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 第3章 高效率記錄信息的書寫和粘貼法 >

第3章 高效率記錄信息的書寫和粘貼法

在上一章中,我介紹了將信息轉化為筆記的三種規則。用文章說明可能會顯得有些煩瑣,簡單說就是:

手邊常備一本筆記本,所有信息不必分類,按照時間順序記下即可。即便筆記雜亂無章,只要抓住一點線索,之後便可取用了。

筆記過於簡單反而會讓很多人不知所措。本書借「玩具箱」和「卷軸」等比喻進行了說明。那麼,請將這種思考方式理解為本筆記體系的基礎。接下來這一章將用更加微觀的內容向大家說明具體如何利用筆記。

乍一看,你可能覺得筆記的寫法和資料的貼法都是些瑣碎的小事,但這裡介紹的使用方法的作用不僅有快速記錄的作用,在之後重讀時也能保證效率。另外,這樣做也會增加堅持記筆記的動力。

一邊嘗試各種方法,一邊堅持記筆記,在不知不覺中,你或許就能找到十分契合自己的工作、興趣乃至生活方式的筆記方法。

書寫的竅門寫清文字輪廓

在文字書寫方面,並沒有特別要強調的點,如前面所說按照時間順序區分後自由書寫就可以。不過,雖說不要求文字必須整齊漂亮,我們的字一定要寫得清晰可辨。不同於一般的學習筆記,要確保多年後仍能閱讀。

那麼一直說的書寫清楚,到底是指什麼?

這裡是指在稿紙上書寫的文字大小恆定,像打字時打出的等寬字符一樣。這樣書寫的話,文字的輪廓就會很清晰,即便是過了一段時間再讀,也很容易分辨。

比如寫「個」這個字,如果字寫得太小,筆畫全擠在「口」裡,就不容易看清了。但即便如此,只要看到輪廓「」的話,人們自然會認為這是「個」字。即便字跡不工整也沒關係,記得要保證輪廓是完好無缺的。

為方便重讀做準備

空一行,用較大字號書寫。雖然手寫體在重讀時不易辨認,但用這種方法,就能在看到時立刻認出了。

用羅馬字首字母1來略記

速記有很多種方法,在這裡我們要給大家介紹最簡單實用的略記法,名為「羅馬字首字母略記法」。

將《勇者鬥惡龍》(Dragon Quest)寫成「DQ」,就和你想速記慶應義塾(KEIOUGIJYUKU DAIGAKU)時寫成「KO 大」一樣。用這種方法略記的話,東京就可以寫成「TK」

(TOKYO),秋葉原寫成「AHB」(AKIHABARA)。

至於符號化的規則,請參考以下幾個極其簡單的示例。

·羅馬字化(橫濱-YOKO·HAMA)

·僅保留每個漢字的羅馬字的首字母(YOKO·HAMA→YH)

比如說「飯田橋」略作「IDB」,「赤阪見附」略作「ASMT」,「兩國國技館」略作「RGKGK」。不過,一眼就能看懂的最多不過四個字母左右。

推薦大家將經常寫的地名在平時就用這種方式略記。每天如此的話,就不會產生「這是什麼詞的略記」這樣的疑問。

地名示例

但也有並不適合使用這種略記法標記的文字。如果用「NG」來代表新潟(NIIGATA),就會和影視業術語「NG」(No Good)搞混。將奧野(OKUNO)寫成「ON」,籐井(FUJII)寫成「FI」,就變成了「開」和一個羅馬字單音節,所以請盡量避免會產生歧義的略記。

我並不是推崇一股腦地用這種方法略記,你只需要將自己工作與生活中的常用語以「羅馬字首字母法」為基準來進行略記。比如說「新大阪」(SHINOOSAKA),如果我們按照羅馬字首字母來略記的話,就成了「SOS」,但這就跟求救信號一樣了,所以我是用「NEW 大阪」的縮寫「NOS」來表示的。

這樣略記的話,在做有很多複雜漢字的採訪和會議記錄的速記時,工作會輕鬆很多。萬一不小心忘記某串字母是什麼的縮寫,也可以通過推測羅馬字回想起來。

將常記的內容符號化

我們可以將經常寫的內容用符號來簡單記錄。這些內容包括訪談記錄和讀書筆記中的高頻詞。比如說,將以下內容用符號來表示,便可以節省書寫時間。

R—閱讀:讀過的書的標題、感想、集錦

M—電影:看過的電影的標題、感想、印象深刻的台詞

T—電視:看過的電視節目的標題、感想等

會—會議:訪談、會議中的記錄

P—計劃:工作上想嘗試的計劃、一查覺得很有趣的內容、感覺可行的想法

素—素材:想對他人說的話、想寫到網上的話、想用在什麼地方的句子

A—想法:想做的事、改良改造方案、妄想

E—飲食:吃過的、喝過的東西

像這樣確定符號後,在下車 5 分鐘前和喝一杯咖啡的休閒時刻,或者是在道口等火車經過的時間內,只需要一點空閒時光就可以對自己思考的內容進行一番總結。例如,試著像下文一樣使用符號來為電視節目、書籍或電影做筆記,你就會有興趣考慮一下它哪裡有趣,為什麼有趣,你該如何向他人傳達它的趣味性。

