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策略的多米諾骨牌 >

策略的多米諾骨牌

        東晉時,有人將大將桓溫與王敦相提並論,桓溫很不高興,他最願意與西晉的將領劉琨比較。劉琨曾經北伐奪取土地,桓溫也曾北伐為東晉爭得大片土地。劉琨在後世並不如桓溫有名,但他有風度有雄才,曾成為一時的明星人物。

        桓溫北伐的時候,遇到一位劉琨家從前的歌伎。桓溫非常高興,趕緊回屋披上最威武的盔甲,再去喊那個老歌伎來,讓她仔細瞧瞧,是不是真的很像劉琨。這個老歌伎說了一連串可愛而尖銳的排比句:「臉面很像,可惜薄了點;眼睛很像,可惜小了點;鬍鬚很像,可惜紅了點;身材很像,可惜矮了點;聲音很像,可惜細了點。」桓溫聽了大受打擊,回屋一陣風似的把身上的披掛剝下,好幾天悶悶不樂。

        為什麼,因為這位歌伎用了五個「像」字,最終得出的結論卻是不言而喻:不像。因為每一個「可惜」雖然只有那麼一點點改變,但是加起來卻完全推翻了桓溫與劉琨相像的前提。

        頭上掉一根頭髮,很正常;再掉一根,也不用擔心;還掉一根,仍舊不必憂慮……但長此以往,一根根頭髮掉下去,最後禿頭出現了。哲學上叫這種現象為「禿頭論證」。

        一群螞蟻選擇了一棵百年老樹的樹基安營紮寨。為建設家園,螞蟻們辛勤工作,挪移一粒粒泥沙,又咬去一點點樹皮……有一天,一陣微風吹來,百年老樹轟然潰倒,逐漸腐爛,乃至最終零落成泥。生物學中,這種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有個名字,叫「螞蟻效應」。

        第一根頭髮的脫落,第一粒泥沙的離開,都只是無足輕重的變化。當數量達到某個程度,才會引起外界的注意,但還只是停留在量變的程度,難以引起人們的重視。一旦量變達到臨界點時,突變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在一組博弈中,一部分參與者做了一個選擇,另一部分參與者做了另一個選擇,但若是把全體參與者作為一個整體,從這個整體的立場出發考察,這些選擇可能會造成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效果。原因在於其中一個選擇可能對其他人產生更大的影響,而做出這個選擇的個體並沒有預先將這個影響考慮在內。我們可以用多米諾骨牌來形容這個過程。

        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懷特海德曾經製作了一組骨牌,共13張,第一張最小,長9.53毫米,寬4.76毫米,厚1.19毫米,還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後每張體積擴大1.5倍,這個數據是按照一張骨牌倒下時能推倒一張1.5倍體積的骨牌而選定的。最大的第13張長61毫米,寬30.5毫米,厚7.6毫米,牌面大小接近於撲克牌,厚度相當於撲克牌的20倍。

        把這套骨牌按適當間距排好,輕輕推倒第一張,必然會波及第13張。第13張骨牌倒下時釋放的能量比第一張牌倒下時整整要擴大20多億倍。因為多米諾骨牌效應的能量是按指數形式增長的。若推倒第一張骨牌要用0.024微焦,倒下的第13張骨牌釋放的能量達到51焦。

        不過懷特海德畢竟還沒有製作出第32張骨牌,因為它將高達415米,兩倍於紐約帝國大廈。如果真有人製作了這樣的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廈就會在一指之力下被轟然推倒!

        這種效應的物理原理是:骨牌豎著時,重心較高,倒下時重心下降,倒下過程中,將其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它倒在第二張牌上,這個動能就轉移到第二張牌上;第二張牌將第一張牌轉移來的動能和自己倒下過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勢能轉化來的動能之和,再傳到第三張牌上……所以每張牌倒下的時候,具有的動能都比前一塊牌大,因此它們的速度一個比一個快,也就是說,它們依次推倒的能量一個比一個大。

        芝加哥橡樹園社區可以通過對顛覆進程的干預,避免出現實質上的「種族隔離」。那麼反過來,我們有沒有辦法對一種不好的均衡狀態進行干預,使其向我們期望的方向發生逆轉呢?

        答案是肯定的。也許,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不錯的思路。

        有一個人發現一個村子衛生習慣非常差,每條街道都髒亂不堪。他想改變村民們的習慣,但卻很難說服他們。他想了很久,最後買了一條很漂亮的裙子送給了村裡的一位小女孩。

        小女孩穿上裙子後,女孩的父親發現她髒兮兮的雙手和蓬亂的頭髮與漂亮的裙子極不協調,就給她好好地洗了個澡,並把她的頭髮梳理整齊。這樣,小女孩穿著裙子就十分乾淨漂亮了,但她父親發現家裡髒亂的環境很快就把她的雙手和裙子弄髒了,於是父親就發動家人把家裡好好地打掃了一遍,整個家都變得潔淨亮堂了。很快這位父親又發現從乾淨的家裡出來,門口滿是垃圾的過道讓人十分彆扭,於是他又發動家人把門口過道好好地打掃了一遍,並開始注意保持衛生,不再亂倒垃圾了。

        不久,女孩的鄰居發現隔壁潔淨的環境太令人舒服了,而自家髒亂的環境卻讓人難受,於是他也發動家人,把屋裡屋外都打掃了一遍,並開始注意保持衛生了……後來,那位好心人再到村裡的時候,他發現整個村子變了樣:村民們都穿著潔淨的衣服,村裡的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

        上述理論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生活中的其他領域。報紙上說,若一個人能毫不懈怠地每天閱讀500字的文章,他有朝一日就能成為博學之士;一個組織的奮起,也許就是開始於一個員工敲開一扇普通的門,千萬不要輕視了細微的力量,而且更要堅持將一絲一毫的力量積累成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