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讀書 >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讀書

重新審視「朗讀」的好處

不久前,我出版了題為《必能找到「座右銘」——寺子屋的 451 個人生訓條》的書。這本書針對《金言童子教》1 中收錄的 451 個訓條做了講解。

雖說《金言童子教》一書是面向當時的兒童的,但其內容的水準之高令人驚歎。關於漢文部分,我在書中按日語詞序做了改寫,但現在的成年人讀起來,速度可能也會很慢。可在當時,甚至連改寫也沒有,完全是只標有讀音順序符號的漢文,而當時的孩子就已經能讀這樣的書了。

作為教育的一環,並不是要學生默讀,而是出聲朗讀。這是一種訓練,目的是讓語言沁入身體。 通常的模式是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著讀一句。如此反覆,直至能像讀日語一樣流利地閱讀漢文。而且,事先解釋句子的意思後再朗讀,效果會更好。

這樣的教育會對兒童的智力發育帶來非常好的影響。從短期考慮,首先對漢字的認知能力會變強。這種變強,並非僅指在漢字測驗中取得好成績。熟語2 是日語的柱石,而通過學習漢文,你所掌握的熟語的質和量都能得到提高。熟語的運用能力提高,日語能力自然也會提高。

事實上,無論書籍還是工作中的資料,內容越有深度,漢字的熟語就越多。這也體現了熟語在表現力上的豐富程度。要想在看見熟語的一瞬間就能理解,相應的日語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能夠訓練這些能力的,正是朗讀。

再從長期考慮,在孩提時代就灌輸具有普適性的人生訓條,會在將來發揮作用。即使孩子們眼下還不明白這些訓條的深意也不要緊,長大成人以後它們自然會成為其心靈支柱。到了花甲的時候,或許就能恍然大悟。依照這些觀點來看,對孩子的教育若是少了朗讀,那才是不可思議的事。

然而,現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教科書,幾乎完全充斥著「日本傳說故事」,與當時的教科書差距巨大,幼稚得令人難以置信。連當時承擔民間教育的寺子屋都使用了那麼出色的教科書,而在對智慧要求遠超當初的現在,在國家的管理之下,使用的教科書卻只有這種水平,真令我感到無比遺憾。從消極意義上講,簡直恍如隔世。

既然如此,就只能自學了。我們自己就不用說了,至於家裡有小孩的人,請務必讓孩子朗讀優秀的漢文典籍(朗讀日語改寫文亦可)。例如《論語》等經典,就是最合適的。

而且不光是漢文典籍,日語古典作品也洋溢著古文所特有的魅力。這些作品同樣不問年齡大小,最好讓孩子從小就徹底朗讀,這樣比起孩子到了初中或高中再催促學習,會有效率得多。

「念給孩子聽」為何有效

「念給孩子聽」也是同樣有效的讀書方法。

關於這一點,《卡索拉和她的書》(Cushla and Her Books ,多蘿西·巴特勒著)所講的故事很有名。小女孩卡索拉天生殘障,她緊鎖心扉,從來不笑,但其父母下定決心,在卡索拉出生後不久,就開始給她念繪本聽,並且貫徹始終。最初很長一段時間內,卡索拉一直毫無反應,但她的父母仍不放棄。後來,卡索拉終於有了反應,開始笑了,對周圍的各種事物也表現出了好奇心。

若非父母堅持唸書給孩子聽,卡索拉恐怕會始終獨自將自己關在孤單的世界裡。是繪本拓寬了她的眼界和未來。

由此可知,對孩子而言,父母唸書給自己聽的時間是最幸福的。 別人念與自己朗讀不同,自己不需要訓練,而且選擇的主要是繪本等輕鬆易懂的故事書,而非古典文學。因此,這樣做能以較為輕鬆的形式達到目的。

所以,一旦父母開始唸書給孩子聽,孩子就會央求父母「再念一段」。事實上,我的孩子就是這樣。我從孩子一出生就唸書給他聽,結果他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甚至拿著自己喜歡的書來找我,用書角敲我的腦袋,催促我快念給他聽。

其執著的勁頭非同小可,我記得同一本書念過數次甚至數十次之多。他聽完一本覺得滿足後,又會再拿另一本書來催促我。這種反覆進行的讀書方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極大的良性刺激作用。

繪本不同於動畫片,上面的圖畫是靜止的。要讓這些圖畫動起來,孩子需要通過父母唸書的聲音加以想像。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培養出豐富的情感。想必每個成年人都清楚,情感在日後的人生中是不可或缺的。如常人般擁有喜怒哀樂等情感,無論對於冷靜分析自我還是理解他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想實施這樣的教育,父母首先需要準備好繪本。不要只準備幾本,50 本甚至 100 本都不嫌多,數量越多越好。可以事先去圖書館,弄清楚小孩喜歡哪類繪本,買回來備在家裡,然後就是利用親子相處的時間,無數次念給孩子聽。最好每天都能念一個小時左右,甚至可以以此作為親子交流的核心項目。當然,這樣一來父親也能輕易加入其中。

父母還可以把孩子的發育狀態記在繪本的空白處,在利用繪本培養孩子的同時,將其當作發育相簿。

在過去的日本,有爺爺奶奶在睡前講故事給孫兒聽的習慣。這種做法無疑能夠極大地豐富孩子的想像力。但這種習慣如今既已荒廢,我建議父母養成唸書給孩子聽的習慣。這樣一來,日本人就能充滿好學心,日本就成為能夠理解他人、情緒安定的國家。

「有聲讀物」的有趣之處

如此有效的讀書方法,若是僅僅應用於幼兒,可就太浪費了。從打開心扉的意義上講,初、高中的學生乃至成年人都該嘗試。

非虛構類文學作家柳田邦男先生在《當大人為繪本落淚時》一書中,提倡成年人更應該閱讀繪本。書中介紹了大量繪本,請務必加以參考。

我的學生裡有不少初、高中的國語教師,據說他們偶爾會在課堂上朗讀,比如大聲朗讀芥川龍之介等人的短篇作品。

這樣一來,平時鬧哄哄的學生就會突然安靜下來,認真聽老師朗讀。用耳朵聽到的話容易在大腦裡形成影像,所以精神自然而然就會集中。 如果老師的朗讀技巧高超,則更容易引領學生沉浸其中。這樣的授課,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是享受。

我自己平時就愛利用所謂的有聲讀物,在睡前等時間,聽聽通口一葉的《青梅竹馬》、幸田露伴的《五重塔》、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等作品,一下子就會沉浸其中。聽著專業人士飽含情感地朗讀,更容易在腦中形成畫面。當然,這些作品我也看過了無數遍,但聽起來還是別有一番味道。

也算與此有緣,我恰好在不久前主編了一本名為《那位配音員朗讀的那部名作》的書。這是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有聲讀物,由當前最著名的四位配音員,朗讀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日本代表作家的名篇名段。例如,由平野綾女士朗讀《雪國》的開篇名句:「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

我借此重新認識到,現在的配音員洋溢著新時代的氣息。他們的聲調不同於以前的專業朗讀者,其中不乏能吸引大量聽眾的元素。用這樣的聲音朗讀,古老的名作也能重煥青春。

而且,通過聲音引發鮮明的想像,也是遇見好書的一種方式。無論你平時是否經常讀書,都請感受一下由專業人士朗讀的有聲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