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的方法 > 第7章 幸福工作法 >

第7章 幸福工作法

品味辛勤勞作的快樂。

——亨利·沃茲沃思·朗弗羅

10年前我遇到過一個年輕人,他是一個律師,在紐約一家相當有名的公司上班,並且即將成為合夥人。從他的高級公寓裡向外望,中央公園的美景一覽無遺。他還剛用現款買了一輛全新的寶馬汽車。

他非常努力地工作,每星期至少工作60個小時。每天早上他掙扎著起床,把自己拖到辦公室;他感覺自己沒有什麼盼頭——與客戶和同事的會議、法律報告與合約事項佔據了他的每一天,對他來說這些就是每天的任務。

當問起在一個理想世界裡他還想做什麼的時候,他說他想去一家畫廊工作。我接著問他:“在現實世界裡,無法找到畫廊的工作嗎?”他回答:“不是的。如果在畫廊工作,收入會少很多,生活水平也會下降。”因為他對律師工作很反感,但又沒有其他的選擇。

他感到很不開心,因為被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所牽絆。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少見。在美國,只有50%的人對他們的工作滿意。然而,我們發現,這些人之所以不開心,並不是因為真的別無選擇,而是他們的決定(將物質與財富放在快樂和意義之上)讓他們不開心。

熱情是幸福的動力

在希伯來語中,工作(avoda)和奴隸(eved)兩詞的來源相同。絕大多數人都為了生活而工作。就算在生計不成問題時,本能仍然指揮著我們去工作:我們的使命是追求幸福,而為了幸福我們就必須工作。

然而,不論是生活需要還是社會法規,都不能阻擋我們體會真正的自由。只有在自己選擇的快樂與意義並存的生活中,我們才能感受到自由。至於我們能否從工作中找到自由,取決於我們是願意受制於物質財富、他人的期望,還是被自身的情感和熱情所推動。

在做此類決定之前,我們應該先問自己一些問題。《聖經》裡說,發問才會有答案。我們只有開始質疑自己,才會去探索和征服自己,才能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事,發現一些以前被遮擋的道路。

在列出一些確切的問題後,我們可以挑戰自己假設的情景及傳統的思考方式:我工作快樂嗎?如何才能更快樂?我會為了更快樂、更有意義的工作而辭職嗎?如果我不能離開,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現在的工作更開心呢?

好的僱主可以營造出一個傳播幸福的工作環境。心理學家理查德·哈克曼(Richard Hackman)的研究說明,一些外在條件可以幫助員工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意義:第一,這份工作必須能夠激發員工的才華和潛力;第二,僱員應該獲得更大的發揮空間,在公司的運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只是旁觀者;第三,僱員應該感受到他們的業績是有意義的。能做到以上三點的僱主更有可能給僱員帶來幸福。

正如我之前所討論的,契克森米哈伊說明了一份難易適中的工作能提升員工的投入程度。僱主若能夠考慮到這種工作投入感對僱員和組織所帶來的好處,就可以更加合理地為員工安排最恰當的工作。

反思: 回想一下你最開心的工作體驗,是具體的工作內容還是工作環境讓你那麼快樂?

我們不能只坐等好工作從天而降,我們必須主動去尋找或是在目前的工作中創造令人滿意的環境。遷怒於他人(父母、老師、老闆或是政府)或許會得到一些同情,但那不是幸福。找尋幸福的最大責任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

在某些工作中,為了爭取幸福,我們可以對工作進行適當調整。比如,即使工作沒有特別的要求,我們還是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明確的目標,從平凡中尋求挑戰,獲取心流體驗。我們可以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更多地參與我們感興趣的工作,或調換到其他部門加入新的項目。如果無論怎樣努力,目前的工作都無法讓我們感興趣並投入其中,就應該考慮換工作了。當然,在某些情況下,離開我們當前的工作可能是個困難的選擇,但我們總可以再找到新的工作,那樣不但可以解決我們的溫飽問題,還可以讓我們更幸福。