T 海外紀錄片/ 《電燈泡的陰謀》

該片告訴我們,其實電燈泡並沒有壽命,而是由當時的卡特爾2設定的。家用電器可能會發生故障。難道企業不給商品設定壽命就賺不到錢了嗎?真是如此的話,現代人類可能意外地沒有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

此外,符號會成為一種標記,如下文的計劃筆記,在繁雜的筆記當中也能一眼找到想要找的內容。

用符號來記錄構思

我用「」表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創意,而「」代表出版和寫稿的計劃。只要決定了使用什麼符號,便可立即做筆記。

P 獎項的社會史

諾貝爾獎為何會成為舉國歡慶的獎項?它是從何時起變得像近代奧林匹克一樣的?芥川文學獎頒獎時候選者等待電話這一環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在記錄中採用「自創符號」的優點不僅在於可將書寫變得迅速,而且即使寫的內容會被他人看到也無須擔心。他人如果看到了筆記的內容,也會因為符號繁多而不清楚筆記到底寫了些什麼。

私人記錄也可依序寫下

本書介紹的筆記用法裡,不存在「某些內容不能寫」這樣的規矩,因為不限空間,除了工作的備忘錄和會議記錄以外,不論是信手塗鴉還是異想天開,都可以試著寫寫看。特別推薦隨時寫寫讀書筆記或者是休息日外出的記錄。筆記不光要用於工作中,也應該經常放在手邊,即使休息日也要帶著。既然帶筆記本在身上了,如果什麼都不寫就太可惜了。

可以把對看過的書和電影的感想、旅行或散步中所思所想全記在同一本筆記上。

〔130710〕R《局外人》/科林·威爾遜/中公文庫

「在盲人國裡,獨眼龍就是國王」這句名言。有這樣想法的人就是局外人。因無法融入社會而被選中。選民思想。

A 給郵箱的自動分類添加「大學相關人士」。

〔130710〕午飯吃太油膩了,晚上要清淡點,就吃魚吧。

A 有私人空間工作且僅在吃飯和開會時才與同事見面的辦公室是什麼樣的?

類似這樣,在記錄下讀書筆記和飲食內容的同時,會養成「將當時靈光一現的念頭寫下來」的習慣。在上面的情況下,是將在地鐵上讀書並記筆記和在食堂吃午飯時浮現於腦海的念頭直接寫下來。

這個例子表明,即便是在私人場所也能隨心所欲地使用筆記,那麼就自然形成了與工作相關的想法和發現可以立刻寫下來的心理暗示。

此外,這樣的筆記也很適合查閱。筆記中,與工作有關和無關的內容混雜在一起,這樣就會讓你在查閱以前做過的會議記錄時,看到幾周前讀過的小說的感想、在旅遊時享用過的美食等記憶。於是會有如下想法:

「去北海道出差原來是在全家去水族館之後的一天啊,那天早晨起得太早了。」

「這本書讓我想起一直卡著的某個計劃,再讀一遍吧。」

「在那次聚餐時,我好像是在跟東京的某個人一邊吃著河豚,一邊聊著夏天的參議院選舉。」

這樣寫下的一個個記錄之間便產生了關聯。我們的實際生活並非全是由工作與閱讀構成的,日常生活中有工作,有雜談,有讀書,有煩心事,它們都呈馬賽克狀散落著。

所以,按照時間順序將信息混在一起更能使你將過去的意識和想法記錄在現實中,只要回過頭重讀筆記,就可以在腦海裡對這些信息進行梳理。

用「蔥鮪火鍋式」筆記採訪自己

寫在筆記裡的東西,大部分是不拘泥於形式的,可以僅僅按照腦中浮現的模樣原封不動地描繪,也可以將當日自己做了哪些事逐條記下。

不過,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無論是參加會議、聽課還是演講,是接受進修培訓還是對一些設施或機構進行參觀學習,在這種時候,要以一種固定的形式做筆記。我把這種方法命名為「蔥鮪火鍋式」筆記。

具體做法如下:

1將他人的發言、通過觀察得到的信息等「來源於外部的信息」標上「○」後再逐條書寫;

2對這些信息產生的感想、自己想說的話,用「☆」標記後再寫;

3不斷重複1和2項內容。

「○」和「☆」交叉出現,很像以蔥段和金槍魚為食材的火鍋料理,我就稱之為「蔥鮪火鍋式」筆記。逐條書寫的每一條,都要用簡練的單句書寫。舉例如下。

〔130609〕《市場營銷學基礎》講義

○參加者有大約 50 人左右?多為商業人士

☆每個行業都有「商品好卻賣不出去」的煩惱

○主題「如何抓住顧客的消費動機」

☆所謂「insight」究竟是什麼概念?查查英語詞典吧

○某家商店的奶昔大賣的原因原來是「人開車的時候嘴也不想閒著」

☆有些意外!原來這世界上還有沒被考慮到的消費需求

○因為日語太容易溝通(察言觀色),反而讓商家很難搞懂顧客的消費動機

☆在日本有商家順利弄清顧客消費動機的事例嗎?

