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喚醒大腦:神經可塑性如何幫助大腦自我療愈 > 附錄C 針對ADD、ADHD、癲癇、焦慮和創傷性腦外傷的神經反饋 >

附錄C 針對ADD、ADHD、癲癇、焦慮和創傷性腦外傷的神經反饋

神經反饋是一種生物反饋的複雜形式,適用於本書描述的多種病情。近年來,美國兒科學會已經承認,這種方法在治療ADD和ADHD上和藥物同樣有效。它的副作用極少,因為它其實是一種大腦訓練。它在某些類型的癲癇上也有治療效果,並對其他多種病情(包括某些焦慮症、創傷後壓力問題、學習障礙、腦損傷、偏頭痛和自閉症譜系下的過分敏感問題)有一定效果。這是一種神經可塑性治療,但並不出名,因為它在神經可塑性得到廣泛理解之前就開創了門派。

我們看到,數百萬神經元點火啟動時,製造了腦電波。20世紀初期到中期就可測量腦電波,其測量單位是波每秒。不同的腦電波跟不同層次的意識喚起水平、不同類型的意識體驗相關。例如,人們沉睡(或有大腦損傷)時,腦電圖顯示的波速很慢;進入半清醒的夢境狀態時,再接著又睜開眼睛,進入專注而平靜的狀態時,腦電波會變快。如果當事人非常焦慮,腦電波就更快了。

巴裡·斯特曼在貓咪身上的一系列偶然發現表明,戴上腦電圖儀器的動物可以學會訓練自己的腦電波。斯特曼最初為美國航天航空局運用這一「自我訓練」技術來預防宇航員患癲癇。癲癇是大腦啟動點火太多所致。(宇航員們因為接觸火箭燃料太多而容易患癲癇。)

常規的神經反饋診療是讓人戴上腦電圖記錄儀(這是一種非侵入式的檢測腦電波的辦法),接著在電腦屏幕上顯示腦電波。

有ADD、ADHD的患者,平靜而專注的腦電波(名叫低beta波)較少,另一種大多數人入睡後才有的腦電波較多(叫作theta波)。老師看到學生眼神迷濛地盯著窗戶,會問,「約翰,你是在聽課,還是睡著了?」約翰(他的大腦有一部分產生高的theta波)其實正處在睡著的邊緣,而且還不由自主。針對ADD進行的神經反饋診療,訓練患者提高與平靜專注相關的腦電波,一看到與睡眠、衝動相關的腦電波,就努力降低它們。雖然神經反饋也涉及電子設備的使用,但我相信,它的操作與費登奎斯方法的原則是相通的。這兩種方法都是在培養人的覺知,通過覺知實現神經改變和神經分化。(換句話說,費登奎斯訓練學員對動作怎樣執行提煉感官覺知,也就是在訓練他們更多地運用感官所提供的反饋。)

我在註釋中列出了一些神經反饋和相關干預(名為低能量神經反饋系統)的入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