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全神貫注的方法 > CHAPTER 6「完美」活法:擁抱無常 >

CHAPTER 6「完美」活法:擁抱無常

常言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如果想要完全沉浸於當下,我們就要學會擁抱變化。

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很多時候,變化會讓我們不適應。我們本能地想要抵制變化,哪怕是實際上對我們有益的變化——尤其是在接受那些讓你感到不舒服的變化時。大多數時候,你所經歷的變化會讓你的人生更豐富更圓滿,但當時卻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明白這一點很重要,它可以讓你更好地經歷當下,全神貫注度過難熬的每一刻。

記得在高中畢業典禮上,我的一位好朋友流著眼淚告訴我:「以後一切都變了,真捨不得!我太喜歡這幾年的高中生活了。」她並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我們肩並肩走在校園裡,看著那熟悉的運動場,熟悉的老同學,每個人都五味雜陳,有人開心,有人難過,有人緊張,有人不捨。很明顯,我生命中的重要一頁就此結束了。就在離我不遠的地方,站著另外一位好朋友。我至今還記得剛上一年級時,他穿得像個工程師,我們坐在一起吃午飯,他長滿雀斑的臉上抹得到處都是花生醬和果醬,而且一邊大嚼三明治一邊說話,噴得到處都是。真的很難相信那已經是十二年前的事了。大學畢業之後,他成了一位著名的牙醫。至於我那位淚眼婆娑的朋友,我們一直保持聯繫。她在高中並沒有談戀愛,在我身旁抹眼淚的那一刻,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即將開始一段美好的姻緣,等待她的,是一個完美的家庭,還有一份令她充滿激情的工作。

當事情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時,我們會感覺很積極,很舒服,甚至很振奮。但換一種情況呢?當變化讓你覺得很難接受,甚至讓你感到痛苦時,你該怎樣接受它呢?當我母親從一個健康活潑的女強人變成一位疼痛纏身的病人時,我該怎麼接受它呢?這件事難道還會有什麼積極的一面?在提筆寫這一章之前,我曾花了很長時間思考這個問題。雖然我知道,擁抱無常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我也很清楚,現實總是充滿挑戰,不可能每一天都風和日麗。眼看著深愛的人每天承受痛苦,知道她隨時可能離我而去,這一切只會讓我感到沮喪甚至憤怒。但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看到任何積極的一面,就必須學會改換視角。

事實上,在母親去世的那段時間裡,我並沒有領悟到那其實是一堂至關重要的愛的教育課。當時我的孩子剛剛出生沒多久,為了養家,我每天都工作很長時間,忙到筋疲力盡。因為母親從來沒有抱怨過什麼,也很少提到她的疼痛,所以如果不經常提醒自己多去看看她,我很可能就會忘記她正身患絕症。即便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個星期,甚至最後幾天裡,母親也從來沒有表達過恐懼或痛苦。知道她癌症復發後,我坐在她病床旁邊,她看著我說:「你知道了嗎?」我說是的,她說:「確實很糟糕,但沒關係!」然後她笑了笑,像是在安慰我。

在剩下的日子裡,母親每一刻都活在當下,全神應對。當你坐在床邊跟她交流時,無論她身體正在忍受怎樣的煎熬,她都會跟你保持眼神交流,讓你覺得舒服,她是一個非常善於傾聽的人。母親希望自己能從容而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她的確做到了。在她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當病魔一點一點吞噬她的身體,當生命一點一點離開她的軀殼時,她在向每個人展示什麼是勇氣,什麼是愛的力量。在她生命的最後階段,對她來說,更重要的不是自己的痛苦,而是如何讓身邊的人不為她感到難過,這是她最後的人生目標。我的母親天性是一個很安靜的人,她總是忠於自己,這也是她的魅力所在。她不需要說太多話,人們只要在她身邊,就會感覺很舒服。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但事實上,她極大地影響了我為人處世的方法。直到幾年之後,當我有機會安靜下來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母親離世這件事時,我才真正理解這一人生變故所帶給我的成長。

總的來說,人的離世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驟然離世,比如說發生車禍。遇到這種情況,無論是離開的人,還是活著的人,都沒有時間考慮太多,一切都很快。另一種情況是重病纏身慢慢離世。遇到這種情況,病人和病人家屬都會經歷一段相對漫長的時間,此時病人和家屬都可以進行一些思考。我的母親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教給了我勇氣、從容,還有力量。她的離世本來是一場悲劇,但她卻通過這段經歷讓我學會了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質。

從母親身上,我學會了什麼是平和而有勇氣。我前面說過,母親從未說過自己感到害怕,也從未流露出任何恐懼的情緒,但這並不代表她沒有感到恐懼。只是她太有愛心,所以寧願自己面對一切,也不想給別人增加負擔。她在談話時總是全神貫注,這點對我影響很大。每次我跟兩個女兒說話時,也總是盡量保持專注,用心傾聽她們跟我說的每一句話。母親總是先為別人著想的天性,也讓她和別人感到快樂。從她身上,我也學會了這一點,這又是寶貴的一課。