○在消費者調查方面,沒有潛在的主題思想,至於消費動機,只能一邊觀察一邊去推敲了

☆想養成對任何事物都先立假說再去考慮的習慣

研討會上寫的「蔥鮪火鍋式」筆記

將講師的發言和自己的想法分條記錄,感想和疑問以及反對意見等都可以生動形象地記下來,印象會很深刻。

這就是我去聽市場營銷學專家的課的時候寫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是身邊一看便懂的事實和講師的發言,也就是所謂的「客觀事實」。「☆」則代表我腦海裡浮現的想法。即「主觀感想」。整篇筆記以「○」為中心,寫寫感想和疑惑,若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則以「☆」為中心來整合便好。

作為報社記者,我在出席專題座談會時會用這種「蔥鮪式火鍋」筆記來總結信息,「○」用於記事,「☆」用於對出席者提問以及專欄素材、採訪主題等。

在參加研討會時,本例提到的客觀部分,也就是「○」的部分應該是每個人多少都會寫到的。然而,大多數人不會去記錄「☆」的主觀內容,我覺得這樣真的很可惜。

將主觀與客觀組合起來記錄,在使其履行了互為背景的職責同時,每一個信息都變得更加清晰明瞭。

雖然這種「蔥鮪火鍋式」筆記有各種各樣的優點,但其中最重要的點在於記錄「自己的聲音」。不管參加的是怎樣的會議,重要的都是自己的感觸和想法等主觀內容。他人的發言內容以及會場的狀況可以在之後從其他人處獲取,但你自己的想法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告訴你的。

能成為知識生產核心的,只有能打動自己的東西,和對其產生問題與想法的主觀意識。從他人處得來的信息,最終也不過會成為廣為人知的一般性知識。寫下並保留自己的想法,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採訪。可以說是承認了自己的想法是有趣、有價值的,這才是知識生產活動中必需的態度。

新知就在日常疑問之中

所謂筆記,不僅要在工作中,更要在家中使用,作用才能被發揮到極致。

比如說,我在家裡,無論是看電視還是閱讀雜誌的時候,都會在面前放一本筆記,然後把便利貼也放在旁邊。就算只是單純看電視休閒,電視上也可能出現一些令你感興趣的內容。新聞報道中出現的「迪戈加西亞島」,我就會想知道其具體位置和大概信息;在廣告裡出現的搞笑藝人組合,我會想去瞭解他們的表演經歷等基本的信息。

照這樣去做筆記,之後可以通過百科詞典和網站等來進行檢索。在檢索時,你可以查一些相關書籍,再把這些書名也記下來,然後就可以去書店淘相關的書看看。這些事情和工作是否有聯繫暫且不說,我認為在不抹殺好奇心的前提下對發散思維而言是很值得一試的。

當然,有時候上網搜索和查字典會很浪費時間,但是如果你覺得這和自己的工作無關,或者這個人和自己完全無關,或者外國的事你不在乎,以這種方法割斷這些事物與自己的聯繫,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狹窄。

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想法當作一種採訪。

去體驗一下,去聽聽相關者說的話,哪怕只有一點有趣的東西,如果是報紙的編輯,就可能找到能成為話題的素材。從再尋常不過的事物中,挖掘出有趣、值得一談的東西,這便是好點子的來源。

所以,不應該去計較某個信息能否用於工作之中,如果真的觸動了你的感情,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寫下它們。在很多情況下,乍一看和自己無關的東西,會在意料之外與工作產生聯繫。

為了從一般的事物中發現和挖掘新知,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是至關重要的。

去海外旅行時,很多人都會對極其普通的街道充滿興趣,想一寸寸細緻地挖掘,會發現很多地方和細節都與本國的情況很不一樣。但是,這些景觀對當地人來說是極其普通的,他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住在旅遊勝地的人一般並不會在本地觀光。

同樣,你覺得不值一提的某些景觀,可能在其他人看來就別有一番情趣。上下班的地鐵、住宅區甚至晚飯的菜單都可能是他們感興趣的。

在家裡也有發現新奇事物的機會,這些事物不僅限於電視、和家人的交談、透過窗戶可以看見的風景、隔壁人家的聲響等內容,你要做的是不把它們當作極其普遍的事物忽略,而是帶著興趣去瞭解和接受,這是很重要的。

體現使用節奏的分隔線

區分筆記段落的分隔線經過一番設計後也能使筆記變得更加清晰明瞭。比如早晨起床剛開始寫筆記的時候,也就是說日期過了一天的時候,就要用到分隔線「—×—×—」。我在早上起來時記的主要是昨天的晚飯和睡眠時間等信息。

