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變態心理學 > 12.5 兒童期進食、睡眠和排便障礙 >

12.5 兒童期進食、睡眠和排便障礙

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吃飯、睡覺、排便對孩子們來說是很自然的。同我們不須思考地在呼吸一樣,吃飯、睡覺也被認為是天生就會的活動,不用經過後天特別的學習。儘管孩子們必須被教會使用馬桶進行排便,但是大多數兒童只要很少的指導就毫不費力地學會了怎麼控制他們的腸和膀胱。

然而,一些兒童不能很容易地學會這些行為,或者他們失去了先前已經學會的行為控制能力,如先前能控制膀胱的孩子可能開始「尿床」。在一些情況下,孩子們展現出和吃東西類似的行為,但他們吃的東西不是食物。在這一部分,我們會討論吃飯、睡覺和排便方面的障礙,並且會特別關注在童年時期這些障礙是怎麼形成的。

12.5.1 餵養和進食障礙

很多兒童特別是嬰兒和幼兒,是「挑食者」。

薩拉今年5歲。儘管她沒有醫學問題,但她的身高和體重只在同齡人的第二百分位。薩拉除了糖和花生醬三明治外不吃其他任何食物。如果給她其他食物,她便會哭,除非媽媽給她換成花生醬三明治,否則她會哭到窒息。

當薩拉屏住呼吸的時候她不需要去吃別的食物,她找到了她的方法。治療包括給她提供其他食物並且教會她媽媽去忽視薩拉發的小脾氣。從薩拉的案例中來看,異常的進食是受環境因素影響的結果,而且並不危險。不過其他進食障礙行為如異食癖和反芻症,在概念上更複雜且更難治療(見後面的「DSM-IV-TR:進食、睡眠和排便障礙」)。

異食癖(pica)是反覆的、強迫性的吃沒有營養價值的東西。這個詞條來自拉丁文「magpie」,一種貪婪地吃可食和不可食東西的鳥(Stiegler,2005)。據一個家長說「在過去的幾年,我們已經從兒子喉嚨裡撥出來過如下東西:一串鑰匙、一個大鐵夾子、樹枝、石頭、大量的紙、打開的安全別針、電線(從絲網等東西上抽出的)。還有所有我們沒來得及取出他就吞下的物品:冰箱貼、芭比娃娃的一部分、紙、錢、別針等東西」(Menard,1999,Citedin Stiegler,2005)。儘管患有發育性障礙的兒童(如傑米)患異食癖的比例最大,但是這種障礙也發生在患有精神發育遲滯、精神分裂症甚至有時是沒有心理疾病的人身上。

異食癖發生在各個社會經濟團體中,男女都有,所有年齡都可能發生(Stiegler,2005),但是在女人、孩子和社會經濟地位低的階層中可能會更常見(Rose et al.,2000)。異食癖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後患,包括鉛中毒、寄生蟲感染、營養不良、牙齒受傷、嘴部撕裂、牙周病、侵蝕牙齒的琺琅質等(Stiegler,2005)。吃安全別針、玻璃、釘子會導致食道、胃、腸子的受堵或穿孔。最終,攝入這些物品可能會使照料者或同伴厭惡,導致社交孤立和/或被拋棄(Stiegler,2005)。

文化性異食癖發生在很多國家。印度的婦女為了懷孕會吃土或土製品(泥、黏土、灰、石灰、木炭和磚)(Nay,1994)。東非的婦女為了多產而吃泥土(Abrahams&Parsons,1996)。在南美的某些文化中,人們因為黏土藥用價值的傳說而吃它(Rose et al.,2000)。在美國,吃瓷土(經常被稱作白土、白堊土或白黏土)的事經常發生在喬治亞州的山麓地帶(Grigsby et al.,1999)和密西西比河的部分區域(Ali,2001)。

一種很少見的進食障礙是反芻障礙(rumina-tion disorder),症狀是最近吃的食物會毫不費力地反芻到嘴中,接下來就會重新咀嚼,重新吞嚥或吐出來。反芻障礙男女都會發生,並且可能在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就已開始(Chial et al.,2003;O』Brien et al.,1995)。一天可能會發作好幾次,一次會發作超過一個小時(Chial et al.,2003;Soykan et al.,1997)。因為反芻和嘔吐相似,一些人最初可能會被診斷為神經性貪食或胃食道逆流病。有時候,他們在得到正確的診斷前會經歷幾次胃食道逆流病的外科治療程序或會咨詢多位醫生(O』Brien et al.,1995)。

病原學和治療

異食癖有很多不同的原因,鐵或鋅缺乏可能會導致極想去吃某些食物或物品,但是很多沒有這些情況的人也會患上異食癖。環境因素(應激和貧困的生活環境)或發育性疾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Stiegler,2001)。在沒有精神障礙的群體中,異食癖有時候發生在如外科手術或失去家人這樣的應激事件之後(Soykan et al.,1997)。

藥物對治療這些進食障礙是無效的。如習慣消除、放鬆訓練、認知-行為治療這樣的行為治療對反芻障礙是很有效的(Chial et al.,2003;Soykan et al.,1997)。習慣消除是一種持續地用一個頡頏(即替代的)行為來減少問題行為發生的行為療法。治療反芻障礙的情況是,患者被教會做腹式(深)呼吸,這是一種在大多數患者中能有效減少反芻行為的頡頏反應(Chial et al.,2003)。

如過度矯正這樣的行為干預對異食癖也是很有效的。如果這樣的程序被反覆連續執行,異食癖就會被消除或大大減輕(Foxx&Martin,1975)。

萊斯莉今年14歲,患有中度精神發育遲滯。當沒人看管她時,她就會吃從地板上撿起的任何東西。心理學家採用過度矯正手段,堅持讓萊斯莉把東西吐出來扔掉,然後被帶到洗漱間,用抗菌牙膏刷牙十分鐘。堅持一周過度矯正後,萊斯莉的異食癖降低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