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說課1:折磨讀者的秘密 > 15 時間 無視時間存在的將軍 >

15 時間 無視時間存在的將軍

他們都是可以無視時間,並且隨意修改回憶的人。

——張大春《將軍碑》

「現在」究竟有多長?一天、一小時,還是只有當下的一秒鐘?

有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對人類而言,現在只有短短的八秒鐘,相對於沙漏般不斷積累的過去,以及無邊無際的未來,現在實在渺小得可怕。

因此很多小說家窮盡一生,就是想把短暫的現在,像黃金一樣,不斷地往各個時間的方向延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過去和未來納入現在。但你可別以為只要把過去當成回憶,未來當成想像,那麼過去和未來就會自動變成現在的一部分——那你可就錯了,因為回憶的過去仍是過去,想像的未來仍屬於未來。過去、未來、現在依然三者並行,誰也不隸屬於誰。

下面是小說家張大春《將軍碑》的故事,我們看小說家如何巧妙地把過去和未來納入現在,變成現在的一部分。

小說開頭這麼寫著:「除了季節交匯的那幾天之外,將軍已經無視時間的存在了」,但隨著故事往下走,讀者慢慢看出另一個事實。

事實是……將軍活著的最後兩年,除了季節交匯那幾天之外,他已經完全癡呆了,幾乎連半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我非常喜歡「將軍已經無視時間的存在了」這句話,一句話便逆轉了一切,將不堪的現實完全顛倒了過來:不是將軍傻了,被無情的時間挾持了,而是他完全無視時間的存在,想去哪就去哪,想幹啥就幹啥,專橫、獨裁,一如既往。在小說家的妙筆下,將軍生前最不堪的兩年,依然活得傲慢、昂揚跋扈。

也就是《將軍碑》裡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眾人認知的實相世界,另一個是將軍自己的神遊世界,巧妙的是這兩個世界同時存在,並且交互重疊。

說白了,正因為將軍獨特的精神狀態,使得故事一分為二。眾人認知的實相世界,情節極其簡單,描述將軍生前最後兩年的癡呆光景。將軍自己的神遊世界,情節極其繁複,描述昂揚闊步的將軍,一下帶著兒子,一下帶著管家、一下又帶著傳記作家,上窮碧落下黃泉,穿越時空,探盡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個時刻:八年抗戰輝煌戰役、親友為他死後立碑、妻子服藥自殺,以及與兒子之間的矛盾衝突。

因為有了過去和未來,單薄的現在開始有了歷史景深。父子之間始終對不上焦的內在矛盾,也因為跨越了時空,而展開了雖然牛頭不對馬嘴,卻更為深邃、悲涼的對話。

舉其中一段為例:

將軍從望遠鏡裡盯住維揚灰色的風衣漸行漸遠(維揚是將軍的兒子,而此刻他們父子身處的時空是現在)……看著看著,將軍已然穿透望遠鏡筒,越出焦距之外,穩穩地在山頭站定,等著他的兒子。「快啊!」將軍有些不耐煩,擔心維揚來不及看見他們第二十軍團重創日本……但維揚卻答道:「這裡什麼時候可以結束?我還要趕去上墳。」「上你媽的個墳!」「是上媽的墳。」「你給我回來!老子斃了你。這是中國的歷史,你知道不知道?」「爸,那是您的歷史,而且都已經過去了。」

推理小說界有句名言:「真相的範圍極小而明確,但錯誤卻是無邊無際。」我喜歡把這句話套用在時間上,「現在的範圍極小而明確,但過去和未來卻是無邊無際。」

無邊無際的未來容易理解,因為未來還沒發生,所以充斥著各種可能性。至於過去,雖然已經發生了,但人們常常因著各種理由,而將之扭曲變形,以便捏塑成符合自己需求的記憶。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我們幾乎可以武斷地說:將軍老了,以至於傻了,一切都是他的幻想。但從創作的角度來看,將軍的現在只是輔助,過去和未來才是故事的主軸。

未來有無限可能;至於過去,永遠在變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