所以就在過去一天的筆記末尾處畫一條分隔線,然後附上一個「×」,如果已經在筆記本上畫好線了,就直接在線上面加「×」。

[130713]M 《刺殺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

還原恐怖事件的畫面非常逼真可怕,這讓我感到有些場面還是不要一味還原現實比較好。本片的主旨也許是,與怪物戰鬥的人,要當心不讓自己變成怪物。

——————————

[130713] A

這是適用於各種各樣的坐姿並可以糾正姿勢的課桌。如果希望無論坐多久腰部和胳膊的同一處都不會有負擔,就要頻繁地改變坐姿。

—×—×—×—×—

[130714]昨天

E 馬鮫魚·海蘊·毛豆/睡覺 21:00-4:00

夏日適合涼爽的早晨活動,冬天寒冷,最好等太陽出來了再起床,要根據季節改變生活方式。

通過分隔線獲知使用狀況

看看有多少日期翻新的分隔線,便能大概知道幾天左右會用完一頁。

像這樣設計分隔線的話,大體上可以分清楚看似並列的信息收錄於當天筆記的何處。

除此之外,分隔線可以讓你直觀地把握當時的記錄節奏,非常方便。假如在兩連頁上有兩根「—×—×—」,就可以知道使用這一頁前後大約記了三天的筆記。

那麼,要花多久時間來考慮這種分隔線的設計?其實不需要看著日期標籤來計算,只要刷刷地翻一遍筆記本就大致清楚了。即便是只記了一句的想法,也可以從中瞭解那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突發奇想的內容。

附上標題,方便查找

就像之前舉例的筆記所示,在日期標籤旁邊寫上標題,能讓你在一瞥之下便清楚自己記了些什麼內容。

寫寫工作上需要留意的地方,把想推薦給團隊夥伴的文章記事貼上標籤的時候,因為知道是「送禮物的心得」「會成為促銷會議的材料」,在記筆記和貼便箋時寫下諸如上文的題目就可以。當需要把同一主題的筆記整合起來回頭閱讀的時候,想一些諸如「送禮秘訣」「促銷點子」等特定的標題,之後再找起來就很方便了。

但人們的思緒未必永遠是清晰有條理的,肯定會出現擬不了標題的信息。這些時候該怎麼做才好呢?

一種方法是,如果感到還不清楚,就先空著。

在日期標籤的旁邊留塊空白,等回過頭來閱讀筆記的時候,將適當的題目加上去,如果和計劃有關,就標注上「計劃」。

我回過頭讀了讀自己的筆記,發現有近一半是沒有加上題目的。這可能是因為我當時想盡快把一閃而過的想法記下來,就把擬定標題推後,然後就忘記了。但是,我把似乎可以用於工作的筆記和資料用螢光筆圈出來,就使得這些內容在回過頭來閱讀時很顯眼。因為顯眼,也就與標題有了類似的作用。

還有一種給不明主旨的筆記加標題的簡單方法,就是以主語和賓語為標題。就像雜誌裡的報道一樣,一般將開頭的文字用大號字體表示。72 頁引用的我本人的筆記中有「昨天」這樣的標題,如果要加上賓語的話可寫作「關於××」,比如「職業教育」或「中東的民主化進程」等內容。

雖說加上標題更有利於搜索想獲得的信息,但標題不是必需的。與其在寫標題的問題上猶豫不決,不如先將標題擱置,優先記筆記。

空一行書寫,以便再加工

雖說空幾行都根據個人喜好,我個人還是建議大家一般空一行來寫,理由很簡單。首先,這樣做寫起來讀起來都很方便。另外,還可以隨意刪改。比起字全都擠在一起,有空行的話讀起來會更清楚,這點無須多做說明。

那麼,還有一種「再加工」是指什麼呢?

回過頭來再讀筆記,發現沒有講充分的內容,便可在空行中加上要補充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加上你的評論。有時你有其他事要忙,或者想法過於複雜,一時無法理清,有時你正忙著將當時腦海中浮現的內容寫在筆記上,後來再讀卻已經讀不懂了,這類事情經常發生。

[130715]

研討會是否成為一種娛樂表演了?

娛樂,表演

「參加者的愉悅」和「參加者體會到的實用感」

這是將突然想到的東西寫成筆記,並沒有寫清楚具體內容,過於隨意了。回頭重讀筆記的時候,如果看到這樣的內容,可以在空行裡添加一些文字,使自己能夠理解筆記的內容。比如說採用以下的方式。

[130715]有關商業研討會

研討會是否成為一種娛樂表演了?

最近許多商業研討會,教授的與其說是技能,倒不如說是投機取巧的方法

娛樂,表演

原本應該是講效果的,現在卻……

「參加者的愉悅」和「參加者體會到的實用感」

正因為參加者追求的就是參加研討會這一行為,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吧

這樣添加一些內容,就能把深入思考後的成果寫在筆記上。添加了這麼多詳細內容後,就算過了幾個月,恐怕也不會出現完全看不懂筆記在寫些什麼的情況。

根據場合使用不同的筆

的筆來區分」,一般都會強調「最重要的用紅色,一般重要的用藍色來書寫」。但是,明確的顏色分類方法並不適合我。

我的理由是,與無須分類整理相似,為了能夠輕鬆簡單地堅持記筆記,我不想增加任何多餘的規則。365 天,每天都要隨身攜帶同樣的一堆筆,這讓人感到有些厭煩。為了克服記筆記時的麻煩,我想用更多各式各樣的筆。

因此,首先自然而然形成的方法便是「讓各種筆各就各位」。比如說,在課桌前,就要用到鋼筆和鉛筆;外出或者出差時,主要用油性圓珠筆;在非正式外出時,身上帶一支像簽字筆之類顏色鮮艷的筆出門。

