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 沒理由不利用「書評」 >

沒理由不利用「書評」

「行家」推薦的書很少令人失望

各種雜誌幾乎都會有「書評」專頁。讀遍所有書評幾無可能,但其中的「榜單」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例如《週刊文春》,每到年末都會推出「十部最佳推理小說」,分為國內和國外兩組。這個榜單的優點在於,並非以銷量為標準來篩選評定,而是由熟悉推理小說的文藝評論家等「行家」進行評價,最後經統計得出結果。

我特別信任這個榜單,每年都很期待。推理小說並非我所擅長的體裁,所以有行家幫忙點評哪些書「有趣」,實在是再好不過了。事實上,行家的推薦確實很少令我失望。

尤其是外國作品,整體水平很高,所以這幾年,我每年都會把入榜的十部作品全買回來,利用跨年的假期仔細閱讀。即使不能全部讀完,也可以留待以後再看,不失為一種充滿期待的樂趣。優秀的推理小說,更適合慢慢品味。

況且這類書我平時不會去讀,所以反而很有趣。因為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挑選的書,所以能獲得極新鮮的體驗,同時也能抱著一份對於拓寬興趣的期待感。

例如幾年前,《44 號孩子》(Child 44 ,湯姆·羅伯·史密斯著)一書位列該榜單的第二。該書以斯大林時代的蘇聯為舞台,描寫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恐怖世界,令人讀後深感不虛,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

我對這位作家起了興趣,又讀了續作《秘密演講》(The Secret Speech )。若非看到榜單介紹,我是絕不會主動找來讀的,那樣就會錯失一次美好的相遇了。

還有《福利斯特探案集》(A Touch of Frost ,R.D.溫菲爾德著)系列作品,同樣有口皆碑。我讀過一本以後,感到確實不負所望,遂還想再讀同系列的其餘幾本。

再比如《最後的孩子》(The Last Child ,約翰·哈特著)、《少女無聲》(The World Eve Left Us ,波士頓·德蘭著)、《盜城》(City of Thieves ,大衛·貝尼奧夫著)等書,都很有意思。

這樣的書還有很多,我會忍不住介紹給身邊的人。但我問過身邊的很多人,極少有人會讀外國的推理小說,這令我感到很意外。「十部最佳推理小說」外國組中排名前三的作品,很多學生竟連聽都沒聽過,在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這份榜單所介紹的書,從娛樂的角度講,對任何人來說無疑都是很有趣的,而且絕對不會令人失望,大家為什麼不讀呢?同為水準相近、感覺相似的推理小說,為什麼本國的作品就比較受歡迎,外國的作品卻連看也不看一眼呢?這就好像眼前明明有座寶山,卻偏偏視而不見一樣,簡直可惜。

不要輕視報刊的企劃

《朝日新聞》曾刊登名為「千禧十年 50 冊」的連載。這份榜單也是根據專業書評家的意見,從 2000——2009 年間出版的書裡選出 50 本優秀作品。

名列榜首的書是《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Germs and Steel ,賈雷德·戴蒙德著)。若非看見這個榜單,我是不會讀這本書的,但它確實很有趣,充滿了智慧。這是一本從宏觀上理解人類史的傑作,其思想令人眼界大開,讓我對於讀書的樂趣有了新的認識。

包括這本在內的 50 本書,都是從浩瀚的書海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所以根本不用犯難,買哪本都不虧。

同樣的企劃還有不少。例如月刊《美篶》,每年最後一期都會進行「讀書問卷調查」,由一百多位各界讀書家推薦自己在這一年裡讀過的好書,上限為五本。該企劃在書友中間大受好評。雖然名列其中的書難度稍大,但足以滿足我們的求知慾。

另外,還可以關注特定的書評家。例如著有對談集《柴田元幸與九位作家》的柴田元幸先生,不僅是翻譯家,還是著名的英語文學分析家。他所翻譯的書,乃至被其評為「有趣」的書,首先在品質上就是有保障的。

《週刊現代》連載的「我人生中最棒的十本書」,也可作為參考。該榜單是由各界名人和有識之士介紹自己讀過的十本好書,由此可以很方便地瞭解到各種各樣的書。我每週看完這份榜單,都會驚訝於「竟然還有這樣的書」。

既然貼上了「人生中最棒」這一標籤,那麼作為有識之士,倘若介紹的書不過泛泛,則無異於砸自己的招牌。再從編輯的角度講,如果所列書籍的內容過於專業或晦澀,讀者就會失去興趣。因此,這份書單想必經過適當的安排和調整,也虧得如此,其中才能不乏簡明易懂的好書。

參考行家的推薦,與選擇所謂的暢銷書,二者實有天壤之別。我本就並不信任所謂的暢銷書, 因為其購買者幾乎都是平時根本不大買書的人。我不覺得這些人懂得如何選擇好書。

事實上,絕大多數暢銷書,往往過三年就再也無人問津了,人們日常交談時不會提起,讀過的人自己或許也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也就是說,這些書的壽命很短暫。

雖說暢銷必有充分的理由,但我們至少該知道「暢銷書≠好書」。

有沒有參考網絡書店的「評價」

不依賴書評,在書店裡閒逛,隨手發現有趣的書,也是一種樂趣。最近,還可以不去書店,在網上就能輕易購書。

但以我的經驗,買書時如果光看書名不看內容,其實很有風險。哪怕書名再吸引人,或者裝幀再華麗,也可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其實可以參考亞馬遜等網站上的「評價」。不少讀者會寫下自己的讀後感,並給書打分。這些評價很有看頭。光看寫下的文字,就能大概知道對方讀過多少書,知識是否淵博,從而判斷其評價是否可供參考。

而且評價的人若達到一定數量,就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因為除去刻意弄虛作假的情況外,寫下讀後感的讀者應該是互無聯繫的。在此前提下,得分高的書自然會很有趣。反之,若是大家對一本書的打分普遍很低,那這本書一定非常糟糕。

例如,我以前有一次需要調查古希臘史,圍繞學者所著的專業書籍找了很久,後來偶然在網上檢索「古希臘」,發現了芝崎美雪的《古希臘淵博圖鑒》。雖然沒能找到專業書,但我發現這本書在亞馬遜等網站上的評價非常好。

買回來一看,果然是本很棒的書。作者精心編排了故事情節,親自畫了插圖,並用手寫的文字加以詳細說明,而且所含信息量非常豐富,總之讀起來很有趣。這本書雖然不算暢銷,但每個讀過的人應該都會感到滿足。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書具有極高的價值。

我偶爾會看 NHK-BS 的高清節目《發掘世界史!時空 Times 編輯部》。前幾天,該節目推出《古代瑪雅文明》特集的時候,芝崎女士作為嘉賓參與了演出。節目本身就很有趣,芝崎女士更用瑪雅文字寫出了主持人平泉成的名字,受到一致稱讚。我也不禁再次感歎,「她真是一位熱愛這個領域的人」。多虧遇見了《古希臘淵博圖鑒》這本書,我才得以拓寬自己的興趣,這也讓我深深地覺得,現在真是一個便利的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