下決心在工作中做出改變,或是尋找新工作可能會讓人恐懼,但是如果一份工作在餬口之外無法給你帶來任何幸福感,就確實需要有所改變。當收入不能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時,我們會不斷地尋找更好的工作,以求從困境中解脫。試問一下,為什麼當追求的目標是幸福時,我們卻不能做出同樣的努力呢?要在生活中做出改變,所需要的其實是勇氣,而勇氣本身不代表沒有恐懼,而是感到恐懼的同時仍然付諸行動。

金錢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並非互相排斥。進一步說,通常在越感興趣的事情上,我們越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做這些事情既有意義又可以讓我們樂此不疲。我們通常會在感興趣的事(所熱衷的事情)上更努力。沒有熱情,動機便會削弱;有了熱情,不但動機會堅定,連效率也會提高。

我們投入到工作中的努力,是無法僅用收入來衡量的。就像機器人的例子所說明的,如果沒有任何熱情,我們很快就會喪失興趣。情感激發行動,熱情則是我們的動力。

尋找使命感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寫道,“人類最美麗的命運、最美妙的運氣,就是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情並獲得報酬”。尋找如此“理想”的工作——這種能讓我們更幸福的工作——並不容易。研究表明,人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可以對此產生影響。

心理學家埃米·瑞斯尼斯基指出,人們對待工作有三種態度:任務、職業或使命感。如果一個人只是把工作作為一種任務及賺錢手段,而不是期待在其中有任何自我實現,這種情況下,每天去上班是因為他必須去,而不是他想去。除了薪水之外,他所期盼的就是節假日了。

把工作作為職業的人,除了注重財富的積累外,也會關注事業的發展,比如權力和聲望等。他們關注的是下一個升職的機會,如從副教授到終身教授,從老師到校長,從副總統到總統,從助理編輯到總編輯。

對於把工作看成使命的人來說,工作本身就是目標。薪水和機會固然重要,但他們工作是因為他們想要做這份工作。他們的力量源於內在,同時也在工作中感到了充實與快樂。他們的目標正是自我和諧的目標。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工作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恩典,而不是折磨。

反思: 你把你的工作當成是任務、職業,還是使命?據此反思你之前所從事的所有工作。

我們對工作的定位(無論是任務、職業還是使命)對工作本身及其他生活方面的幸福感均有影響。瑞斯尼斯基的建議是,“除了收入或地位之外,人們對於工作的定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們對工作及生活的滿意度”。

找尋使命感,需要努力和清醒的頭腦。因為通常我們所得到的鼓勵是去找一份適合自己當下能力的工作,而不是一份自己想做的工作;大部分的職業介紹所以及職業測驗都注重我們目前的能力,而不是我們的熱情。沒錯,像“我當前的能力優勢是什麼”這類問題,在尋找人生方向的過程中當然重要,但重點是這個問題的提出必須是在結合了意義和快樂的目標之後。如果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可以做什麼”,我們就是在優先考慮實際問題(金錢或是他人期望的看法);但如果第一個問題是“我想做什麼”,即什麼能帶給我快樂和意義?那我們的選擇才是以幸福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MPS模式

MPS模式,指的是意義(Meaning)、快樂(Pleasure)和優勢(Strengths)。尋找適合的工作(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和熱情)通常是很有挑戰性的。我們用以下三個關鍵問題來問自己:什麼能帶給我意義?什麼能帶給我快樂?我的優勢是什麼?要注意順序。然後看一下答案,找出這其中的交集,這樣的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

做這個實驗時,切記要用心,而不是胡思亂想瞎寫一通。你會發現頭腦中有很多現成的答案,但從中尋找到準確答案並不容易。比如在回答“什麼能帶給我們意義”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盡量多地寫下所有我們曾經做過的、讓我們感到有明確目標的事情,認真地回憶和反思生命中的這些時刻,確定對我們而言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多花些時間去思考這三個問題,答案可能會有很多,並且彼此交叉的地方一開始不一定那麼明顯。

找準人生定位

圖7–1以一種簡單方式來解釋MPS模式的運用,而實際的情況可能會比示範圖要複雜得多——如何通過思考MPS模式給我們帶來幸福和成功?