做好這些準備後,重讀筆記時便能知道筆記上的內容是在哪裡和什麼情況下寫的了。

手寫及粘貼的方式會保留記筆記時的情況,如果再將做筆記的工具區分使用,筆記的信息量自然就增加了。比如說之前提到的再加工的地方,如果是用簽字筆寫,便能知道是非工作日時補上的文字。

此外,休息日外出時,最好從大約五種顏色的簽字筆中挑出一支當天比較喜歡的帶出門。這樣的話,你在拿出筆記寫些什麼,或者在貼著的記事文章上畫線時,能體會到一些樂趣。顏色的分類使用不該成為一種死板的規定,而要使記筆記變得更快樂。

記筆記工具的分類使用

在外主要用油性筆,在家裡就用普通的筆,根據場合不同,可以清楚筆在分類後使用的狀況。

改變心情的「超黃金地段」使用法

一般來說,筆記本的第一頁和最後一頁是不會記錄任何內容的。也就是說,我們是跳過第一頁直接從第二頁開始,以相對的兩頁為單位開始記筆記的。

等你把筆記記滿的時候,就只剩下嶄新的(空白的)第一頁和最後一頁了。

因為這兩頁是不需要把筆記本翻來翻去,一瞬間就可以翻到的「超黃金地段」,將一般的筆記或者是信息放在這裡就太浪費了,讓我們來考慮下如何有效利用這兩頁「超黃金地段」吧。(也就是說,這裡不用按照時間順序來。)

我把這兩頁稱作「度假勝地」,發現讓人感到心情非常愉悅的「珍藏品」的時候,就把它們貼在上面。你可以在這裡貼上孩子的照片或塗鴉、收到的感謝信或粉絲來信,或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登載的震撼人心的動物圖片,或是想去的地方的紀念圖章(一般都是當場蓋的),等等。

營造這個「度假勝地」的好處在於,筆記會成為一種令人心情更加暢快的東西。

筆記本中偶爾會出現苦惱時的記事,還有報紙上的一些報道,前者過於陰暗,後者讀起來經常有些難解,如果一冊筆記本上幾乎都是這樣的記錄,你就會感到非常壓抑。此外,對某項計劃或某篇文章的構思也不是輕鬆的事,回頭看筆記的時候,著實會讓人意志消沉。

即使是在這樣的時候,我們翻到筆記的第一頁,看到和孩子玩耍的照片,在精神上稱得上一種治癒手段,有助於緩解壓抑、消沉的心情,或許是因為這會讓人產生一種「我正在做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的錯覺。

如果不想把空白頁製成「度假勝地」,可以按照本書 217 頁的方法,利用空白頁製作索引。

筆記本中的「度假勝地」

翻開封面,就看到孩子們的照片等元素,這裡是完全由令人心情愉悅的事物拼接而成的絕佳地點。

在書脊和切口處寫上序號

那麼,一直用到最後的筆記本呢?就將它存放在書架上。

我用完的筆記本有近 200 冊,數量非常多,而我只把最近兩三年的筆記整理在書架上。看到陳列在書架上的大量筆記,我會有一種「我已經生活這麼久了」的感覺,這是種非常不可思議的充實感。與「工作 3 年」「學習了 1 000 個小時」等具體數字稍有不同,我看到的是成堆的筆記這樣親眼可見的數量,這實打實地令我感到滿足。

這個書架是我的數據庫、我自己的百科詞典,所以有必要按照號碼順序來寫。我已經講過在封面上寫好序號的步驟,在將書放在書架上的時候,也要先在書脊上寫好序號。

我們可以將寫好序號的標籤貼在書脊上,或者用膠帶把紙粘上去。但因為多年以後標籤和膠帶都可能老化,所以也需要在切口上標序號。所謂「切口」,指的就是書的橫斷面,即除了書脊的另外三邊。上截面和下截面上也寫好序號,加上書脊上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可以確認該筆記的序號,即便是無序擺放在桌上也不會搞混。

在切口上寫序號時,推薦使用油性筆,或者是在附錄中介紹的簽字水性筆等出墨量大的筆。

記得滿滿噹噹的筆記本

將筆記堆積起來,你就可以切實體會到自己生活過的時間的重量。在切口上寫上序號就不容易搞混了。

粘貼小竅門先貼為妙

文件等資料要堅持「只要想不通就先貼上」的原則。本書介紹的筆記法是依靠筆記本的更新換代來實現無限容量的,或多或少地貼了一些實際上並不必要的資料也無傷大雅。你根本不需要花時間去考慮要不要貼,只要有想貼的,就乾脆利落地貼上去。比如說,吃午餐的飯館的卡片、收到的點心裡放置的廣告、盒飯的價格標籤等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東西,都可以貼上。這樣做了以後,回頭再讀的時候,就知道那天做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此外,如果在記想法的筆記的前後頁貼些東西的話,就能知道記筆記時候的情況了。對待不知為何就是感興趣的東西,先記下來或貼在筆記上,這樣的信息以後經常會起作用——這種感受我已經體會過很多次了。

