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標王背後的博弈 >

標王背後的博弈

        2005年11月18日晚10時許,經過了14個小時馬拉松式的拍賣,2006年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終於結束。當天的招標總額為58.69億元,雖然低於央視此前預設的60億元目標,但仍然比2005年的52.48億元增長了12%。據主拍方上海拍賣行透露,去年的標王寶潔以3.49億元總標額,再次奪得今年桂冠,但較去年的3.85億元略有下降。

        中央電視台黃金段位廣告招標會,被《華爾街日報》稱為「品牌奧運會」。從1994年開始的12年中,招標金額從3.3億元飆升到2006年的58.69億元,每年都在高速增長。

        在很多人的眼裡,企業不惜重金到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做廣告,圖的就是宣傳自己的產品,以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但是慊行的人都知道,如果僅僅是出於這一目的,這些企業大可不必斥資數億元來央視競標,如果把同樣的廣告費分散投放到地方電視台,起到的效果遠遠高於投在一家電視台。

        那麼這些企業為什麼還對央視的廣告招標趨之若鶩呢?

        其中的醉翁之意就在於:企業投放在央視的廣告不僅僅是為了達到它的宣傳效果,同時也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同那些沒有實力的廠家區分開。

        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廣告也是一種信息傳遞的手段,是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非常有力的工具。賣家通過廣告信息的傳播,以較少的成本獲得較高的宣傳效用;而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非常小的成本,從賣家的廣告信息中獲得各種所需的市場知識。但這種作用僅僅是第一層面的,企業重金投放廣告更重要的一個目的在於:清除掉潛在的市場模仿者,傳遞自身的巨大的實力信號。言外之意是說,如果不給你們點顏色看看,你們還不知道馬王爺三隻眼。

        中國人有一句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說,只要質量過硬就不怕沒有市場。這話有一定的道理,當人們進行交易時,產品的質量確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問題在於,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並不能瞭解到每種產品的具體質量,真正瞭解產品質量的是賣家。不同的賣家提供的產品質量不同,那些劣質品的賣家會將產品的質量信息隱藏起來。

        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他們無法區分產品質量的優劣,就只能根據對整個市場的估計即平均質量來支付價格。當優質品和劣質品被消費者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時,劣質品在成本上具有優勢,從而有可能在銷售上佔據優勢;優質品因其機會成本超過市場價格從而可能被擠出市場。

        但是,優質品的提供者不會甘心被劣質品逐出市場。為了使自己的產品與劣質品區分開來,他們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向消費者傳遞自己的產品是優質品的信息,改善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減少逆向選擇的不利影響。於是,廣告就成為達成這個目標的重要武器。

        假設有一家企業A開發出一種很有市場潛力的飲料,該產品對人的健康確實有好處。但同時,另一家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B也準備向市場推出一種偽劣飲料。兩個企業都會向公眾宣佈其產品是上乘的。但公眾是理性的,不會僅憑商業宣傳就相信它們。

        但是,如果產品真的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能夠識別出來。所以,生產好飲料的的企業A對自己的市場有信心,它相信企業B生產的偽劣產品終究會被消費者識破,顧客會跑到自己這裡來,從而自己的市場會不斷擴大,銷售收入及利潤會不斷增長。而企業B開始可以蒙騙一部分消費者,但時間一長,產品的問題會暴露出來,市場會不斷縮小,收入及未來利潤都不能與企業A相比。這樣一來,企業A的未來預期收入遠大於企業B。

        為了推動這一趨勢,企業A決定請一位當紅明星做廣告,由於是當紅明星,他們做廣告有很高的市場價格,這就使企業B不敢模仿。譬如,假定企業A的預期收入為3000萬元,企業B的預期收入為1000萬元。當紅明星做廣告的市場價格為2000萬元,那麼企業A可以請明星做廣告而企業B就請不起。

        消費者也明白這個道理,從而由此在一開始就識別出實力不足的企業B並對其產生不信任。這樣,企業B—開始就沒有市場。當企業A請了當紅明星做廣告時,企業B發現這位明星的市場價格太高,自己難以模仿,就會放棄生產偽劣產品的計劃。

        這就像武功高手劈斷10塊磚,就向別人發出一個信息:我的武藝高強,你們可不是對手。這樣不用打鬥就能決出高下,避免了打鬥帶來的更大損失。

        所以,企業A通過請當紅明星做廣告而清除掉了潛在的市場模仿者,它向公眾傳遞自己實力強、產品好等信息。這種信息的價值取決於其所請來的當紅明星有著較高的出場價格,而不在乎明星在廣告節目中說了什麼,表演了什麼,當然更無所謂廣告節目是否介紹產品價格等信息。企業A請當紅明星做廣告本身,就為公眾傳遞了它是生產好產品的企業這樣一個信息。

        當然,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於做廣告。對於低質量產品,消費者最多只會購買一次,如果做廣告的成本高於產品一次銷售所得的利潤,這時做廣告就不合算。可見,較高的廣告成本將屏蔽掉一部分低質量產品。如果廣告成本高於產品第一輪銷售所得的利潤,又低於多輪銷售所得的利潤,那麼能長銷不衰的產品做廣告將有利可圖。

        從這個角度說,高成本廣告中的產品應該是高質量產品。結果,廣告作為市場信息,傳遞了高質量產品的信息。或者可以說,如果不是馬王爺,是不肯把三隻眼作為賣點來向市場展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