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變態心理學 > 1.2.5 20世紀 >

1.2.5 20世紀

儘管生物學理論仍具影響,但在20世紀早期主要由異常行為的兩種心理學模型佔據主導:精神分析理論和行為主義。在本節中,我們將從根本上考查這些理論以及它們在理解異常行為方面是如何為現代方法做準備的。

1.精神分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所受訓練為神經病學。他的精神病學職業生涯開始於法國,在那裡他與夏柯一起工作。定居維也納後,他於1895年與約瑟夫·布洛伊爾合著發表了《癔症研究》。他提出了全面解釋正常和異常行為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理論。當時對弗洛伊德的理論和實踐爭議極大。他認為大部分人類行為都受控於嬰兒時即已存在的無意識的先天生理和性衝動。他關於嬰兒存在性衝動的理論激怒了當時尚處於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維也納人。弗洛伊德認為,人生最初5年的生活經歷是非常重要的,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即便在他成年後依然如此。作為強調環境因素對異常行為影響的首批理論家之一,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早期環境幾乎完全與個體的父母有關。這種觀點認為父母是異常行為的「根源」,有時會導致對父母不利的和不應有的指責。弗洛伊德認為治療的關鍵要素是要做到「洞察」。換句話說,克服精神障礙意味著理解它們存在的原因和意義。與布洛伊爾不同,弗洛伊德沒有將催眠作為做到「洞察」的必要條件,但他確實相信談話療法,那涉及一個漫長的醫患關係。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論,該理論試圖用無意識的生理和性衝動來解釋異常行為。

2.行為主義

1904年,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因研究狗的消化生理學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一研究使他發現了條件反應。巴甫洛夫發現了經典條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這是心理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無條件刺激(UCS)能夠產生一個無條件反應(UCR)。例如,你碰到了熱火爐(UCS),而後,你立即收回手(UCR)。條件刺激(CS)是中性的,不會自然地產生UCR。在經典條件反射範式中,UCS與CS反覆結對出現會產生UCR。經過充分的結對,單獨呈現CS就能夠引發條件反應(CR),其形式和內容與UCR相似。在巴甫洛夫的範式中,食物肉粉是UCS能夠讓狗分泌唾液(UCR)。巴甫洛夫通過肉粉與一個中性刺激響鈴(CS)結對,經過足夠數量的反覆結對後,CS(僅呈現鈴聲)就能夠使狗分泌唾液(CR)。這種模式看上去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它比最初的研究模型要更強大也更複雜,我們會在之後的章節中回到對情感障礙的條件反射理論的討論上。

1908年,約翰B.華生(John B.Watson,1878—1958)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職,他是著名的動物心理學家。華生認為科學研究唯一合適的對象就是可觀察的行為,而不是內在的思想感情。這個觀點被稱為行為主義(behaviorism),其基本原理是:個體的所有行為(正常的和異常的)都是從經驗或與環境的互動中學習得來的。華生和他的學生羅莎莉·雷納所進行的研究工作是很著名的。1920年,他們發表了小艾伯特的研究,該研究顯示情緒反應(如恐懼)可以通過經典條件反射來獲得。在該案例中,小艾伯特對白鼠的恐懼是在白鼠與討厭的強噪音相結對的基礎上建立的(Watson&Rayner,1920)。另外,在該案例中,不僅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建立起來了,這種反應還泛化到其他像白鼠的白色和毛茸茸的物體上(如一隻兔子、聖誕老人的鬍子)。

伊凡·巴甫洛夫用狗做的開拓性實驗讓他發現了經典條件反射,這一過程是許多正常和異常行為的基礎。 約翰·華生提出了行為主義,其最嚴格的表述是宣稱行為都是習得的。他與學生羅莎莉·雷納一起研究了幼兒的情緒反應,證明情緒可以通過經典條件反射習得。

不幸的是,小艾伯特和他媽媽在實驗完成後不久就離開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以他的條件性的恐懼是否會持續是未知的。4年後,華生的另一個學生瑪麗·科弗·瓊斯(Mary Cover Jones)使用條件反射程序消除了兩歲的小皮特對毛皮物體的條件性恐懼。在小皮特玩耍的時候瓊斯將一隻兔子帶進房間,然而,瓊斯沒有將中性刺激和恐懼建立聯繫,而是將其他不怕兔子的孩子帶進房間中。當其他孩子在房間裡時,小皮特對兔子的恐懼似乎也在減小。每當小皮特的恐懼減輕時,她就會把兔子與孩子再靠近一點點,然後等待他的恐懼再次減少。最終,小皮特能夠觸摸並和兔子一起玩耍,這表明小皮特已經不再害怕兔子了。巴甫洛夫、華生、雷納、瓊斯的研究有力地證明了行為(甚至是異常行為)是可以通過條件反射原理習得或消除的。這種異常行為的觀點不同於精神分析理論,但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這兩個理論在我們當前對異常行為的理解方面都繼續發揮著重大影響。

小節回顧:

·古代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各方面是受控於神靈的,異常行為的生物學部位是大腦。

·我們從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著作中知道,許多存在於今天的精神障礙在當時也存在。希波克拉底提出異常行為的產生是由於體液不平衡造成的,也即生物學原因。其他醫生,如蓋倫和阿維森納,提出異常行為的產生也有心理學原因。

·在中世紀,關於行為異常的看法又回到了神靈附體以及巫術控制上。這也是一個精神障礙患者被關進收容機構及缺少關心的時代。

·在比奈爾、圖克、拉什和迪克斯等人的帶領下,19世紀以人道治療的開始為標誌。在這一時期,克雷丕林提出了精神障礙的分類系統,夏柯提出了心理治療。

應用題 20世紀變態心理學的核心人物是弗洛伊德、巴甫洛夫和華生。針對異常行為的發展,弗洛伊德的理論與巴甫洛夫和華生的理論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