有關這種日常記錄的內容,我們會在第 4 章中談到。

收據和宣傳卡片也可以貼

貼印刷品及紙片可以給記筆記省下很多時間,紙面也會變得很精彩,建議大家只要遇到感興趣的內容就先貼上去。

將來我們是否需要現在記錄的信息,現在我們基本是無法預知的。不要感到為難,而要將「一有問題就貼」的精神銘記於心,試著像一個嫌寫字麻煩的人那樣把紙製品從頭到尾地貼上去。要把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所有紙製品都當作資料,所以收據、傳單、店舖名片、宣傳冊等都可以作為粘貼素材。

工作的時候,一旦發現一家書吧裡似乎有相當有趣的書,你可以事先要一張店舖卡片來代替筆記。這樣做的話,既可以省了寫下「要在某某車站前某家店找書」的時間,也不會發生想記下筆記卻轉眼就忘了的事。

在回到家裡或者公司後,用膠水把得到的名片貼在筆記本上,然後最好標注上「去過了」。你只需要做到這些,筆記上就會清晰呈現店家的名字、所在地以及閉店時間了。

用膠水粘貼可能會有些麻煩,但做起來卻有出人意料的感覺。和書寫與打字不一樣,做手工更有趣。

用紀念品存儲談話內容

其他紙製品包括工資明細、ATM 機的交易明細、同事的留言、某項活動的程序等,都可以迅速地粘上去。重讀時就能看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狀況,也就知道自己思考的軌跡了。

此外,在咖啡館或者餐廳與某人見面時,也可以將一次性杯墊和筷子的包裝帶回去,通過將這些「紀念品」納入筆記,你可以為以下問題找到答案。

·這次見面的主題是什麼?

·都有哪些人來了?

·他們都說了些什麼?

·地點在哪裡?

留下這一串內容的同時,也留下了生動形象的記憶。

打個比方,假如你和某人一起在一家咖啡館或酒吧閒聊,如果你們的談話內容中有些是你很感興趣的,想記錄下來以備參考,但你畢竟不是在採訪別人,總不能不分場合自顧自地記筆記。另外,等到獨處了,再把談話內容一句一句地回想起來並整理成筆記的話就太麻煩了。

但如果在筆記裡放上杯托、筷子包裝、飯店名片等紀念品的話會如何?你可能會立刻想起這是「在他推薦的一家鄉土料理店裡一邊吃著鯽魚壽司一邊討論如何寫文章」的經歷,過程和談話內容一目瞭然。如果還想記住一起吃飯的人的名字,只要把名字寫下來就可以。

這樣一來,你就不會記不清哪次談了什麼了。

利用杯墊來記錄會話內容

在咖啡館與人見面時,將一次性杯墊作為紀念品帶回去,在上面寫上關鍵字,可以很方便地記錄談話內容。

將從他人處聽來的內容寫成文章,或者作為企劃案的素材,是很需要勇氣的。因為會有記憶錯誤的風險。但如果用貼紀念品的方法來記錄,所得到的信息可以加深和豐富印象。因為可以非常明確地掌握這條筆記是在何處由誰在怎樣的氛圍下說出的,所以可以很放心地去記。

原封不動地粘貼 A4 資料

A4 是商業活動中最常使用的尺寸,本節將說明我們如何處理 A4 大小的資料。

將 A4 的文件貼於 A5 的筆記本上時,因為 A5 相當於半張 A4 紙的大小,將縱向資料的上端或下端剪掉大約一厘米左右再對折貼上去,就可以不超出邊框。但用這種方法的話,不打開就看不到裡面寫了什麼,一次又一次地用剪刀去剪也很麻煩,所以我們將採用下面的「三折變形法」加工,再進行粘貼。

1對折時,錯開兩到三厘米左右

2將對折後長的那一端的邊緣與折痕對齊後再折疊一次

3再次折疊後的部分朝上,貼在筆記本上

如此操作後,你只需要打開筆記,便能看到貼上去的資料四分之一左右的內容。這樣就可以將 A4 文件原封不動地放進筆記本中。體檢結果、工資明細、公司內部聯絡方式以及自己製作的計劃書等只有一張的文件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一直保存。如下圖所示。

A4 文件的粘貼方法

然而,對打印出的 PPT 等講義資料,比起直接貼上去,剪下你認為重要的部分再貼上去的做法更好。因為如果原封不動地貼了很多張,你幾乎不會回頭去看,只貼重要部分的話自然而然就會反覆看了。

新聞只粘貼選段

新聞、雜誌的報道是知識生產的優良素材,應該得到充分的利用。

紙質媒體本來就是為了被剪切而生的。但想把報道剪切下來則需要稍微費些腦子。按照一般的方法剪切,經常出現版面比 A4 還要大的剪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粘貼這種比較大的報道呢?

