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 為何要閱讀「天才的一生」 >

為何要閱讀「天才的一生」

「天才」的人生能提供很多啟迪

各種世界偉人或知名人士的自傳、評傳、語錄之類的書,是很多人愛看的一種體裁。不過,若是單純只為憧憬膜拜而讀,那就太浪費了,完全可以進一步深入閱讀。

讀這些書,本就不是為了獲得知識,也沒有拓寬想像力的樂趣,但能讓我們感受到成功者和天才們所擁有的「閃光點」,我們可借此激發積極性,或者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

我以前在《齋籐孝的天才傳》這一系列書籍中,曾舉過香奈兒的例子。我個人對於時尚和潮流並無興趣,只是因為香奈兒其人實在太出眾了。

香奈兒所創造的服飾風格,既方便女性活動,又不失美麗。據說她曾放出豪言,聲稱「只要我改變風格,整個巴黎的女性都會跟著我改變」。這並非誇大之詞,她確實為時尚界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其風格譜系延續至今,都說香奈兒套裝是工作女性著裝的基本選擇。她徹底推翻了以前的女性時尚,因而得到了一個綽號——趕盡殺絕的天使。

這個改變了整個世界的人物,又有著怎樣的人生呢?其輝煌的原點,在於「孤獨」。 她的孩提時代是在孤兒院度過的,這一經歷對其日後的作品、世界觀和人生觀影響極大。她之所以能擺脫先入為主觀念的束縛,乾脆利落地去掉衣服上的多餘裝飾,創造出全新的時尚風格,原因就在於此。

看過她的人生經歷就會明白,消極的事實也能轉化為積極,甚至成為「武器」。而且,她的經歷還能讓我們覺得,「我比她走運多了,但還不夠努力」。能夠獲得積極的熱情,正是閱讀自傳、評傳等書籍的妙義所在。

此外,被稱為「天才」的人物的一生,能給我們以最豐富的啟迪。例如,堪稱百年甚至更久才出一個的天才人物畢加索,其一生充滿了接連不斷的挑戰。他作畫時的入迷程度之深,令人為之驚歎。他只要一拿起筆,就會站在原地不停地畫,完全忘記了自身的存在。用他本人的話說,那種感覺就像「人進了屋,卻把身體留在了門口」。正因為如此忘我,他才能自然而然地釋放出最大的能量,創作出風格獨特的傑出畫作。

儘管我們成不了畢加索,但他的挑戰精神和提高專注度的方法,都能給我們以很多啟迪。換言之,我們在驚佩於人類竟能擁有如此爆發性能量的同時,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畢加索的作品並不全是完全的個人原創。畫家籐田嗣治說過,畢加索只要花一個小時凝視別人的作品,就能完全抓住其中的本質,並活用於自己的畫作。正因為他掌握了這樣的能力,才能成為天才。所以,我們在閱讀名人的自傳或評傳時,也不要光是憧憬膜拜,更應該著眼於其中的本質部分。

接觸「異能者」的機會

關於愛迪生,有本著名的書叫《愛迪生——發明了 20 世紀的人》(Edison: Inventing the Century ,尼爾·鮑德溫著)。這本書非常厚,但很值得一讀。同系列還有其他多本傳記,涉及諸多名人,例如愛因斯坦,但想來還是愛迪生更容易親近些,因為那個時代的技術還不算特別複雜。

愛迪生是出了名的工作狂,與此相關的軼事簡直數不勝數。譬如:一天工作 20 個小時也不厭倦;很少回家,一直睡在研究室的長椅上;飯也不按時吃;出現問題的時候,會嚴厲地命令同伴「不解決不睡覺」……由此可見,即使是有「天才」之稱的人,也要面對如此多的苦惱,付出如此多的努力。

很多人每天只工作八個小時,週末兩天完全休息,卻還總奢望成功。愛迪生若是遇見這樣的人,肯定會覺得荒謬絕倫,一笑置之。只有那些自覺還差得很遠的人,讀成功者的傳記才有意義。

