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變態心理學 > 6.2 自殺 >

6.2 自殺

即使不是所有的自殺都與抑鬱有關,但關於自殺或死亡的觀念,作為抑鬱的一個成分,無論是對體驗者本人還是對其家人親友都是恐怖的。自殺是最複雜的人類行為之一,也是抑鬱最具毀滅性的結果。它的影響遠不止這個死去的人,它還會深刻而持久地影響其家庭、朋友、社會、國家甚至有時是整個世界。家人和朋友可能永遠都不能理解是什麼驅使這個人走向自殺。

目前在美國,自殺位列第八大死亡原因。據估計,在美國大約有2%~5%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會有自殺企圖(Moscicki,1999)。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全球約有873000人死於自殺。根據疾病控制中心(CDC)統計,20世紀90年代的死亡原因中,自殺在5~14歲人群中被列為第六,15~24歲位列第三,25~44歲位列第五,45~64歲位列第九。人們普遍認為自殺率是被低估的,因為有很多死亡原因分類可能是錯誤的,比如單人駕乘的車禍。自殺率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根據最近WHO以及各個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報告顯示,立陶宛、俄羅斯、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白俄羅斯、匈牙利男性自殺率最高。與之相對比,歐洲南部有著低的自殺率。北美和亞洲的自殺率在其間,而且通常比歐洲大部分國家自殺率要低。除了中國大陸的部分農村和城市地區之外,全球一般是男性自殺率比女性高(Heathcote et al.,1991)。

6.2.1 自殺觀念、自殺企圖和自殺已遂

自殺觀念和行為的範圍從僅是自殺或死亡的念頭到計劃實施自殺到完成自殺行為。儘管強度不同,人們都應該重視每個水平的自殺觀念和行為,並增加對人們心理健康的關注。

死亡的想法,也被稱作自殺觀念(suicidal ideation),會有不同的形式。被動自殺觀念只是意願上希望死,但是不會主動計劃實施自殺。主動自殺觀念包括如何實施自殺行為的想法,包括一些細節例如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實施。儘管有一些自殺行為是衝動的,但詳細的自殺計劃仍是需要引起臨床關注的,因為它們表明完成自殺的預謀和決心。

人們基於致死性和意圖來評價自殺行為。一些行為被稱作準自殺,例如淺的割腕或過量地服用不致命性藥物。這些行為不會導致死亡。然而,意圖並非必然從致死性推導出。例如,一個女性想吃一些藥物來結束她的生命但是她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劑量不會致命,她可能非常想死。相反,暴力企圖例如上吊、開槍自殺、跳樓等行為的自殺意圖通常很重。不考慮意圖和致死性,超過40%自殺的人之前都有過自殺企圖(Zahl&Hawton,2004)。之前的自殺企圖是後來完成自殺的一個危險因子。所有的自殺企圖都應該被嚴肅地對待並需要立即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