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理學的故事 > 心靈的發現 >

心靈的發現

 

公元前6世紀,似乎出現了令人矚目的新發展。在印度,佛教把思想歸因於人們的感覺和知覺,認為感覺和知覺逐漸而自然地形成思想。在中國,孔子強調思想和行動,認為它們的力量存在於人的體內。

變化更大的是希臘。在那兒,詩人和賢士開始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思想和感情。例如薩福,她就沒有把嫉妒看成是神的懲罰,我們可以欣賞到她是如何用現實主義的口吻來描述因嫉妒所受的折磨:

 

對我來說,神靈就像歡快的

男子在你面前,盯著你

挨緊你坐下,默默地聆聽

你銀鈴般的聲音和

戀人般的憨笑

噢,這——這——攪動著

我胸腔內那顆不安的心

只要我能看到你,哪怕只一眼

我願意失去聲音

是的,我的舌頭斷裂,週身之上

自心底湧起一股烈焰

我一無所見,任憑一聲咆哮

響徹在我的耳畔

——阿提斯頌歌

 

刻在特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一句千古名言是:認識你自己。

此後幾十年裡,希臘在思想、科學、藝術方面陡然出現一個令人驚歎的全盛時期,人類知識在不到3個世紀裡增長近40倍!

這一時期最突出的是哲學這個全新領域的出現與繁榮。在公元前5世紀和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城邦裡,有這麼一小部分貴族,儘管沒有先進的設備和確鑿的數據,卻善於思考,善於用激情來理解世界與人類自身。他們僅通過觀察與推理來看待和解決許多領域裡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天體、宇宙、物理、形而上、倫理道德、美學和心理學等。

當時,哲學家們並沒有用「心理學」(該詞產生於1520年)這個術語,也不把它看作一門獨立的學科。不過,他們還是識別並對幾乎所有心理學方面的問題提出了假設。從那時起,這些問題一直受到學者和科學家們的關注。

這些問題包括:

——世界上是否只存在一種物質?思想是否與物質不同?

——人有靈魂嗎?人死之後靈魂是否獨立存在?

——人的思想和身體是怎麼連在一起的?思想是不是靈魂的一部分,如果是,它是否可以存在於人的身體之外?

——人的本質是與生俱來的呢,還是後天經驗所得?

——人如何瞭解自己的所知?我們的觀念產生於心田中呢,還是產生於感知和經驗?

——感知是怎麼起作用的?人對世界的印象是否真正代表真實世界的存在?人又是如何知道是或不是?

——獲取真正知識的正確途徑是純粹的推理呢,還是通過觀察所得來的數據?

——邏輯思維的原則是什麼?

——是什麼導致了不合邏輯的思維?

——是思想引導感情,還是感情引導思想?

不得不感歎,希臘哲學家的探索目標與當代心理學家完全相同:探索人類行為的起因。對人類發展來說,希臘哲學家所倡導的對人類內心世界的探索當比人類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更為重要。

這些探索讓我們明白:人類可以觀察、理解,最終甚至引導並控制自己的思維過程、感情及「產生的」行為。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成為這個星球上全新的、完全不同的物種:唯一能夠審視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且能對之進行改變的動物。儘管在體格上我們與3000年前的人類差別甚微,但在文化上我們卻屬於全新的人類,因為我們已變成具有心理認知的動物。

這次心靈之旅迄今已歷經2500個春秋。《心理學的故事》所涉及的主題正是這次旅程,是人類對行為的真正原因的不懈探求,是所有人類探求的最大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