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全神貫注的方法 > CHAPTER 7 親臨現場 >

CHAPTER 7 親臨現場

很多人都過於關注實現目標的那一刻,這個很正常,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心理。問題在於,現代生活把這種心理放大了,它會讓我們內心無法平靜,甚至打擊我們的自信心,妨礙我們實現目標。每次接受採訪時,總會有人問我:「為什麼我總是不願意活在當下呢?為什麼我總是渴望體驗目標實現的那一刻,而不願意專注於眼前的工作呢?」

仔細想想,結果導向心態是我們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就形成的本能。在遠古時期,如果我們的祖先不能在24小時內捕獲一隻動物,他就要忍饑挨餓。此外,實現目標也是我們工作的動力來源。試想一下,如果在設定目標之後,我們根本不關心何時能實現它,那設定目標還有什麼意義呢?但我想說的是,實現目標並沒有錯,問題是今天的我們過於追求實現目標,以至於我們想在一天之內做太多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類發明工具的目的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輕鬆,但這些工具問世之後,我們的生活反而變得更忙碌。我們總是想要盡快完成太多事情:盡快完成那份報告、趕緊去超市購物、馬上去幼兒園把孩子接回來……甚至還希望這一天快點兒過去。

但是,「全神貫注的練習」是沒有終點的。你可以從今天開始練習,但這項練習永遠沒有終點。大多數人一聽到「沒有終點」這四個字就有牴觸心理,甚至有些害怕。這個我很能體會,記得40歲那年,當醫生告訴我:「從今以後,你不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要加強鍛煉,注意飲食。」我立刻感覺「這種日子估計只有到我死那天才算結束了」。

但這種感受就像那個著名的哈佛心理實驗。一位哈佛心理學教授拿出一幅圖(圖表2),讓學生們看這是什麼,很多學生認為這是一位老婦人,大大的鼻子,頭上裹著圍巾;而另外一群人則堅定地認為這是一位年輕的美女,頭上插著根羽毛,身穿黑大衣,正在側臉往後看。兩種觀點都是正確的,關鍵是觀察者的視角不同。一旦你從中看到一位美女,每次看到它,你就會覺得畫中人是美女。全神貫注也是如此,一旦你開始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做什麼事情都全神貫注,你就會體驗到它的美妙,就會愛上它。每一次練習都能讓我們進步,讓我們學會專注眼前的工作,直到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時,我們都能全神貫注,沉浸於其中。記住,真正的完美是沒有極限的。

圖表2

真正讓我們糾結的,是犯錯感。錯誤會讓人聯想到失敗。沒有人想犯錯,人們都認為錯誤是糟糕的,不應該的。在我看來,「錯誤」這個詞本身就不應該存在。我們所說的「錯」,其實只不過是一件使我們進步的工具罷了。事實上,傳統意義上的錯誤,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按照傳統觀點,錯誤是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東西。但我認為,一旦把「錯誤」看成指路牌,我們就可以沿著它所指的方向找到自己想要的寶藏。只要稍微改換視角,結果就會大不相同。當然,我這裡所說的錯是指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偏差,而不是那種致命的疏忽(比如把裝滿子彈的槍拿給孩子當玩具)。

有件事對我人生影響非常大。記得有一次,一位年輕的高爾夫球手來找我,希望我能幫她克服比賽時的一些心理障礙。她告訴我,雖然還只是業餘選手,但她也先後參加過很多比賽了,並被認為是這個州最出色的業餘選手之一,可一旦哪一桿打得不順利,她就會心慌意亂,並直接影響接下來的發揮。一般情況下,她參加的比賽是不允許帶球童的,所以她只能自己攜帶所有裝備,當一個人在空蕩蕩的球場上遇到不順時,她也必須獨自面對。

第一次見面,我們就把目標確定了:幫助她打好一年後要舉行的資格賽。如果能打好資格賽,她就能參加更高一級賽事,甚至參加專業比賽。接下來的一年裡,我們陸續見了很多次,討論該如何克服她在出現失誤時的負面心理。資格賽的日子很快就到了,組委會宣佈這次比賽選手可以帶球童,於是她請我做她的球童。在賽前練習的時候,我就發現她揮桿時有些緊張。她本應該放鬆下來,才能發揮最佳水平,但事實上,她好像是故意在犯錯。

