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天才源自刻意練習:通向成功的高效學習法 > 第二章 對天賦的誤解 >

第二章 對天賦的誤解

直面天生才智的意外真相

1992年,一個研究小組去英格蘭尋找天才。他們沒有找到。

他們要尋找音樂天才,這當然可以理解,因為人們都覺得音樂天才一定存在。他們知道這些人必然存在。他們還知道,必定有一個理由能夠解釋為什麼一些人不會唱歌而另一些人擅長唱歌,或者為什麼莫扎特在少年時就能寫出交響曲,為什麼有些小孩子能彈奏出優美的鋼琴曲而其他孩子只能艱難地彈出幾個音階。大多數人認為,某些特別幸運的人天生就具有音樂天賦,這是他們能作曲和彈奏樂器的主要原因。

在另一個針對教育工作者的獨立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超過75%的教育工作者相信,歌唱、作曲、彈奏樂器需要特殊的天賦或才能;與同樣的調查數據相比,這個75%的數字明顯要高過其他領域。

研究者研究了257名年輕人,他們雖然都學習音樂,但水平有很大不同。他們被分為五個能力級別,最高級別是通過嚴格考試而被錄取的音樂學院學生,最低級別是至少嘗試學習一種樂器六個月但最終放棄的學生。研究者通過年齡、性別、樂器種類、社會經濟等因素來分級。

然後,研究者詳細採訪了這些學生和他們的父母,調查孩子們練習多少時間、他們第一次哼出可辨識的調子是在幾歲等。幸運的是,英國教育系統為研究者們提供了一個超出這五個能力級別的獨立評價方法。美國國家青少年樂器演奏分級考試是嚴格和統一的,大多數學習樂器的孩子都會參加。該考試由一個國家評審小組出題和評估,學生分九個等級。

這個評估體系要求研究者以兩種方式來檢驗他們的結果,然後找出這257個人在音樂能力和成就上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結果很明顯。在表現最出色的那一組裡,我們通常認為能夠證明天才存在的證據事實上根本不存在。而且正好相反,根據特殊才華的早期跡象來判斷,所有的組別都是非常相似的。最高的那一組——音樂學院的學生,他們的早期能力(重複某個調子的能力)比較理想,平均大多在18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做到;相比之下,其他人則平均24個月的時候才能做到。但很難認為這就是特殊才華的證據,因為採訪顯示,這些孩子的父母比其他父母更加積極地為他們唱歌,進而讓他們獲得一些音樂的熏陶。但在其他幾個方面,不同組別的學生都沒有表現出顯著差別,例如,他們大概都是在8歲開始學習演奏的。

然而,學生們的音樂成就有著明顯的不同,即使大量訪談也不能找到特殊才華的證據,他們自身成就的巨大不同難道不是天賦的證據嗎?還存在什麼可能因素呢?研究人員給出了一個答案。只有一個因素,僅僅通過這個因素,研究人員就可以預測學生音樂成就的高低,那就是他們練習的程度。

研究者特別研究了全美統一分級考試的結果。當然,你可能會認為,在音樂學院學習的學生通常是能夠贏得國家級比賽並且將來也會從事音樂事業的學生,當然會比那些音樂成就不佳的學生要更快和更容易通過某個級別的考試。這應該是天賦的意義所在,但事實並非如此。研究者計算了精英組通過某個級別考試所需要練習的平均時間和其他每組所需要的平均時間,結果顯示,兩組之間沒有顯著的數據差異。那些最後進入音樂學院的精英學生和只是為了娛樂而彈奏的學生,需要付出的時間是一樣的。例如,要達到5級水平,一般都需要1 200小時的練習時間。音樂學院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更早達到同一等級,原因非常簡單,他們每天練習的時間更多。

以12歲的學生為例,研究者發現,精英組的大多數學生平均每天練習兩個小時,而低級別組的學生每天僅僅練習15分鐘,前者是後者的8倍。所以,學生每天可以花一點時間來練習,也可以每天花很多時間來練習;然而,沒有任何因素能夠讓人們不花一點時間來練習就能達到相應的等級。研究者之一,基爾大學(University of Keele)的約翰·斯洛波達(John Sloboda)教授說:「絕對沒有證據顯示成功有『快車道』可走。」

這五組學生中,最優秀的是在頂級音樂學院學習的學生,最差勁的是嘗試一段時間後放棄的學生,人人都會很自然地說,前者明顯比後者更有天賦。但研究結果表明並非如此,尤其是當我們認為「天賦」是一種更容易獲得成就的能力時,就更不是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