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說課1:折磨讀者的秘密 > 13 時間 倒著走的人生 >

13 時間 倒著走的人生

你已經十八了,你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余華《十八歲出門遠行》

我們先來看一篇網絡轉載的文章。

起初,我想進大學想得要死;隨後,我巴不得趕快大學畢業好開始工作;接著,我想結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命;再來,我又巴望小孩快點長大去上學,好讓我回去上班;之後,我每天想退休想得要死;現在,我真的死了。

對普羅大眾而言,他看到的是「啟示」(活在當下),但對小說創作者而言,我看到的是「時間」。

起初→隨後→接著→再來→之後→現在:依照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敘述情節,也就是文學或戲劇中常說的「順敘」。

現實人生中,時間只有一種走法,那就是老老實實一步一步往前走,但在小說裡,時間可以倒著走,前滾翻,後空跳……像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一樣。

就像某些競賽,分成有難度限制的指定動作,以及無難度限制的自選動作。小說時間的敘事手法也可以粗略分成這兩大類,今天我們就先來談談時間敘事的基本功:順敘、倒敘和插敘。

「順敘」很容易理解,前面已經提過。「倒敘」也不難,就是後發生的先說,說完再回頭說先前發生的事。「插敘」則有點類似一個順敘加上若干個倒敘,也就是在敘述某一件事時,頻頻插入相關,或待說明,或先前發生過的情節內容。

雖然,順敘、倒敘和插敘是小說時間裡,蹲馬步之類的基本招數,但只要運用得宜,一樣可以寫出不朽的作品,如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

小說開頭,背著紅色背包的少年在山區公路尋找旅店,找著找著,突然見到一輛載滿蘋果的汽車。少年上前攀談,並順利坐上了車,然而車子沒多久就拋錨了,但司機卻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

這時前方來了五個騎自行車的農人,問少年車子裡是什麼之後,便開始一籮筐一籮筐地把蘋果搬走。少年見狀,一邊阻止農人,一邊喊著、叫著,提醒在附近跑步的司機。但農人不止不聽,還把少年打得鼻青臉腫,才滿意地走了。

令少年不解的是,當司機回來看到蘋果被偷了,非但不生氣,還對著少年鼻子的傷口笑了起來。這時,前方來了更多人,這次他們不只把蘋果全部搬光,甚至連汽車玻璃、輪胎都拆下來帶走了。

少年大罵「強盜」,奮不顧身撲上前去,想阻止他們,卻被打得癱在地上。

最後,倒在地上的少年看到難以置信的一幕:司機手裡抱著少年的紅色背包,跟強盜坐同一輛車走了。臨去前,司機還對著少年哈哈大笑。

如果故事結束在這裡,那麼《十八歲出門遠行》不過就是一篇關於涉世未深的少年被壞人騙了的悲慘小說。

但小說家在這裡轉了個彎,讓遍體鱗傷的少年爬進只剩空殼的汽車裡,這時天色已經全黑了,什麼都看不見的少年回想起一件往事。

倒敘開始了……

一個晴朗的中午,剛從外頭玩完回來的少年,看見父親正在屋裡整理一個紅色背包。

少年問:「爸爸,你要出門?」

父親轉過身,溫和地說:「不,是讓你出門。」

「讓我出門?」

「是的,你已經十八了,你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後來少年就背起了那個漂亮的紅背包,父親在他腦後拍了一下,就像在馬屁股上拍了一下。於是少年歡快地衝出了家門,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了起來。

故事結束在少年歡歡喜喜地背起紅色背包,想要認識外面(成人)的世界。

注意到了嗎?順敘與倒敘之間,兩者的故事雖然一模一樣,所呈現出來的內涵卻大不相同。順敘的故事,在結局處關注的是少年的悲慘遭遇,但到了倒敘的故事,結局的關注點卻轉移到少年對成人世界的嚮往,於是「十八歲出門遠行」成了一則隱喻,隱喻成人世界的失落。

僅僅一個時間的分岔,小說便頭也不回地往平庸和不朽兩條大道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