很多人擁有出眾的才能,生前卻未能得到應有的評價。梵·高等人就是典型。閱讀這些人物的傳記,在尊敬之餘,更多的則是發自內心的共鳴感。這種情感也能成為自己的心靈支柱。比方說,你正因為自己在公司裡的評價不高而鬱悶時,讀過梵·高的傳記,就會覺得自己太矯情了,根本沒理由為這樣的小事而煩惱。再比如,《梵·高書信集》就一直給我以莫大的勇氣。

既然可以這樣讀書,就沒必要局限於自己喜歡的人物。只要是被稱為天才或成功者的人物的傳記,應該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那些立志奮鬥並終獲成功的人物,一般都有自傳、評傳或語錄。關鍵在於,閱讀時要記得尋找那些能為己所用的內容。

天才的性格往往很乖戾,言行也不好理解,若是直接與其本人交往,多少會有些麻煩,但讀書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我們可以躺著讀,也可以在重要的句子下畫線,還可以寫下自己的見解,沒人會說三道四。我建議,不論古今中外,只要是能被你的「天線」嗅探到的人物,就去積極地讀吧。

當作自己的「榜樣」

閱讀傳記,還可以沐浴偉人們的光輝。換言之,就是將其當作自己的「榜樣」。

最恰當的例子,當數武田鐵矢先生對阪本龍馬的敬愛了。眾所周知,其迷醉程度絕對非同小可。他最近又寫了一本名為《私塾·阪本龍馬》的書,在以前的自傳《獻給母親的敘事詩》中,他也記述了自己不到二十歲時為阪本龍馬所傾倒的經過。他初次「遇見」阪本龍馬,是在閱讀司馬遼太郎的《龍馬風雲錄》的時候。這次邂逅的份量之重,令他心甘情願地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期。

他對阪本龍馬的迷醉之深,已經遠遠超出了尋找啟迪和創意的程度。毫不誇張地說,他是把自己疊放在了阪本龍馬身上,共有同一個身份。若是遇到什麼事,他的腦海裡肯定會首先浮現出「龍馬會明白的」「龍馬會怎樣做」之類的想法。

當然不可否認,這也是因為阪本龍馬這一人物本身具有足夠大的魅力,但我們也不難看出,遇見一本好書,會給一個人的人生帶來多麼大的影響。《龍馬風雲錄》為少年時的武田先生指明了通向成年的道路,至今仍是其精神支柱。仔細想想,實在令人驚歎。

或許正是出於這樣的經歷,武田先生對自己與書的相遇極為重視。以前,我和他一同參演 NHK 某檔節目的時候,大家談起了他多年來書寫不輟的「讀書筆記」。他的方法很獨特,是將對於書的引用及自己的意見寫在標準尺寸的寫生簿上,一頁針對一本書。據說這是他從年輕時便已養成的習慣,至今已寫滿了數十本寫生簿。那時我才明白他為何總能提出豐富的話題,為何那般善於言談。

其實在那檔節目裡,製作方還突然提起維米爾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武田先生還即興做起了解說。無論關於哪種主題,他都能隨口道來,顯示出了淵博的學識。這也是一種修養,甚至可以說是遇見龍馬所帶來的成果。

說到讀書,很多人都是看過就算完,再不理會,結果好不容易從中瞭解到的知識,也會在達到「能夠使用」的水準之前就被忘得一乾二淨。因此,我們不妨像武田先生那樣做「讀書筆記」,並盡量引用書中的內容,這樣就不容易忘卻了。而且記錄時無須太過考究,類似簡單的便條程度即可。這樣一來,至少在重新翻看筆記時,就能輕鬆回憶起相應的內容了。

這恰與對釣到的魚的處理相似。好不容易釣到的魚,如果不加處理,放置不管,就會腐爛。 但若妥善處理,冷凍保存,以後就能隨時享用。儘管當時處理起來稍顯麻煩,但可以確保以後長時間內都能受益,所以沒理由不這樣做。

養成習慣以後,記筆記時應該採取靈活的視角。武田先生在筆記裡針對一本足球戰術相關書籍的讀後感中,就提到了足球戰術與日俄戰爭戰略的相似性。尋找共同點,能使視角變得靈活。 據武田先生講,他對足球並不感興趣,只是覺得戰術這一點很有趣。

掌握「靈活的視角」,也是應該通過讀書鍛煉的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