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頓悟:捕捉靈感的藝術 > |自我頓悟聆聽| >

|自我頓悟聆聽|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集中闡述了與他人聆聽頓悟相關的各種方式。我們一開始就認識到,在沒有搭檔的情況下,繼續「獲取頓悟」的練習難度更大。也就是說,在你自己獨處時,也有很多事能幫你獲得頓悟。

正如我們所強調的,你要尋找那種與自己的頓悟心理狀態相關的感覺。有時,跑步和淋浴都是很好的平台。你應該停留在這種慵懶、好奇的狀態中,敏銳地等待頓悟的到來。這種挑戰就是關注這種感覺的去留。你沒必要做太多的計劃,而只需多加練習,就能很容易保持這種狀態,並使其形成常態。記住,你是在進行「獲取頓悟」的練習,可以經常使用直覺指導自己的下一步行動。

當你寫作時,你可以用分析的形式——重新安排觀點和文字、編輯句子以及設計論點——也可以運用自由聯想、日記的方式或意識流。當你祈禱或冥想時,你要麼可以遵循嚴格的儀式——背誦聖經,或為某種特定目的而進行祈禱——或與自己的內心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在進行激烈的體育活動或悠閒地在沙灘漫步時,你要麼精神亢奮,要麼悠然自得;當然,你也可以自言自語,對自己進行鼓勵或反思。頓悟可能會在這些模式的任何一種情形下發生,隨後便會更加輕而易舉地出現。

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你要把控注意力,不能有任何刻意的思維。這就好像,如果你只是探頭欣賞窗外美麗的街景,那麼你絕對不可能數清街旁的樹木或比較街區的夜色,你能做的只是欣賞風景而已。如果你走在路上,就會注意到地上的障礙物,但這些障礙物只隱藏在你思維的背後,除非它們變得危險或突然妨礙了你的前行。當你淋浴時,你會進行一系列的動作,但大部分動作都不會影響到你的思維。你處於非常清醒和敏銳的狀態,腦子裡正在進行一些低端的思考而不是在處理困難的事,你不用為它們費任何腦子。相反,你的思維處於一種清晰、平和和富有想像力的狀態,你正在全神貫注地等待新的靈感的閃現。

在所有這些場景中,你都為了獲取頓悟而進行聆聽。這個方法並不是讓你主動去獲取頓悟,而是溫柔地邀請它們的到來。這種方法通過獲取你的關注來幫助你駕馭好主題,但不要嘗試用它來做任何事。如果你萌生了一個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想法,就讓它隨風飄散吧。不要圍繞它刻意思考,而應該將它轉化為另一個想法,我們將其稱之為對思想的訓練。如果你將這個想法排入自己的日程,也許能讓這樣的情形發生,但不要另闢蹊徑促使其發生。如果你突然出現了另一個想法,也請讓它隨風飄散。把你所有的思維工具都放回它們的抽屜裡,我們暫時用不上它們。這個主題就在那裡,僅此而已。在你最小限度地操作時,即使你沒有獲得任何頓悟,這個體驗也會非常輕鬆。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思維的齒輪被打磨得非常光滑,以至於在其運轉時不會發出任何噪音。我們看似在沉思默想,而實際上思維的馬達卻在加速運轉——只不過悄無聲息而已。在沒有出現任何頓悟感時,我們都會用貌似在沉思的靜謐分析思維作偽裝,實際上卻完全不是這樣。這就是為什麼對於我們許多人而言(即使不是大多數人),學習自我聆聽頓悟極具挑戰。聆聽頓悟需要非常勤奮,但如果你和搭檔一同練習便會容易得多,因為這樣可以減少許多思維內在機制中的干擾。與搭檔的練習配合得越默契,你的能力和對頓悟的敏感程度就越高,能讓你更快地融入到自我聆聽的能力中去。

有些人在林間漫步或獨自在戶外活動時有可能獲得頓悟,而另外一些人則在各種活動中與別人交談時更容易產生頓悟。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兩個例子中哪個更好,但你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在那個時刻,到底發生了什麼?在精神上,你是處於束縛的心理狀態,還是處於開放、平和的心理狀態?

請記住,沒有任何規則是一成不變的。有時,你可能覺得有必要將觀點刻意建立在剛才的想法上,而這可能正是你此刻所需要的。事實上,你確實會在卸下自己的思想包袱時,謹慎地而不是習慣性地運用自己的意志力,你能感受到這種方式的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內心獨白:一些人會因此得到頓悟,而另一些人卻得不到。下面是有關我們客戶的一個例子:

當我積極地思考一個話題時,它就好像在我的腦子裡進行著自我對話。有時,這些對話彷彿是在談心,談心的雙方都是我自己,而第三個我則坐在一旁,聽其他兩個我在相互交流。這就像我們之前在兩人頓悟聆聽練習裡提及的談話中出現的友好問答環節。問者提些問題,觀察另一個我是如何思考這個話題的,也經常在思考或數據中發現矛盾之處。這更像是第二個我幫助第一個我更好地進行思考,而第三個我則全程觀察。

當談話變成更像是我和另外一個人之間的對話時,我注意到了第二個模式。有信念的人會認識到這種能力,儘管這更像是與一個朋友之間的問題和探索,而不是從高層信息源接收到的真相或智慧。我在寫作時用的就是這種模式。我問對方:「你對此怎麼看?」「你還有什麼重要的事想說?」新的想法蜂擁而至,當然所有這些不都是即時頓悟。在這兩種模式中,這些問題要麼直接將我的思維推至未知、未明的領域,要麼間接地提出一些我自認為瞭解、但實際並非如此的新的事物。

當然,不同人群談論的話題各不相同。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每個人頭腦中的微弱聲音」。但人們卻常常無法辨識頭腦中同時活躍的多種聲音。馬爾科姆談到了一個「頑固」的聲音,它具有理性的內涵和彷彿來自天籟的「頓悟之聲」。對他而言,兩個聲音並不在一起。他與自己之間的正常談話被來自未知的「頓悟我」所替代。順著這個思路,很多人都描述了他們在自我之間的精神對話。還有一種我們聽過的描述,說的是想法在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黑暗中形成。在黑暗裡,影像開始慢慢形成,一開始,你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影子。當你繼續尋找後,一會兒,它就漸漸變得清晰可辨,直到你能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一團模模糊糊的影子突然聚焦成像只需一段相對短暫的時間。最終,你發現自己所做的就是試圖用語言來形容自己所看到的。

你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大腦裡的這些對話,也可以根本不用這樣描述。我們認為,過多考慮這些東西毫無價值可言,除非你所喜歡的方式對你有益。而且,不要過度對此進行計劃和管理,這樣可以幫你為每個模式劃出大段連續的時間,使你專注於聆聽每一個聲音。

*************

頓悟聆聽說的無非就是有關現實與反思。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甚至可以說是最自然的聆聽方式,但要讓我們很多人放空自己腦子裡的閒聊,轉而去尋求新的想法,這可能很難做到。我們必須恢復自己與生俱來的擺脫分心的能力,讓那些累贅冗長的話語隨風而逝,轉而專注於我們交流的感覺,而忽略是與別人交流還是只與我們自身交流這個問題。

當我們用這種方式聆聽新的想法時,頓悟終會到來。

我們在本章中進行的所有有關策略和方法的討論,只有靜下心時的討論才有意義,而這只需你稍稍觀察自己的聆聽和思考,少用一些技術手段。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聆聽的方式會自然而然地隨著頓悟的出現而時時刻刻發生——我們要做的,只是關注它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