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後發制人的策略 >

後發制人的策略

        戰國時,齊國將軍田忌經常與齊王以及諸公子賽馬,並設重金為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太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孫臏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答應了他,與齊王以千金作為賭注來賽馬。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的中等馬,拿您的中等馬對付他的下等馬。」田忌於是按孫臏的話去做,在平均劣勢下贏得千金賭資。

        齊王為什麼會在佔優勢的情況下輸掉比賽?

        關鍵在於第一場,也就是齊王輕鬆獲勝的那一場。在這場比賽中,齊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上等馬與下等馬的實力差距被白白浪費掉了,並直接導致輸掉了後面兩場。

        「田忌賽馬」的故事,用現代術語來說就是一個典型的博弈問題。實際上是通過增加對方的成本改變雙方的實力對比,並最終取得勝利。它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原則:在一次行動中,我們為前面的成功支付的成本越大,後面的局勢就越不利。

        圍棋上也有類似技巧,任何好的棋手都不希望把棋「走重」,因為這樣不但效率低,而且包袱沉重,一塊重棋在遭到攻擊時是很難辦的:苦苦求活吧,難免受到對手的百般盤剝;可乾脆放棄又損失太大。所以這種棋往往被稱為「愚形」,真正的高手是一定盡量避免的。

        因此,我們在對任何工作進行決策之前,必須經過一定的「成本估算」:如果先出招得大於失,就值得運用先發制人;如果得失相抵、甚至得不償失,就不要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了。

        這裡面的成本,不僅包括實際付出的代價,而且包括因為率先出手而被對手所觀察到的信息,這也是一種無形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