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說課1:折磨讀者的秘密 > 27 人情世故 比橋和鹽更重要的東西 >

27 人情世故 比橋和鹽更重要的東西

快了,差不多割稻後兩個星期就是我們歪仔歪謝平安做大戲的時候。

但是你不睡怎會到那一天呢?

——黃春明《青番公的故事》

有一種說法是:詩人最好的作品出現在其年輕時,小說家則相反,年紀越大寫得越好。對於這種說法,我持保留態度,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年紀越大,越能掌握「人情世故」。

所謂人情世故,就是為人處世、應對進退的方法。

隨著年紀增長,每個人的橋都會越走越多,鹽也會越吃越多,但好的小說家知道重點不是多的問題,而是橋和鹽背後那個閃閃發亮的東西—─人情世故。

這一堂課,我們就以黃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為例,來聊一聊人情世故:

故事發生在一個臨近宜蘭濁水溪,名叫「歪仔歪」的村子,那裡土地肥沃,但常鬧大水,不過村子裡的人不怕,因為他們有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

那時候村子裡的人在園裡工作只要一挺身休息,就順眼向大濁溪深坑一帶的深山望去,要是在雲霄上的尖頂,他們叫作大水帽,一連一個星期都被濃密的烏雲籠罩著看不見的話,他們的心就惶恐起來,再看蘭濁水溪水比往常更混濁而洶湧時,下游的人就開始準備搬東西了,這是歪仔歪人生存的經驗。再等到深山裡的雄蘆啼連著幾天,突然棲息在相思林哀啼,就開始將人員和畜生、貨物疏開到清水溝丸丘上,又將橫在屋簷下的竹筏放下來待用。

簡單來說,山頂的大水帽失蹤,再加上雄蘆啼突然啼叫,就是山洪暴發的徵兆。

然而某次大水來了,村裡的人卻來不及逃,原因是有個叫秋禾的傢伙,到山上撿柴的時候,提了兩隻雄蘆啼回來。有人勸他放生,但他卻把它們殺了,烤著吃。因此,當山洪暴發時,沒有了報信的雄蘆啼,村人自然死傷慘重。

以上,我們當然可以輕易地理解為自然的報復之類的,但我在意的其實是老祖宗的智慧,他們如何與大自然相處,並在其中找到應對進退的方法,也就是人情世故。

《青番公的故事》裡的人情世故俯拾即是,如:

當大水來臨時,老祖父是這樣說的:「阿成!快把小孩子背走——青番,你快到豬圈裡把豬放生,還有牛、雞、鴨都放了——快!女人不要哭了,快跑呀!看哪裡穩就往哪裡跑。」

人情世故教會老祖父,被關在籠子裡的動物,和家人同等重要。

當少年溺水時,村人是這樣做的:「他們把癱軟得像一條棉被的青番,面向下地橫披在牛背上,然後牽著牛在原地上打轉,這樣牛走步的震動就使青番肚子裡面的濁水都吐出來了。」

人情世故教會村裡的人,老牛不只會拉犁,它還可以取代救命的 119、CPR。

大水過後,受災最慘烈的是青番和阿菊。青番未婚,而阿菊大青番 6 歲,已嫁為人婦,有 3 個小孩,他們的家人全部罹難。最後,青番和阿菊兩人結為夫妻。

人情世故教會青番和阿菊,活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面鏡子,你可以在對方的眼裡看見自己的傷痛,那麼在未來的日子裡,每當活不下去的時候,身旁的這個人便能給你最大的勇氣,雖然這勇氣是對方用悲慘的命運換來的。

結為夫妻的青番和阿菊,重新振作,整理耕地,種下蕃薯。在蕃薯籐爬綠村子的一個早晨,他們準備了清茶四果,來到土地公廟。

青番說:「土地公,我就是歪仔歪的吳青番,大水後新種的蕃薯受您的保佑已經長得很好,今天我們夫妻倆特地備辦清茶四果在此答謝,以後我們有收成的時候,我們一定用三牲酒禮來答謝……」

人情世故教會青番和阿菊,活著不能只靠自己,還需要他人的幫忙,所以一定要隨時心存感激,但如果不知道該謝誰,那就謝土地公吧!謝土地公時,最好先用清茶四果,表面上是因為窮,買不起三牲酒禮,但實際上是在暗示土地公:請保佑這一季豐收,那麼土地公你啊,才會有更好的東西吃。

人情世故不只教我們如何跟人相處,也教我們如何跟大自然相處,它甚至強大到可以教我們跟老天爺打交道時,如何暗暗地,不動聲色地,謙卑地佔一點小便宜。

不過別忘了,牛頓說過,所有的東西都有反作用力。

活得越久越懂得人情世故,這一點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懂得越多的人,越捨不得不說出口,於是人情世故很容易就淪為令人不耐煩、哈欠連連的道德訓示。小說創作盡量少出現道德訓示,即使是最真摯而誠懇的訓示(姑且稱之為「苦口婆心」),都可以免了。

人情世故雖然是一種寶物,但一天到晚把寶物放在嘴邊,吧嗒吧嗒放送的人,會非常、非常地討人厭。如何在幾乎不說出口的狀態下,把人情世故表現得淋漓盡致,下面舉一個我所聽過最棒的例子。

有一個美國影集的製作人和七十好幾的老母親坐在電視機前看新聞,看著看著,突然看到了一則「年輕的黑人媽媽親手殺了自己的兩個孩子」的新聞。製作人邊看邊驚呼:「這……這個母親瘋了不成?」這時,坐在製作人身旁的老母親突然幽幽地說:「我年輕的時候,也曾有過一模一樣的念頭。」

老母親淡淡的一句話,已經把作為一個年輕母親的難處,以及她所走過的那一條艱辛的路,深刻而生動地描繪出來了。從此,每多講一句話,力量就會減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