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變態心理學 > 本章小結 >

本章小結

1.精神病性體驗是一個單獨事件,包括與現實脫節的情況,通常還包括幻覺和妄想。精神病性體驗可能發生在沒有任何精神病障礙的人身上,也可能發生在有內科疾病的人以及本書談到的各種不同精神障礙的人身上。當精神病性體驗頻繁地出現或持續存在,而且產生了抑鬱和/或功能損害時,就被叫做精神病性障礙。

2.多重人格或分裂人格這類詞不是精神分裂症的同義詞。精神分裂症描述的是個體思想、情感及行為的不關聯狀態,並非指同一個人身上有一或多個完整人格。

3.精神分裂症的陽性症狀包括幻覺、妄想以及像緊張症或蠟樣屈曲這類的行為紊亂。陰性症狀包括情感淡漠、快感缺失、緘默症、意志減退。認知症狀包括視覺或語言學習與記憶、注意力、信息加工速度、抽像推理能力和執行力方面的缺陷。

4.種族、文化和民族都會對精神分裂症的診斷、病原學及治療產生影響。在美國,不同種族和民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沒有區別。然而,非裔美國男性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比例似乎要高於非裔美國女性或白人(不分性別)。與發達國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發展中國家的患者通常有更好的治療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在對患者的照顧中,家庭給予了更多支持,更多扮演了鼓勵者的角色。

5.精神分裂症的神經發展模式的基礎是,研究顯示與精神分裂症相聯繫的大腦異常通常出現在發育早期,有時是在產前。遺傳變異、產前環境因素或者產科併發症,都可能引發貫穿一生的生物的、認知的和社交的改變。大腦突觸修剪的加速過程也可能是本病病原學的重要因素。

6.生物學因素可能與障礙型家庭這樣的環境因素結合,最終導致精神分裂症的產生。產前因素包括像感染流感病毒這樣的生物學因素以及母體營養不良這樣的環境應激源。出生後的環境影響因素包括家庭因素。比如,有精神分裂症母親的孩子,如果被障礙型家庭收養的話,更可能產生精神障礙。像家庭支持這一類心理學因素可能有助於防止復發及再次住院。

7.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慢性障礙,將所有症狀都緩解的情況很少見。治療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首選的藥物治療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這種藥物能有效減輕或消除陽性症狀,對陰性症狀也有一些效果。如社會技能訓練、認知-行為治療以及支持性就業這些心理干預方法都是有效的輔助或附加治療手段,可以減少陰性症狀、減少抗藥物的幻覺和妄想症狀、提高就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