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 35 改變的4個步驟 >

35 改變的4個步驟

你為什麼想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呢?原因有很多。如果你過去抽煙、暴食或者不喜歡運動,現在為了健康或者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許你想做出改變。如果你過去每天墨守成規,現在想讓生活變得更多樣、更有活力,也會想做出改變。例如:選擇新的上班路線;換個地方度假,不再選擇常去的旅遊點;改變日常的休閒活動。

你也許還想改變很多根深蒂固的習慣。我們的說話方式、行為方式通常都是固定的。人們很容易遵循固定的行為模式:你的搭檔提出問題,你就會迅速回應;事情失敗或無法順利解決,你就會憤怒……此類情況數不勝數。也許你想要改變自己信奉了很久的信條,因為這個信條使你做出了一些自己或別人不喜歡的事情。

如果你的工作毫無挑戰性可言,或者你正處在一段令人不滿的關係當中,抑或是被某種不滿足感所困擾,此時為了讓自己更加快樂,你就會隱隱有種想要改變的願望。

有時,改變是強加於你的,除了對變化做出反應,你別無選擇。例如,孩子的出生會打亂事情的優先次序,也就意味著你無法再遵循之前的生活規律。只要動動腦筋你就會發現,環境改變了,自己的行為自然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鼓起勇氣!所有的改變都是可以實現的。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當你發現某種行為會帶來負面影響時,就會學著改變自己的行為。你一摸到燙手的暖氣片,就會迅速縮回手。習得的行為不只表現在身體反應方面,還會影響你說的話、做的事,以及你在任何可能想到的情況下的反應。

直到近現代,人們才對行為改變的重要意義有了些許認識。一個被稱為行為主義的學派認為,某些特定行為幾乎是不可改變的。但是,學校、監獄這類機構,都是在假定行為可以被改變的基礎上建立的。登廣告的人、輔導顧問、父母和政治人物,他們都在努力改變別人的行為。你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繼續提高自己的腦力水平,就要堅信改變是可能發生的,這樣你就會在需要時做出改變以適應新情況。

"人人都想改變世界,卻沒人想要改變自己。"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年)

把行為分解成四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審視自己行為的改變情況。

首先,要確認問題所在。你可能突然領悟到自己需要做出改變,也可能從別人的反饋中逐漸發現了這個問題。你可能想要進一步分析自己的行為,希望借此瞭解自己的行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現在的樣子以及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第二,你必須想要做出改變,並且積極下決心改變。在你的核心價值觀和人生信條中,如果認為抽多少煙、攝入多少熱量並不重要,那麼你就不可能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在影響他人的行為上也是如此:如果你真的不想再亂發脾氣,就要相信自我控制很重要,你周圍人的感受也很重要。

第三,保持積極性。要想把語言轉化成行為,你需要有一個具體的計劃,以及標誌著階段性勝利的里程碑,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積極性。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改變時間表,根深蒂固的行為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被徹底改變,因此你要預估可能遇到的挫折。

第四,要按照計劃行事。寫下計劃,並告知自己信任的密友或家人,如果你在執行過程中出了差錯,他們可以督促你、鼓勵你,這樣你才更有可能遵循自己的計劃。

技巧 改變的4個步驟

運用前面介紹的4個步驟,改變自己不滿意的行為。舉個例子,假設你的壞脾氣對你和家人或朋友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那麼這就是你要做出改變的地方。

1.確認問題。也許你的另一半對你的脾氣頗有微辭,或者跟你一起工作的某人曾經勸告你生氣不能解決問題。找出是什麼引起了你的憤怒:事情搞砸了?還是有人工作沒按時完成?然後,研究你為什麼會生氣:是因為你壓力過大嗎?生氣是不是已經變成了你的習慣性反應?

2.決定改變。把你決定改變的原因全都列出來,例如:「我的壞脾氣導致我們關係緊張。」「發脾氣時的我看上去很可笑。」「因為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這樣,你就能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要做出改變。

3.制定計劃。可以是簡單的方法,比如每次發脾氣前先慢慢數到十,或者在怒火燃燒前想點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請求身邊的人在你即將發脾氣的時候提醒你一下。

4.執行計劃。寫下你的計劃,告訴身邊的人你準備怎麼做,請他們支持你。

▶▶第9步:培養正面習慣,激活高效大腦;第13步:像鍛煉肌肉一樣鍛煉大腦;第41步:聰明地說,巧妙地聽;第51步:給大腦一個明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