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 「偷食古典」的技法 >

「偷食古典」的技法

如果覺得讀不懂,可從解讀書籍入手

正如電視綜藝節目看多了會厭煩一樣,我們也無法忍受到處充斥著「膚淺」思想的世界。偶爾,我們會想聽聽古今中外的大師的言論,想要到達人類的智慧和社會的深淵。為此,翻閱「古典著作」是最好的辦法。

不過,雖用「古典著作」來概括,但並非所有作品都是當代人必讀的。有些書從基礎上就很難理解,或是太古舊以至於「過了期」與現實生活完全脫節。例如馬克思的著作,以共產主義如今的情況觀之,直接應用其理論已經不能改善社會了。由此可見,閱讀需要把握好角度。

閱讀古典著作需要竅門。下面介紹兩個能減輕閱讀負擔的方法。

一是暫且放下原書或譯本,先從針對其價值或當代意義的解讀書籍開始閱讀。 例如,哲學家康德的著作極為艱深晦澀,讀起來很無趣,但邁克爾·桑德爾教授在《公正:該如何做是好?》(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一書中對其思想做出了闡釋。眾所周知,該書內容簡明易懂,標題也很時髦,能引導讀者對哲學展開思考,因此一推出便成為暢銷書。這本書作為入門書再合適不過了。

另一位哲學家黑格爾的著作,「解讀」也很困難。不過,幸好有長谷川宏先生長期致力於翻譯其作品,只要閱讀他所著的《新黑格爾》一書,就能從整體上輕鬆把握黑格爾的哲學體系。而且,長谷川宏先生還對黑格爾的著作進行了恰到好處的引用,光是理解這些引用的部分,感覺就能距古典世界更近一步。

還有中國的古典著作,直接讀原文很累人,幸好現在有大量的文庫本,從各種角度對其加以解讀。從安岡正篤、吉川幸次郎等人所做的廣受好評的古典著作解讀書,到守屋洋的作品,優秀的書籍可謂數不勝數。每本書的解說都很容易理解,對於體會中國古典著作的世界觀是足夠了。

最近,野村克也的《野村的實踐〈論語〉》也引發了熱議。這位著名的教練關於《論語》有何感想,又是如何將之與棒球聯繫在一起的呢?無論野村本人的擁護者還是棒球迷們,都會很感興趣。

很多人都是從這些簡明易讀的解讀書籍入手,繼而沉浸在古典著作的世界裡不能自拔。若覺得把握不大,可以繼續多讀一些其他的解讀書;若是頗有信心,就可以鼓起勇氣挑戰原書。總之,古典著作的內涵極深,一旦迷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肯定都能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白話譯文」便於閱讀

還有一個問題也很重要,就是閱讀外國的古典作品,應該如何選擇譯本。

古典作品本身就很難讀懂,而且翻譯也會對作品形象造成很大的影響。很多翻譯距今已超過三十年,遣詞生硬,字印得也小,字體還很老,令常人很難閱讀。

在這一點上,例如艱深晦澀的黑格爾的書,長谷川宏先生的翻譯就很容易讀懂,因為他用的是白話風格的日語。再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眾所周知,龜山郁夫先生近年的譯本就贏得了爆發性的人氣。用龜山先生自己的話說,他是以「能一氣讀完的文字」為目標進行翻譯的。

換言之,即便是難以閱讀的古典作品,只要使用簡明易讀的白話翻譯,多數人也能接受。有的人可能原本對古典作品很感興趣,但覺得門檻太高,不得不敬而遠之。可以說,白話翻譯的作用就是掃除這種印象。

或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最近興起了「古典新譯浪潮」。光文社自數年前持續出版的「古典新譯文庫」系列,便是其中的代表。正因為叫「新譯」,如果戈裡的《鼻子》,大體全是用說相聲般的口吻翻譯的。《鼻子》本來就是一部含有幽默成分的小說,所以這樣的嘗試並不違和。甚至可以說,若能讓讀者一口氣笑著讀完,這樣的翻譯就是成功的。不光是文學,康德、柏拉圖等思想家的著作也不例外。最終,說不定就能形成足以媲美巖波文庫和新潮文庫的系列叢書。

再比如《源氏物語》,從前就有與謝野晶子、谷崎潤一郎、圓地文子、橋本治、瀨戶內寂聽等大家致力於「白話譯文」。而在最近,林望先生翻譯的《謹譯源氏物語》就引發了熱議。其譯文將古典風格和白話風格平衡地融於一體,我個人期待這部作品成為《源氏物語》譯本的新標桿。

在我看來,既然生為日本人,讀過《源氏物語》的人生和沒讀過的人生,在厚度上是有差別的。 大和和紀女士基於《源氏物語》創作的漫畫《淺夢》,整體上忠實地再現了原著,也是很出色的作品。但若是覺得讀過這本書就相當於讀過《源氏物語》,那就未免太對不起紫式部了。

在這一點上,《謹譯源氏物語》既是不折不扣的文學作品,同時也很簡明易讀。即使是以前從不理會古典作品的人,也能順利讀完這本書。若是大家都能通過這本書走進源氏的世界,一直讀到最後,日本人的文化修養水平必能得到驚人的提升。

「當代古典」也該關注

與數百年前的著名古典作品不同,每個學術領域都有足以稱為「當代古典」的作品。例如,即便是寫於 20 世紀後半葉的作品,其出現也有可能成為學術的分歧點,或其作者給學術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閱讀這樣的作者所寫的書,也是很有趣的。

關於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書,便是這方面的典型。專業書籍畢竟讀者有限,所以很多關於其研究課題的書,都是面向大眾的。例如,如果要我推薦一本,我會推薦先前介紹過的《E=mc2 ——世界最著名的方程式「傳記」》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這一著名方程式的誕生及發展過程,極具感染力。

該書首先講述了物理學家法拉第提出E (能量)這一概念的過程,及其與法國大革命的關係,並描繪了當時的科學家的形象,還回顧了諸多歷史,如m (質量)是什麼,c (光速)的有限性是如何被確認的,等等。

然後便是決定性的發現:將能量和質量用一個等式聯繫起來。平時說到能量,要麼是發熱的,要麼是運動著的。從常識上來說,眼前的物體看起來並不帶有能量。從學術上來說,能量自有能量守恆定律,質量也有質量守恆定律,各自有著說明體系,二者的世界是分離的。

而將二者連在一起的便是愛因斯坦。後來沒過多久,原子彈就研製成功了,因為人們已經知道,很小的質量也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也就是說,「E=mc2 」這個公式,跟落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是有直接關係的。可以說,這區區五個字符極大地改變了日本社會和整個世界的近現代史。這個方程式背負著令人恐懼的命運。

說到日本歷史,人們談論最多的往往是戰國時代或明治維新前後。相比之下,很少有人瞭解「E=mc2 」的發現與日本之間的關係。然而,考慮到該公式後來對日本人的心靈造成的強烈衝擊,其發現絕對是不可忽視的重大事件。

東日本大地震中的核電站慘劇,也跟這個方程式不無關係。或許,人類是開啟了絕不能打開的「潘多拉之盒」吧。該書會引領我們直面如此殘酷的事實。

不光是這本書,最近,讓文科生也能輕鬆讀懂理科知識的書變得越來越多。西蒙·辛格的《宇宙大爆炸》便是個中典型。對於自認為是文科生、一看見數學公式就頭疼的人,這些書可謂是福音。借助這些書,也許就能從大體上把握這個世界,觸及歷史洪流改變方向的轉折點,滿足我們的求知慾。求知慾得到滿足,將帶給我們極大的喜悅和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