多靈感,但那些到現在都沒有被記下來的都煙消雲散了。

日常記錄的三大優點

按照這種方式養成在日常生活閒暇時做記錄的習慣,你就能更有效地利用筆記。特別是在飲食和睡眠方面,養成記錄日誌的習慣有以下三個優點。

1消除選擇帶來的壓力

你如果想著「想到什麼好東西就記錄下來吧」,可能反而寫不出來。我想,這恐怕是因為你會在無意識中糾結某件事是否值得記錄、不記錄行不行這種問題。因此,將飲食和睡眠等可記可不記的內容記錄下來的話,就會產生寫什麼都可以的心情,也可以消除凡事必須做好的負擔心理。重要的是養成寫作習慣,到後來,你就可以毫不猶豫地記下浮現在腦海中的事物。

2順便啟動思考

雖然記錄是很簡單的事,但當你習慣用筆記本記錄生活點滴後,每天就會更多地接觸筆記本,也會更頻繁地把剛剛想到的點子順手記錄下來。我在上文提過,如果在早上記錄睡眠時間,也會把昨晚的靈感和做過的夢記錄下來。

另外,在記錄的時候,也能看到前幾天寫下的想法,快速翻閱寫得滿滿的筆記本,就可能想再讀一遍剪下的新聞記事。用一點點時間去開動腦筋,長此以往,積累的想法是不容小覷的。

3促進深入寫作

決定記錄之後順手記錄其他內容時,你就會發現自己想認真寫下來的東西,可能是積累很久的情感,也可能是反覆思考之後下的決心,總之,非寫不可的感覺會像決堤一般湧現。

這種思緒和普通的靈感不一樣,關鍵是可以深化對問題的思考,幫你掃清煩惱,重新審視自己。你不是因為感覺很強烈才寫的,實際上是因為在寫才有了強烈的感覺。

通過記錄生活日誌,筆記內容變得充實,更能滿足知識生產所需素材對多樣化的要求。

記錄使人快樂

你要做的是將體驗過的事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或許有人會說,「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並沒有什麼值得記錄的趣事」。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試著從將工作內容逐條寫下、將買過的書的腰封和衣服的標籤貼在筆記本裡這些事開始吧。

即便只做了這些,之後重讀筆記時,你也會想起「那個時候,促銷活動的企劃會議從春天開始開了很多次;我為了提高英語水平,買了教材來自學;為了演講,特意買了條新領帶,並為經濟危機之後何去何從而感到不安」,通過這樣的方式,你會身臨其境一般重現當時的情形。

長途旅行時,我們經常會寫旅行日記,以記錄的形式把感受整理一遍,就能將其牢牢地刻在腦海裡,旅行的體驗會讓人感覺濃烈而充實。或許能寫旅行日記的只有去旅行的人,但對時間的記錄,也就是生活日誌,無論是誰,現在馬上就可以開始。我們無論生活貧富,都平等地擁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時間。生活日誌不僅能在知識生產中發揮作用,還能使做記錄的人變得幸福、快樂。

將收集到的素材用於知識生產

通過這些方法收集的作為生活日誌的私人行動記錄以及感想,可以成為很好的知識生產素材。關於如何從素材中得出成果,我會在第五章內詳細介紹。在這裡就舉一例做簡單說明。

前幾天,我翻閱筆記時看到上面貼著這樣一條內容。

在地鐵裡讀報紙。看到北陸新幹線的年表。用手機應該就能看到,但估計是不會看的吧。

這是我在假日裡去玩的時候,在地鐵裡寫的筆記。

補全成能看懂的形式,便是如下內容。

在地鐵之中,我閒來無事,便仔細地閱讀了報紙上的關於北陸新幹線整修計劃(1967—2025)的年表。但是在手機上肯定也能看到同樣的內容,這種無聊的東西誰會去讀呢,我肯定不會。

因為筆記可能存在想法不夠統一的問題,偶爾在地鐵中看報紙(不看手機)時,會一邊想著「我為何要看這麼無聊的報道呢」,一邊記錄下行動,於是不知不覺間把這條筆記寫了下來。