可以將其縮印,或者在對折之後再粘貼,但這樣的話,你在回過頭來再次閱讀時就會感到壓抑,漸漸地就可能不再重讀了。

考慮到再次閱讀時的愉悅感和實用度,只把報道中最精華的部分剪下來粘貼應該是最好的做法。

比如說,只把報道的第一段,也就是被稱為「內容提要」的這部分剪下來,或者只把深度報道或專欄等文章中說明情況的前半部分,或雜誌中的特別報道部分剪切下來。

除了想從頭到尾完全摘錄下來的報道(每週約有一兩則)以外,我全部用這個方法將剪報貼在筆記本上,這樣的話即使不經折疊也可以貼上去,回頭讀的時候也會輕鬆很多。

此外,貼新聞報道的時候,要標注代表日期的 6 位數標籤和出處,如:

20130711 YM (=讀賣新聞·晨刊)

20130712 AE (=朝日新聞·晚刊)

蓋有印章等標記最好,但如果將報紙版心外包括日期的內容剪下來的話,出處就不需要記了。

如果是作為思考問題的參考或是靈感,這就足夠了。如果是作為說明資料或想引用原文的時候,最好還是去圖書館查閱原文加以確定。

只粘貼部分新聞報道

比起全部剪下,僅將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剪下更容易記住,此外再次閱讀筆記時也更有趣。

幫助記憶的標記

像這樣只把新聞的一部分剪下來,是為了在筆記本上記滿有趣的片段。

如果把新聞全部剪下,在讀到最後一段的有趣內容之前,還必須從頭讀起,這樣就和閱讀原文沒什麼兩樣了。但僅把新聞中的最佳部分剪下來,筆記本就會像電影的預告片一樣,充滿了令人期待的內容。

那麼,我們如何活用標記呢?

首先,將素材貼上去,幾天之內重讀。這時,用筆將覺得有趣的地方按以下方式畫上線。

·實線:有意思的、客觀重要的部分

·波浪線:非常有意思、主觀重要的部分;名言、著名台詞

·圓圈:想記住的重要的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法律名稱和商品名),關鍵詞,關鍵的數字,等等。

用一般的圓珠筆或者鉛筆就能做出上述標記,無須挑選螢光筆或馬克筆等記號筆,可以一直用下去。

另外,當你有什麼感想的時候,將其寫在旁邊空白的部分。這樣重複兩三次,就能完全記住新聞報道的內容了。

1初次看到

2剪切粘貼

3做標記

這樣一來,同一部分內容你至少讀了三遍。

如果能將新聞報道完全記住,就能做到更好地活用。在寫企劃書或撰寫文章時也一樣,你會想起哪裡可以用上哪條舊聞,以這樣的方式,你就自然而然想起筆記的內容。

無論什麼樣的筆都可以做到的標記法

那些必須要用到螢光筆等特定文具的方法都很麻煩,不限用筆的這種方法能使你隨時隨地進行標記。

「重讀剪報」的說法可能會令人感到麻煩,那是因為你剪下了多餘的內容。如果只剪取有趣的部分,回過頭來讀時便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而會充滿愉悅感地閱讀下去了。

從報紙中收集基礎資料

如果讓我推薦適合從報紙或雜誌上剪下來貼在筆記上的東西,我的選擇是地圖、年表、圖表、表格或名詞解釋這些基礎資料。這些資料原本只不過是新聞的附加物,但因為大量信息都被濃縮在這些小小的空間裡,不論讀多少遍,都會有新的發現。

我翻了翻我現在使用的筆記,上面貼的基礎資料如下。

·地圖「奈良縣飛鳥、橿原地區的古跡」

·圖表「世界範圍內 GDP 的增長率與年輕人的失業率」

·名詞解釋「朝鮮戰爭」

·年表「從朝鮮戰爭到朝鮮如今的動向」

·圖表「核電站廢爐工程流程圖」

·曲線圖「參議院選舉投票率的變遷(1980~2010)」

·餅狀圖「產假的獲得率(男女分別統計)」

·表格「參議院選舉中各政黨的主張一覽」

我將新聞中關於「為慶祝朝鮮戰爭停戰 60 週年而在平壤舉行的遊行」的報道捨去,只把名詞解釋和年表剪下來。看到這樣的年表時,就會開始思考:「原來朝鮮和韓國是在 1991 年一起加入聯合國的啊,比我想像中晚,不知道和冷戰結束有沒有什麼關係。當時的日本首相是……」這樣一來就稍微補充了對現代史的理解。

你也可以從電視和網絡上瞭解時事新聞,但如果不能像這樣調動主觀能動性去讀這些基礎知識的話,知識也不會輕易進入你的頭腦。歷史或地理、自然科學、現代史、法律、社會統計這些基本知識作為知識生產的基礎,自不必說,是非常重要的。

將基礎資料貼在筆記裡

將作為新聞報道附加品的圖表、統計、年表、名詞解釋等貼入筆記,有助於仔細閱讀與分析新聞。

從週日版報紙上剪下綜述和書評

週日版報紙最適合進行剪切與粘貼,這是因為週日版報紙中有很多綜述報道和書評。

所謂「綜述報道」,和「昨日凌晨,東名高速公路發生事故」這種具體的前線報道不同,而是「今年,這類事故有所增加」這種經統計得出的報道,或是「某某報紙在調查中發現了某某傾向」這種經調查得來的報道。