要想渡過逆境,你需要內心強大,而這個過程又會讓人變得更強大。即便已經過去很多年,如今每次想起母親,我都會感到振奮。她把一場人生悲劇變成了有意義的一課,這是她留給我的寶貴遺產。她的那些品格——用心傾聽、無私無畏、內心強大、他人為先……讓我受益終生,也讓我有更多東西可以跟別人分享。

變化本身就意味著成長,求變是人類的本性。想想看,你難道想一輩子都讀一年級嗎?想每天重複今天的生活嗎?想每天中午都跟同樣的人吃同樣的午餐,做同樣的工作,年復一年,一直如此嗎?我們需要變化,變化會讓我們感覺充實,感覺振奮,能讓我們學到更多東西。事實上,我們經歷的每一次變化都會讓我們有所收穫——無論當時這些收穫看起來有多麼微不足道。變化會迫使我們去思考,去權衡,去反思。一成不變的人生會讓人無法忍受。

有些變化是我們主動進行的,比如學習一門新技能。而有些變化我們則想盡量避免,比如死亡、離婚等。而要想全面成長,我們需要學會從各種變化中學習。每個人都喜歡前一種變化,都想要迴避後一種變化,但事實上,兩種變化都可以帶來積極的影響。有些技能,我們只能從逆境中學到。比如因為母親去世的經歷,所以我現在更懂得該如何幫助跟我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雖然沒有人喜歡這種經歷,但如果能用心去感受這些經歷,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強大。沒有人想要失去自己最愛的人,但一旦有過這種經歷,我們就會更善於跟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的人交流。在經歷了這些事情,並對這些經歷進行反思之後,我發現,諸如「逆境」或「負面體驗」之類的說法完全是一種主觀判斷。這些判斷的依據是我們的個人感受,而非客觀事實。當變化出現時,我們需要保持旁觀者心態。否則我們就會根據自己的情緒來給這些變化貼標籤,並很容易被這些情緒左右。這樣我們就會失去從變化中學習的機會。所以說,保持冥想練習,你就能越來越輕鬆地隨時啟動旁觀者視角,從而更加冷靜地應對變化。

我發現,當我能夠專注於當下,不想未來(尚未發生),不念過去(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就可以不去判斷眼前的事情是「讓人舒服」還是「讓人不舒服」的。一旦做到這一點,我就可以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對這件事有這樣那樣的看法。就這樣,沿著這個方向的思考越深入,我就越覺得這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記得第一次受邀發表大型演講時,當時我感覺很緊張。我接受了邀請,但同時也承受了很大壓力。《練習的心態》出版後,我曾受邀做過一些小規模演講,但這次不同。演講之前,我坐在更衣室裡,感覺手在發抖,甚至都端不起杯子,我害怕自己不能吸引這麼一大群人的注意。當我走到舞台一側,等著主持人喊我的名字上場時,從舞台下面的聲音就能感覺到整個場館坐滿了人。我從來沒在這麼多人面前說過話,那一刻,我心裡不由開始打鼓。

幸運的是,我很快意識到自己在走神,於是開始轉換視角。我知道,我一直都很喜歡跟大家分享我的經歷,這次也不例外。其實這次演講本質上跟之前的並沒什麼不同,只是由於這次場地大了一些,人多了一些,所以導致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就算我很渴望這個機會,但當時也會讓我感到不自在。

想明白這件事之後,我開始重新把這次演講看成是一個提升自己,在更大範圍內跟更多人分享我的觀點的機會。一旦轉換視角,我就意識到,其實台下的觀眾都是花錢來聽我分享的,既然如此,說明他們一定很認同我的觀點,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這是一次提升我自己的機會,凡事都有第一次,說不定下次,我還會有機會面對更多人發表演講呢!想到這裡,我終於放鬆下來,走上舞台,跟大家度過了愉快的兩個小時,而且在隨後的簽名售書環節同樣感覺興奮而充實。從起初的焦慮不安到後來的輕鬆應對,實現這一轉換並不容易,但卻為我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這仍然是一種學習,而且隨著我越來越熟練地切換到旁觀者視角,之前讓我感覺為難的很多事慢慢都被我當成了學習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心情也放鬆了許多。

一旦知道該如何做某件事,我們就會得心應手,毫不費力。當遇到新事物時,不妨把它看成一種提升自己的機會。我們是在突破自己的極限,進入更高的層次。一旦實現突破,接下來我們又會面對更高層次的挑戰。挑戰無止盡!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可以放鬆下來,不再把突破極限看成是一種痛苦。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要學會把握當下,專注於眼前的事。如果總是對眼前的經歷評頭論足,你就很難專注——因為你的一部分精力被用來發牢騷了。當我對生活中的某個變化有看法時,我很快就會意識到自己在走神,沒有完全沉浸於當下。

人生總是充滿變化,一旦變化停止,我們就會陷入停滯,無法繼續成長。從我母親的經歷可以看出,很多時候,那些似乎最難承受的事往往能讓我們學到最重要的技能。跟所有人一樣,我也經常要面對難題。但許多之前不願面對的事情,我現在已經能坦然處之了。我相信,我們不應該用「好事」或「壞事」來看待人生的許多變化,而應該把它們看成拓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只要能把握這些機會提升自己,以後遇到任何情況,我們都能從容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