再次讀筆記的時候,我一下就明白了。這個素材可以用在「是選擇紙質還是網絡媒體」的話題上。人們總是說:「新聞在網上看不就好了嗎?」確實,速報可以在網上看到,而且也能在手機上輕鬆地閱讀,但是一直以來就是感覺缺少了些什麼,為了說明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我發現這條筆記給我的視角是很有用的。

紙質媒體和網絡媒體不同,存在一種抽像意義上的框架。人們會在這個框架中讀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他們在網絡上看到的並不會在意的內容,一旦出現在框架內,就有了被讀到的機會。也就是說,存在一種「在網上可能不會讀,但在紙質媒體上就會去讀一讀」的可能。

類似這樣的想法,即便是坐在座位上也未必能想到,所以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靈光一閃」的時刻。

此外,個人發現是最適合作為文章素材使用的。因為素材並非來源於他人,而是自己搜集的,就沒有必要徵求別人的許可,也不會因為過度使用而失去新鮮感。

當然,並非所有情況都像我給出的例子那樣,可以原封不動用在文章裡的情況很少。但是,即便照搬比較困難,也可以將其視為著眼點,培養問題意識,用來引入話題。比如需要寫 4 000 字的隨筆,那麼有 5 個左右的構想便可以動筆了。

諸如此類的構想,不僅限於寫文章,還可以作為企劃案創作材料、報告中的小插曲以及和他人閒聊時的談資。

多樣化素材孕育奇妙組合

將生活日誌融入筆記,使其成為一個整體,信息的內容便漸漸豐富起來。在最開始時只包括與工作相關的筆記本,漸漸也增加了一些其他元素。如下文所示,我某一天的筆記包含很多內容。

·星期天去參觀古墓時的活動記錄

·騎自行車出遊時的記錄和之後想去的地方

·音樂家所寫的隨筆中的文字

·孩子說的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關於鰻魚養殖的報道

·關於為何要工作的思考的記錄

·漫畫《戈爾戈 13》的讀後感

·對於文化「巡禮」的思考

要說和工作是否有關,實際都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你要是問我這些信息對個人知識生產是否有用,我會說「很有用」。

混雜在一起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會刺激人們進行擴展思考,促進靈感的產生。這種感覺是很難用文字形容的,每次看到這些資料和記錄,我都能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比如說,如果以現在的心情來看上面的信息,腦海中就會浮現「工作到底是什麼」這樣模糊不清的問題。

「有意義的工作是指什麼?古人倒是修建了這樣一座有意義的墳墓。」

「如果說工作才能展現人類價值的話,那麼老人和小孩都是沒有價值的嗎?」

「戈爾戈之所以厲害,難道不是因為他所做的都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他人嗎?」

像這樣得不到答案或是還沒有整理好的心情,會一直在心中徘徊,揮之不去。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可能是因為如今的我對工作抱有說不清的情緒。

我是因為心情如此才將這些信息記錄下來,還是因為記錄下這些信息才產生了這樣的心情?這一點雖然說不清楚,但我能意識到收集資料和不經意間記錄的行為,實際上都是人被自己都未察覺的潛在需要驅使而做出的反應。

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你可以通過這些散亂無章的生活日誌,得到意料之外的靈感。這樣日復一日地考慮在他人眼中無關痛癢的東西,時間一久,也許能在企劃的主題設計和文章創作方面對你起到很大的幫助。

知識生產需要琢磨。不需要人云亦云,也不需要表達人盡皆知的東西,需要提出的是讓人眼前一亮、出人意料的想法,以及自己獨到的見解。

日常的舉一反三和積累對提煉關鍵要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生活日誌,暫時遺忘自身的常識和定論,我們便可以像兒童一樣思維活躍。