因為週末政府機關和企業都不上班,週日和週一的晨報中像這樣的匯總報道很多。當然,像圖表或年表這樣的基礎資料也很多,可以剪下來仔細閱讀。

此外,週日版報紙適合做剪報的另一個理由,就是它刊登了許多書評。

報紙書評的特徵不同於雜誌書評,也會刊登對學術類書籍,比如對相對昂貴的經濟學書籍的評論。雖然也有人說「別把這種又貴又難懂的書的評論登上去啊」,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能看到這樣的書評還是很高興的,原因是書評的前半段基本是這本書的摘要和背景說明。只要讀了書評的前半部分,就能夠讀「懂」這本難懂的書的要點了。

所以,如果書評很長的話,只裁下前半段就行。根據興趣,你可以隨便讀讀,也可以買來書後再讀。如果讀過書評之後再去讀書,也會更容易理解了吧。

關注書評的前半部分

書評基本都會先總結書的概要和作者的主張,反覆閱讀這一部分,可以幫助你理解整本書。

當然,想要完全理解書的內容,肯定需要去讀原書,閱讀書評對那些沒時間讀學術類書籍的人來說應該是一種獲取學術知識的好機會。

用腰封和補充卡片來補全筆記

對用來抒發感想的讀書筆記,我推薦用粘貼的方式來進行補充。

例如,如果家裡有複印機,可以把讀過的書裡最有趣的部分複印下來貼在筆記上。粘貼多張會顯得煩冗,所以訣竅就是只剪一張紙,再認真思考到底該複印哪一頁,這樣對書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是使用腰封和補充卡片(可以在書店的收銀台處扯下的便箋狀紙片,如果在網上書店購買,經常會隨書配送。)

書的腰封上不僅有宣傳語,可能還有目錄或中心句(出版社編輯選擇的段落)。將腰封剪成適當的大小再貼在筆記本上,就會讓你感到自己確實是讀過這本書的。重讀這本書或閱讀同類書籍、圍繞主題相關的問題思考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本書可以用於現在的工作中。

也就是說,僅僅是看一眼書架,就能取得相同的效果。即便是把書轉手了,也因為筆記本裡留有其腰封,讀過該書的經歷體驗全部以可見的形式留存於筆記之中,記憶因此得到加強。正是出於這樣的理由,我會經常把書的腰封貼在筆記本上。

如果想把腰封一直放在書上,那就把補充卡片貼在筆記本上吧。

粘貼了腰封與補充卡片的筆記

結合筆記內容,將兩者貼上去,可以記錄簡單的讀書感想,腰封上有作者的話或關鍵詞,信息量很大。

用照片補充記錄

你也需要把照片當作素材保存起來。按照本書介紹的做法,你可以把大量照片作為筆記或資料,同時也當作促進思考的素材保存起來,這是因為你拍攝或複印的照片是被原封不動地貼到筆記本中的。

一般的照片比 A6 紙還要小一圈,所以不管是 A6 還是 A5 的筆記本,都無須修剪照片,可以完整地貼進去。

無論去何地拍攝了紀念照片,都可以在返程路上的便利店裡打印出來,貼在筆記本上。如果把這件事養成習慣,再回頭翻閱筆記本時,就能得到更多的樂趣。

如果想貼更多照片,在打印照片時,不妨嘗試選擇拼版打印。這是把通常的照片用紙加以分割後打印出多張照片的方式。雖然照片尺寸都變小了,但是可以用照片的形式表現一天的生活,效果是非常壯觀的。打印時選擇添加日期的話,就不會不清楚時間了。

用小尺寸照片記錄生活

將逛街時拍的數碼相片在便利店裡拼版打印,按照先後順序依次貼在筆記上,就可以知道當天的行程了。

比如說,在調研會上採訪並記錄後,可將會場裡的狀況以及講壇上討論的場景拍攝下來,貼在記錄下面,並將演講者的姓名和照片對應好。像這樣,一份能清楚說明當時狀況的記錄就做好了。

萬能的透明膠帶

用膠棒粘貼東西比較困難,為了便於做筆記,我一般會使用更方便的透明膠帶,使用它,能將落葉、落花、貝殼、硬幣、木片等物品粘貼在筆記本上。

儘管在粘貼東西後,筆記本會變得凹凸不平、不易書寫,但能把這些物品貼進筆記本裡依然是膠帶的一大優點。「手握某個國家的硬幣會有什麼感覺呢?」這個問題是很難在網上找到答案的,除了觸摸實物以外別無他法。

那麼,要如何使用膠帶呢?先把想收錄的東西按以下方式製成「真空包裝」。

1把剪下來的透明膠帶的帶膠面向上展開

2把想貼的物品小心放置在其上,用手按壓時要防止產生小氣泡

3 慢慢地將粘有物品的透明膠帶貼在筆記本上

使用這種方法,能把紙以外的小東西納入筆記本。比起用攝像機拍攝或者掃瞄儀掃瞄,實物的感染力更強。

用照片和實物輔助記錄的採訪和旅行相關內容,正是將來寫報告和遊記時最有用的資料。

外國硬幣收藏

用透明膠帶把硬幣貼在書上。也可以貼上落葉,作為旅遊紀念。不管怎麼說,還是實物能夠講述更豐富的故事。


1 羅馬字(或稱羅馬音)是日語使用的讀音註釋方法,我們可以用漢語拼音代替。——編者注

2 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形成的壟斷聯合。——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