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只許佳人獨自知 >

只許佳人獨自知

        博弈模型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博弈雙方都有共同知識,也就是他們所能採用的策略與各種可能發生的結局不僅為自己,也為其競爭對手所知。但是這顯然不符合實際。很多情況下,局中人事實上不可能清楚關於對手決策的所有信息。有時更會產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尷尬。在博弈中,往往會出現某一方所知道的信息而對方並不知道的情況,這種信息就是擁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正是因為私有信息的存在,才會出現「信息不對稱」。要理解私有信息的概念,我們可以從一首禪宗開悟詩說起。

        圓悟克勤大師是宋朝臨濟宗楊岐派著名僧人。克勤稟賦聰異,曾經參訪過許多著名禪師,後來投到五祖法演的門下。數年之間精進不懈,時有所悟,並且將自己所寫的詩偈呈法演印證,但師父卻始終認為克勤還沒有見到自性。

        後來,有一位曾在朝廷任職的吏部提刑大人,辭官返回蜀中,特來向法濟問道:「什麼是祖師西來意?」法演回答說:「提刑大人,你少年時代曾讀過一首艷詩?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惱予情。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後面這兩句和祖師西來意頗為相近。」陳提刑聽了,心解意會,口中頻頻稱諾而去。

        克勤剛巧從外面回來,聽到這段公案,滿臉疑惑地問道:「剛剛聽到師父對提刑舉一首艷詩,不知提刑會也不會?」法演回答說:「他識得聲音。」「他既然識得聲音,卻為什麼不能見道呢?」法演知他開悟的機緣已經成熟,遂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聲:「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呢!」克勤豁然開解,跑出方丈室外,看見一隻公雞飛上欄杆,正鼓翅引頸高啼,克勤笑道:「這豈不是『只要檀郎認得聲』的聲音嘛!」於是,他將自己開悟的心得寫成一偈,呈給師父:

        金鴨香爐錦繡帷,笙歌叢裡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五祖法演欣慰地說:「見性悟道是歷代諸佛祖師們念茲在茲的大事,不是小根劣器的凡夫眾生所能造詣的。今天你能和諸佛聲氣相通,我真為你高興!」五祖於是對蜀中的禪門耆舊傳出消息說:「我的侍者終於參禪悟道了!」

        克勤的這首詩的大意是說,悟道如熱戀中的情事,只能自證自知,旁人是無法知道個中況味的。悟境不立文宇,好比少年的風流韻事,如魚飲水,

        冷曖自知。這種「只許自知」的信息,就是私有信息。

        私有信息的存在導致了信息的不對稱性,也就是某些人掌握的信息要多於其他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去買東西,往往並不知道商品是否有嚴重缺陷的信息。這樣的信息往往只被能接近和熟悉這種產品的人觀察到,多數買主卻無從瞭解或難以瞭解。所以有句俗話說「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如果排除參與者的個體差異,而從買方和賣方兩個人群來比較,無非是因為交易商品質量高低屬於賣方的私有信息,自然賣方比買方更有主動權。

        再比如一個女孩面對好幾個追求的男生,這些男生的人品、上進心等信息對於這個女孩來說都是私有信息,女孩與追求者之間就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因此這個女孩到底選擇哪一個男生往往就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包裝術盛行的今天,這種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生活中有那麼多優秀的女孩子遇人不淑,也證實了這種風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