比如: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包括解決難題、寫作、幫助孩子成長、參與政治活動以及音樂等。讓我快樂的事情有航海、烹飪、閱讀、音樂,還有和孩子們在一起。富有幽默感、熱情、與孩子溝通的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則是我天生的優勢。

交集中的答案是什麼呢?

從圖7–2中可以馬上發現,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活動可以帶給我快樂和意義。再細化一下,現在需要考慮到我的個性以及生活習慣。比如說,我做事非常有計劃,喜歡計劃整個星期的工作,喜歡每日有規律地工作。我也喜歡旅遊,所以工作之餘最好有比較長的休息時間。

那麼,哪些和孩子們有關的工作,既有規律性又有長一點的休息時間呢?什麼樣的工作能最好地發揮我的熱情、幽默感和對閱讀的熱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權衡各方面因素之後,我發現做一個老師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使用這種方法不一定能幫助我們找到薪水最高的工作,卻可以幫我們找到獲得幸福的工作。

MPS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在其他生活領域中做出重要的決策。例如在學校選修課程時,我們就可以去選擇處在三者交集之中的課程,一個既可以為我們帶來未來的意義,又能使我們快樂而且還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的選擇。

MPS也可以成為管理者的好工具,幫助員工發現和從事他們自己感覺既有興趣又有意義還能發揮個人優勢的工作,這不但可以增強他們的投入程度,同時也可以提升他們的工作表現。MPS甚至可以幫助人力資源部門更好地選擇新員工。在現實中,可能很難找到一個環境可以完全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以發揮每個人的優勢。而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尋找員工和職位的契合點。

培養使命感

MPS方法給我們的另一個提示就是:人們有選擇工作的權利,但如果實際情況是選擇不多,或是根本沒有選擇呢?又或者由於一些外來因素而導致無法找到一份符合MPS標準的工作呢?其實,在一些情況下,職業和職位本身就可以發揮員工潛力,並且為他們帶來意義和快樂。比如作為醫生,其工作所帶來的意義肯定要比賣二手車要重大得多。同樣,瑞斯尼斯基的研究還說明,通常員工的職位越高,他們的使命感越強烈。

但無論是首席執行官還是職員,醫生還是汽車銷售,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使命感,從而獲取更多的幸福感,讓工作變成我們的使命而不是簡單地打工。瑞斯尼斯基和簡·達頓說過,“即使是在最受限制、最乏味的工作中,員工一樣可以為工作賦予新的意義”。

在一項針對醫院清潔工的研究中,一組人覺得他們的工作就是打工(無聊,也沒有意義);另一組人則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工作時很投入。第二組人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了創造性,他們與護士、病人以及家屬交談,把醫院員工和病人的舒適看成是自己的責任。從整體上來說,這些清潔工看待工作的高度更高,並在其中找到了意義:他們不只是倒垃圾和洗衣服,正是他們的工作讓醫院正常運轉,幫助病人康復。

若要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就要明白我們對工作的認可有時候比工作本身更重要。正如醫院優秀的清潔工認定了他們的工作可以為病患、為醫院帶來真正的改變,比起那些不認可自己工作的醫生(那些看不見自己工作價值的人),他們其實更幸福。

研究者還發現,一些髮型師、技工、護士以及飯館的幫廚也因為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使命感,從而得到了更多的意義和快樂,他們與服務對象的關係也不再是簡單的金錢關係。還有一些工程師,在技術層面之外,他們還看到了自己作為老師、團隊的締造者和維繫者的意義,因此他們從看似機械的工作中獲得了更多的使命感。

反思: 如何為目前的工作賦予更多的意義?你可以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傾聽幸福的聲音

在《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一書中,羅伯特·M·波西格寫道,“生命的真相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卻常常讓它走開,結果是真相離我們越來越遠”。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對那些可以獲得快樂和意義的機會視而不見。潛在的幸福如果沒被注意到(如果我們只關注其他的東西),我們就將面臨失去它的危險。想要把可能變成事實,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這些可能性是存在的。

