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策略意義的可信度 >

策略意義的可信度

        在中國北方,流傳著一個「鳴鏑射馬」的故事。它發生在西漢王朝初期的漠北草原。當時,匈奴部落的單于叫頭曼,前妻生子冒頓。後來,頭曼所寵愛的後妻閼氏又生了個小兒子,頭曼想把小兒子立為太子,就派冒頓到月氏王國(甘肅張掖)當人質。等冒頓去了之後,頭曼發兵猛攻月氏,希望月氏王把人質殺掉。冒頓察覺到危險,立刻奪得一匹好馬逃了回來。老爹有點懊悔,同時認為兒子很有膽識,於是分給他一萬名部眾。

        冒頓自有主張,不久就發明一種發射時能發聲的響箭——鳴鏑。他命令隨從說:「注意鳴鏑,鳴鏑所向,你們一齊射。」打獵時,冒頓鳴鏑射向鳥獸,有未跟著射的隨從,立即斬首。冒頓又用箭射自己的戰馬,有的隨從一看是單于的戰馬,有所遲疑,結果無一例外都被斬首。過了一些時候,冒頓用響箭射他自己的妻子,隨從中又有不敢跟射的,也被立即殺掉。最後,冒頓射父親的坐騎,隨從都不敢不跟著射。冒頓知道已訓練成功,於是把鳴鏑射向他的父親,隨從的亂箭隨之,把老單于射成了刺蝟。冒頓把他的繼母與弟弟殺掉,宣稱自己是單于,建立了匈奴汗國。

        一項可能改變的行動在一個懂得策略思維的對手面前,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他知道你的言行未必一致,因而會認為這只是一種戰術詐騙,而加以輕視。建立策略意義上的可信度,意味著你必須讓別人相信你確實會實踐你的無條件行動,會信守許諾,也會實踐你的威脅。但是人們不會按照表面意思領會一個承諾的內容,而要進行檢驗。因而為了使一個策略行動可信,你必須採取其他附加行動,使扭轉這一行動變得代價高昂乃至完全沒有可能。可信度要求對這個策略行動做出一個承諾。當冒頓的鳴鏑射向鳥獸時,把沒有跟射的隨從立即斬首,可以視為對下一次行動會執行處罰的承諾。

        一個跨國公司總想讓新的競爭者相信,這個行業不會給它們帶來好處。這基本上意味著,如果它們硬要進入這個市場,產品價格就會大跌,跌到不能彌補它們成本的地步。當然了,這個跨國公司只會放出風聲,說它將發動—場冷酷無情的價格戰打擊一切後來者。不過,後來者為什麼會相信這麼一個口頭威脅呢?說到底,價格戰也會使跨國公司付出重大代價的啊。

        跨國公司建設超過目前產量需要的生產設備的做法,可以使它的威脅變得可信。一旦如此龐大的設備裝配完畢,產量就能大幅度提高,新增成本也會降低。唯一要做的是為這些設備配備人員和購買材料;主要成本已經發生,不可挽回。價格戰打起來會更容易,代價也更小,因此也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