第一次發球,球就偏離了球道,向右前方飛去。這可不是她的水平,這次失誤讓她的信心開始受挫。剛開始我不想說太多,因為我明顯能感覺到她開始有情緒波動,不想再給她添亂了。她為這場比賽做了很多準備,但比賽剛開始就狀況頻出,這讓她有些方寸大亂。到了大概第六洞時,她似乎已經毫無勝算了。更加諷刺的是,我覺得我的出現反而讓情況變得更糟糕——要是我不在場,她反而可以發洩一下情緒,說不定事情還會有轉機。我知道,我必須做點什麼了。

一邊往前走,我一邊問她,為什麼要請我做你的球童呢?她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我覺得,如果你在我身邊,當情況出現意外時,我就能想出應對辦法。」這個開頭不錯,於是我接著問:「那現在你想出什麼應對辦法了嗎?」她直愣愣地瞪著前方說道:「湯姆,說實話,我什麼方法都試了,還是不對勁。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沉默了一下,然後說:「如果我沒記錯,你是希望當比賽出現狀況時,我能幫助你克服你內心的慌亂。這一年來,我們討論過各種應對方案,但要想實施這些方案,你必須親自實踐,必須把心思放在眼前的比賽上。如果你想要學習如何在雨中揮桿,那就找個下雨天;如果你想要學習如何應對大風,那就找個大風天;如果你想要學習如何在情況不利時戰勝自己內心的陰影,那你就要全心應對眼前的比賽,現在就是你戰勝自己的機會。你刻苦練了一年,就是為了能有機會面對自己。所以不要太在意比賽結果。這不是什麼事關生死的大事,輸贏無所謂。但它給了你一個機會,讓你可以證明自己能戰勝自己。證明自己吧,讓我看看你的水平。」

她一直都在鑽牛角尖,所以才陷入各種糾結的情緒裡。但一旦換個角度,開始把眼前的挑戰看成機會時,情況便立刻開始反轉。好像有人突然摁下了開關。人、球桿、球、球道都沒變,只是稍微轉變了一下視角,一切都就變了。她變得信心滿滿,全神貫注地完成每一次揮桿,並最終贏得了比賽。後來她告訴我,比贏得比賽更加重要的是,那天比賽結束,當她離開球場時,她感覺自己學到了一項在未來可以幫她戰勝一切的技能。

這個故事說明「親臨現場」的重要性。在運用我在本書談到的任何技巧時,一定要記住,這世上沒有所謂的「錯誤」,任何偏差都只是路標,你只要按照它指示的方向不斷改進自己就行了。如果你告訴自己:「我想每時每刻都全神貫注,那樣我就會很幸福。」那恐怕你注定會失敗了。你可以不斷改進,不斷優化,但不可能做到每時每刻都全神貫注。這是一項永無止境的練習,它永遠沒有盡頭,一定要明白這一點。但只要在你走神的時候,當你感覺自己沒有全神貫注時,你能意識到這一點,並且能夠提醒自己,那就可以了。

說起來有點諷刺。當你剛踏上這條路時,你的水平很低,但你會給自己設定很高的目標,你會想要用最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但隨著你水平提高,你的期待反而會越來越低,對自己的要求也會越來越符合實際。隨著水平越來越高,你的大腦開始越來越平靜,你會在前進的道路上怡然自得,你對自己、對你的生活、對周圍的一切也會變得更有耐心。

當然,我很清楚,長久以來,周圍的一切都在告訴我們,如果你沒有拚搏,那就說明你沒盡全力,你就不會有前途。這是典型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綜合症。但我本人多年的實踐證明,事實恰恰相反。每當我感覺在拚命掙扎時,我就知道哪兒一定出問題了,我沒有全神貫注。而當我回頭再看那些我當時認為是錯誤的事情時,我發現自己的看法變了,至少我不再為那些事感到遺憾。它們只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路標,在告訴我該在哪兒拐彎,在哪兒掉頭,該怎樣前行才能到達我要去的地方。當我能更加專注地生活時,我發現,所有壓力都煙消雲散,我隨時隨地都能沉浸於眼前的工作,做什麼事情都能得心應手,人生真是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