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蛋糕在不斷融化 >

蛋糕在不斷融化

        我們來看一個討價還價博弈的基本模型。

        假設兩個孩子商議分吃一塊蛋糕,很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一方將蛋糕一切兩半,另一方則選擇自己分得哪一塊蛋糕。不妨假設切蛋糕這種累活分配給A,B則在兩塊蛋糕中選擇一塊。顯然,A在這種切蛋糕的規則下,一定會努力讓兩塊蛋糕切得盡量相同大小。

        設想桌子上放著的是一個冰淇淋蛋糕,兩個孩子在就分配方式討價還價的時候,蛋糕在不停地融化。我們假設每提出一個建議或反建議,蛋糕都會朝零的方向縮小同樣大小。

        這時,討價還價的第一輪由A提出要求,B接受條件則談判成功,若B不接收條件進入第二輪;第二輪由B提出分蛋糕的條件,A接受則談判成功, A不接受,於是蛋糕融化,談判失敗。

        對於A來說,剛開始提出的要求非常重要,如果他所提的條件,B完全不能接受的話,蛋糕就會融化一半,即使第二輪談判成功了,也有可能還不如第一輪降低條件來得收益大。因此A第一輪提出要求要考慮兩點:首先要考慮是否可以阻止談判進入第二階段;其次,考慮B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的。

        首先看最後一輪,蛋糕在第二階段只有原先的1/2的大小,因此,A在第二階段即使談判大獲全勝,也不過只得到1/2蛋糕,而談判失敗則什麼都得不到。從最後一輪再反推到第一輪,B知道A在第二輪時所能得到的蛋糕最多為1/2,因此當A在第一輪時只要佔據的蛋糕大於1/2,他都可以表示反對,將這個談判延續到第二輪。

        A對B的如意算盤也很清楚,經過再三考慮,他在第一階段的初始要求一定不會超過1/2的蛋糕大小。因此A在初始要求得到1/2個蛋糕時該談判順利結束,這個討價還價的結果則是二人雙方各吃一半大小的蛋糕。

        這種具有成本的博弈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談判者整體來說應該盡量縮短談判的過程,減少耗費的成本。

        我們再來看看當談判有三個階段時會是什麼樣的結果。為了便於論述,不妨假設這個時候,蛋糕每過一個討價還價的輪次就融化1/3大小,到最後一輪結束時,蛋糕全部融化。

        動態博弈一般都是採用倒推法,從最後一個階段看,即使談判成功,A最多只能得到剩下的1/3個蛋糕。B知道這一點,因此在第二階段輪到自己提要求時要求兩人平分第一輪剩下的2/3個蛋糕。A在第一輪時就知道B第二輪的想法,於是在第一階段剛開始提要求時,直接答應給B蛋糕的1/3大小,B知道即使不同這個條件,進入第二輪也一樣是最多得到1/3個蛋糕,到了第三輪幾乎就分不到蛋糕,因此B一定會接受這個初始條件。這個三階段的分蛋糕談判最終的結果是B分得1/3的蛋糕,A分得2/3個蛋糕。

        更為普遍的情況是,假如步驟數目是偶數,各得一半;假如步驟數目n是奇數,A得到(n+1)/(2n)而B得到(n-1)/(2n)。等到步驟數目達到101,A可以先行提出條件的優勢使他可以得到5inl個蛋糕,而B得到50/101個。

        在這個典型的談判過程裡,蛋糕緩慢縮小,在全部消失之前有足夠時間讓人們提出許多建議和反建議。通常情況下,在一個漫長的討價還價過程裡,誰第一個提出條件並不重要。除非談判長時間陷人僵持狀態,勝方幾乎什麼都得不到了,否則妥協的解決方案看來還是難以避免的。

        不錯,最後一個提出條件的人可以得到剩下的全部成果。不過,真要等到整個談判過程結束,也沒剩下什麼可以贏取的了。得到了「全部」,但「全部」的意思卻是什麼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