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麥肯錫筆記思考法 > 用筆記找出「行動的死角」 >

用筆記找出「行動的死角」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使用筆記整理思路非常重要,事實上,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整理我們的行動也同樣重要。

比如,以 30 分鐘為單位分割我們一天的行動,然後就能夠準確地看出這一天我們「具體都做了些什麼」。

如果以幾小時為單位,那麼我們或許能夠大致地回憶起如下的內容:「9 點到 10 點在開會,10 點到 11 點半在辦公桌前工作,中途回復客戶發來的郵件,向公司內部其他部門提出問題,中午一邊開會一邊吃午飯,下午去訪問客戶,然後……。」

但從這種「不夠準確的回憶」之中,我們很難看出自己分配時間的方式和行動之中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更無法建立起能夠更加有效取得成果的「假設」。

因為「無法具體看到事物,就無法得到真正的改善」,這也是解決問題的本質。

也就是說,將信息寫在筆記本上這個行為,可以非常具體地把握住一直以來容易被忽視的內容。

通過以 30 分鐘為單位(如果可能的話 15 分鐘更好)細緻地審視自己的行動,就可以找出具體的問題點和為了改善建立起假設。將自己的行動寫在筆記上然後進行分析,可能會發現「這兩件事或許能夠放在一起處理」。

找到自己行動的死角之後,我們就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本質的解決辦法」。如果只是認為自己一天的行動存在問題卻不積極地想辦法改善,那麼永遠也找不出「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另外,假設與驗證是密不可分的,經過多次的「建立假設與驗證」之後,我們就能夠提出更精確的假設。但如果沒有準確的書面材料,那麼在進行「建立假設與驗證」時就只能是胡亂猜測。

比如,僅憑自己的感覺做出「因為商談的時間太長,所以每天的工作效率太差」的假設,但實際上可能是因為你將不需要親自處理的工作都攬了過來,結果導致對商談的準備不夠充分,所以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應對顧客提出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問題」並不是與顧客之間的商談時間,或許是「在公司內部的工作方法和分配時間的方式」。

使用筆記整理信息和思路,能夠建立起「準確的假設」,從本質上改善問題。

在筆記上建立假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