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變態心理學 > 9.3.4 鎮靜劑 >

9.3.4 鎮靜劑

里拉是一名充滿活力的護士,深愛她的工作。一天晚上,一個同事提議玩牌,里拉從來沒有賭博過,那晚卻贏了不少。之後又玩了一回,里拉發現她喜歡上了賭博。作為護士她每天很晚回家,作息也不規律,因此總想找一種途徑發洩壓力。不像和朋友玩撲克有時間限制,因為隨時可以玩,她開始玩網上賭博。起初,因為贏了就欣喜若狂輸了總想再撈回來,以至於睡不好覺。之後,為了賭博她就顧不上別的事、別的人了。隨著輸的越來越多,她申請新信用卡以透支更多的錢打算把輸的錢贏回來。她覺得只要有一次好運氣就能把失去的所有贏回來。當她再也不能申請新信用卡後,就按網上賭博認識的另一名護士的教唆從醫院偷止痛藥和阿普唑侖來換錢。一開始,她只拿一點點。一次慘輸之後,她沮喪到要自殺。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她吃了一片阿普唑侖。這確實幫她暫時離開電腦,放鬆了一下。之後她為了倒賣和自己服用而去偷越來越多的藥,直到事情敗露被醫院開除。

鎮靜劑(sedative drugs)包括兩種,巴比妥類藥物(barbiturates)和苯二氮類藥物(benzodi-azepines),都是CNS抑制劑。這意味著其作用原理與前面提到的CNS興奮劑相反。巴比妥類藥物最初用於治療焦慮和失眠,因其出現濫用、依賴和過量服用的風險很高,臨床上目前更多使用苯二氮類藥物。

巴比妥類藥物或俗稱「downers」作用於GA-BA能系統的原理類似於酒精。常見巴比妥類藥物包括異戊巴比妥(Amatol)、戊巴比妥(Nembutal)和丙烯戊巴比妥鈉(Seconal)。本類藥物可吞服或注射,常用於抵消苯丙胺或俗稱「uppers」的作用。最初小劑量服用可令人解除抑制和愉快、緩解焦慮。短期使用會導致吐字不清、呼吸減弱、疲勞、定向障礙、協調能力變差、瞳孔散大。大劑量使用會使人記憶和協調能力受損、易怒、妄想以及產生自殺觀念。

苯二氮類藥物最初被廣泛用於治療焦慮,它們對焦慮和失眠的短期治療可靠而有效。大劑量使用則會產生頭暈和肌肉控制問題。但長期服用或不遵醫囑服用很危險。地西泮[1],通常被稱為「媽媽的小幫手」,在20世紀60年代,醫生可能會給卡倫開這種藥來緩解她帶孩子的苦惱。其他苯二氮類藥物包括阿普唑侖和三唑侖。苯二氮類藥物作為處方藥使用時,通常被認為比巴比妥類藥物更安全,也不易成癮或產生依賴,但也並非絕對安全。一種名為氟硝西泮(俗稱「roofies」或「迷姦藥」)的強效苯二氮類藥物在除美國外的很多國家都是處方藥。其藥效比地西泮強7~10倍,會造成部分記憶缺失,也即人們服用後產生中毒的話會遺忘某些事情,因為這種特點加上其藥效強勁,氟硝西泮也被人們俗稱「迷姦藥」。

1.功能損害

過量服用巴比妥類藥物和苯二氮類藥物都會導致鎮靜過度,影響思維和人際交往。儘管作為處方藥使用是合法的,但如果不遵醫囑或不對症使用,服用者為了獲取藥物會去偷或做其他危險的事。巴比妥類藥物會很快出現耐藥性,容易使用過量,過量的話會抑制大腦的呼吸中樞而導致死亡。巴比妥類藥物的戒斷症狀包括震顫、血壓心率升高、出汗和癲癇發作。苯二氮類藥物也會出現耐藥性和戒斷症狀。其戒斷症狀和酒精類似,也有焦慮、失眠、震顫和譫妄。儘管過量使用也會出現問題,但苯二氮類藥物因更不易產生依賴或副作用更小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巴比妥類藥物。

2.流行病學

使用非處方苯二氮類藥物的平均初始年齡為25歲左右(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2005)。因為這些藥是處方藥,所以關於濫用的大部分研究數據都來自醫院記錄。根據醫院記錄服用苯二氮類藥物的人群中超過半數(59%)是女性。本類藥物的濫用往往繼發於其他藥物(通常是酒精),在白人和高水平受教育層次人群中很普遍。濫用苯二氮類藥物相比濫用其他藥物的人更可能還有另外的精神障礙(https://www.oas.samhsa.gov/2k3/benzodiazepine/benzo.htm)。美國流行病學數據顯示,4.2%的男性和7.9%的女性因為非醫療目的服用包括苯二氮類藥物在內的抗焦慮藥物(Simoni-Wastila,2000;Simoni-Wastila et al.,2004)。女性更多有濫用本藥物的傾向部分可能是因為醫生更可能給女性開這種藥(Simoni-Wastila et al.,2004)。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的巴比妥類藥物使用的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1975年,美國使用人數達到了峰值,即10.7%,而1992年只有2.8%的高中高年級學生報告在過去的一年中服用過苯二氮類藥物。遺憾的是,巴比妥類藥物在年輕人中有重新「流行」的趨勢,2005年12年級的學生中服用人數比例約為7.0%。

[1]俗稱安定。——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