另外,在舉一反三和積累時,要盡量選擇距離現代日常生活較遠的內容,例如自然科學和歷史這類知識。比起與工作相關的信息,這類知識反而更能促進思考,激發腦部潛能。

信息之間會如何相互關聯,又會產生什麼?這些都是無法預知的。所以,為了能發現意外的組合,我們往往需要盡一切可能把所有觸動內心的信息不斷記錄在筆記本上。生活日誌讓筆記內容變得豐富,這也說明,要為知識生產準備好適合它的沃土。

筆記本就是另一個自己

為了培養知識生產的土壤,我們不僅需要工作的筆記和資料,還需要日常生活和休息日的活動記錄。這樣做,筆記本就染上了令人戀戀不捨的溫馨感。

每一頁筆記,都記載了自己度過的時光,貼上了各種各樣的紙製品,可以說,最後留下來的那冊厚厚的筆記本已經化身為你度過的那段時光本身。

·從事過什麼工作?

·過了怎樣的家庭生活?

·讀過什麼樣的書?

·去過什麼地方?

·考慮過什麼事情?

你的一切都被寫進了筆記本。原來什麼都沒有寫的薄薄的筆記本變成了現在這麼厚,增加的都是你自己的體驗和思考。你看到書架上排列著已經寫得滿滿的筆記本時,就好像看著自己的簡歷一樣。

三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在幹什麼呢?

孩子出生的時候,我在想什麼呢?

一天又一天,我是怎麼度過的呢?

翻看特定時間段的筆記本時,偶爾也會發現令人意想不到的有用的內容,看著筆記本的封面,你就會開始想裡面寫著什麼,從而回顧一番,也是相當有趣的。

我想推薦大家回顧一些比較老的筆記,不要帶任何目的,只是隨意地翻翻看。

你看到曾經自己憧憬或喜歡的東西時,一定會思緒萬千。

「我性格倔強這一點倒是完全沒變啊。」

「即便是現在,我還是說著同樣的話。」

「現在做的工作完全不一樣了,但本質上是相通的。」

反覆認識到這些情況後,你就會知道在之後的人生中要做什麼,以及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是什麼。你想讀的書、想進修的領域、想表達的話語會慢慢變得明確。這些東西,從廣義上講不也算得上知識生產嗎?

腦海中的筆記本

遇到感興趣的內容就剪下來,把想到的事也記錄下來。這樣的話,筆記本裡就全是自己的要素。工作或生活中的主題或問題也就一清二楚了。

比起結果,更重視對過程的評價

生活日誌不僅能為你提供思考的靈感,而且還能從精神層面支持你。例如,保存下來的紀錄,經常有助於你保持工作熱情。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努力過卻不盡如人意的事,認真寫過的文章要重新寫,企劃案沒有通過,就會產生「啊,真不想幹了」的心情。

但是這種時候,讓我們暫且不論結果,來看看之前的過程吧。也就是通過生活日誌回顧自己曾經努力的時光。

你看著筆記的時候,會知道雖然沒有嘔心瀝血那麼誇張,但是自己至少曾經拚命努力過。你也許偶爾會想,「外面的天氣明明那麼好,我卻只能一天到晚在辦公室裡敲鍵盤」,那麼,那些力氣和時間都白費了嗎?

但你會發現自己的寫作水平提升了,或者工作時集中力更強了,如果能這樣想,便能感覺到意義。

當然,在商務工作中「結果就是一切」的想法的確是根深蒂固的,但它的重要性是不是被過分強調了呢?

請想一想,完全沒有用功學習就去參加考試結果落榜了,和用功學習後參加考試結果落榜了,這兩種情況結果相同,卻有著絕對的不同。

在工作中,即便沒有得到成果,也要毫不氣餒地做下去。特別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做什麼都看不到未來,即便如此,也必須保持那份工作熱情,哪怕屢戰屢敗。

如果沒有生活日誌,你也許只會記得不盡如人意的結果,甚至會記憶模糊;但如果用生活日誌的話,你可以親眼看到自己曾經的努力和辛苦,即便沒有任何結果,曾經的努力也會成為自己內心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