幸福並不取決於我們得到了什麼或身處何種境地,而取決於我們選擇用什麼樣的視角去看待生活。有些人,無論工作或生活有多好,他們還是感覺不到幸福,但他們仍然不斷地欺騙自己,認為外在因素可以最終改變內在體驗。

愛默生說得很對:“對於不同的頭腦,同一個世界可以是地獄也可以是天堂。”完全一樣的事,帶給每個人的感受也不同;我們選擇去注意什麼,往往決定了我們做事情時的享受程度,無論是人際關係、學習還是工作。舉個例子,一個悶悶不樂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學習專注於他事業中那些與人生意義及快樂有關的事情來提升幸福感;如果他看重的只是數字,就很難在自己的事業中找到幸福。信念的改變可以帶來巨大的差異,就像那些髮型設計師、醫院清潔工以及工程師所表現出來的一樣,當我們關注幸福的時候就更容易發現幸福。

哈姆雷特說過,“事情沒有好壞之分,只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他只說對了一部分。事實上,我們注意的部分(即我們的認知)非常重要,但這並不是說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能得到幸福。比如說,有些人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從他們的事業中找到讓自己感到有意義和快樂的事。幸福是內外因素結合的產物——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以及我們所專注的工作本身。

大部分人都可以找到相對滿意的工作,但我們確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為了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讓我們來聽聽我的學生艾伯尼·卡特的看法:“與其去關注我們需要什麼才能生存,不如去關注我們沒有什麼就無法生存。”找尋使命感,是去回應自身內在的呼喚——那個能引導我們走向幸福的聲音。

練習

三個問題:訓練你對幸福的把握

花時間檢視一下前文中提到的MPS方法,回答下面的問題,然後找出那些相互交叉的部分。

問題一:什麼對我有意義?什麼給了我使命感?

問題二:我覺得快樂的事情是什麼?什麼能帶給我快樂?

問題三:我的優勢是什麼?我擅長做的又是什麼?

通過這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在最宏觀的層面(你生命裡的使命是什麼)以及最微觀的層面(你希望每日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找到你的方向以及使命感。雖然它們聯繫緊密,但宏觀層面的改變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比如離開目前的公司或者放棄現有的人生道路。微觀層面的改變,比如每星期花兩個小時做自己愛做的事,就容易得多。這些改變都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重塑你的工作

除了做出重大抉擇來改變生活之外,另一個方法就是在現有的生活中增加那些自己覺得喜歡、有意義並且擅長的事情,或是從正在做的事情中挖掘幸福,通常我們不用挖掘得很深就可以發現它們了。

我們對於工作的偏見,或是對工作意義的狹隘認識,經常讓我們錯過生活的真相,事實上我們隨時都有獲得更多幸福的潛力。這個練習就是為了幫助我們重新發現那些隱秘的財寶。

描述一下你每天的日常活動,把它們填在本書第3章裡“人生地圖”練習的時間表上(或是做一個新的時間表,尤其是關於工作的)。在檢視它們時,問自己兩個問題:(1)你是否可以改變工作中的一些常規內容,增加讓你感到有意義和快樂的工作內容,來替代不能激起你熱情的那些任務?(2)無論你是否可以做出改變,自問一下,在目前的工作中有哪些部分違背了發掘的潛在意義和快樂?想像一下那些優秀的醫院清潔工、髮型設計師和工程師,他們是如何在工作中創造幸福的。他們並沒有進行任何根本改變,比如更換工作或者工作環境,他們所做的只是賦予工作本身更多的意義,並且從中發現快樂,從而提升了工作的幸福感。

基於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可以把“工作描述”改寫為“使命描述”。把自己目前的工作重新描述一下,要寫得足夠令人嚮往。當然這並不是說要言過其實或者誇誇其談,而是客觀地發現並記錄下這份工作潛在的意義和快樂。我們看待工作的方式以及我們向他人介紹自己工作的方式,都可能極大地影響我們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