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變態心理學 > 7.6.4 認知-行為治療 >

7.6.4 認知-行為治療

就像前幾章裡所講的,認知-行為治療(CBT)幫助患者改變造成他們問題的思維模式。在對進食障礙的治療中認知-行為治療的應用主要關注的是對體形、體重、進食和自控的錯誤認知,這些錯誤認知能導致和維持進食和體重的功能失調。治療師會關注患者的兩種想法:一種是很容易進入的想法,叫做自動想法,在本質上通常是可評估的;還有一種是更深的核心信念,它是個體的指導原則和自我真理。CBT包括識別並改變患者對食物、進食、體形和體重的扭曲認知,將其變為能促進健康的認知思維。通過把CBT的認知和行為成分去掉的研究表明,認知成分是影響行為改變的最關鍵部分。

在一項5年或更長時間的追蹤研究中顯示:CBT的康復率是35%~75%(Fairburn et al.,2000;Fichter et al.,1997;Herzog et al.,1999)。不同的康復率可能是因為對康復的定義不同。然而,有將近33%的神經性貪食患者會復發,而且在治療後的一年內復發的風險最高(Herzog et al.,1999;Keel et al.,1997)。

對於神經性厭食而言,初步證據表明CBT可能會減小患者體重恢復後的復發率(Pike et al.,1996)。然而,尚不明確在患者體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CBT的效果如何。鑒於這種療法需要積極的認知努力,認知加工受到自我飢餓損害的急性發作期患者可能無法受益於CBT(Mclntosh et al.,2005)。我們對於CBT在神經性厭食中的功效認識僅限於成人,還沒有針對青少年的認知-行為治療的研究。

用認知-行為治療治療神經性貪食的基礎是自我監控。患者要記錄她們吃了什麼、是暴食發作還是清除發作、她們所處的情境、還有哪些人在場以及她們的想法和感覺(見圖7-2)。通過分析數據,患者和她們的醫生可以識別出不健康的行為模式,包括出現暴食和清除行為的高危時間和情境,這是建立健康行為模式的第一步。最近,已經將現代信息技術用於自我監控,如使用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PDAs)和手機短信。

圖 7-2 通過短信進行自我監控的患者報告自己的情況並收到治療師的回覆信息

接下來需要掌握CBT的語言和概念,如能識別出與不健康進食行為有關的想法、感覺和行為;能識別進食障礙的線索及其結果;學會控制自動想法;並且學會重建那些會使不健康進食行為持續的扭曲認知。最後,CBT會用於防止疾病的復發——是維持健康行為的有效工具(見圖7-3)。

CBT在暴食症的治療中也是有效的(Brownley et al.,2007)。有趣的是,在英國,對這種障礙進行治療的第一步是將自助與CBT原則相結合(National Institute of Clinical and Health Excellence,2004)。暴食症患者可能首先會得到一本自助的書或者一種認知-行為的在線程序,並根據她們自己的節奏來使用。對一些人來說,這種方法足以使她們自己走上康復之路。在接下來的檢查中,如果她們做得好,就會被鼓勵繼續保持。如果她們沒有任何進步或者情況惡化,護理的第二步是將她們轉介到專業治療。

由此擴展的辯證行為療法(DBT)把情感失調看成是進食障礙的核心問題,症狀被看作控制不愉快情感狀態的嘗試。一項對神經性貪食的小型DBT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接受DBT的患者在暴食和清除症狀上明顯大幅減少,節食行為大幅增加(Safer,2001)。DBT也用於對神經性厭食(McCabe,2002)和暴食症的干預(Che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