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喚醒大腦:神經可塑性如何幫助大腦自我療愈 > 激光的物理學 >

激光的物理學

laser(激光)一詞,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首字母縮寫,意為「受激輻射的光放大」。自從17世紀起,人們常常把光理解為連續的波,也就是以波浪在水中的方式,在空間中傳播。(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使用「波長」來描述光。)但愛因斯坦指出,也可以把光理解成粒子,並最終出現了「光子」一詞。光子就像光的小型封裝體,比原子還要小。

激光怎樣從光子中產生,可以用兩個關鍵概念來解釋。首先,從高中物理我們就知道,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提出了原子模型。簡單地說,每一個原子都由原子核及圍繞它在不同遠近軌道上旋轉的電子構成。如果一個電子處在靠近原子核的軌道上,它的能量低;如果處在遠離原子核的軌道上,它的能量高。(這些高能電子,就叫作處於「激發」態。)因此,每條電子軌道都跟不同的能量狀態相關。

大多數原子在大多數時間,聚集在低能內圈軌道(靠近原子核)的電子群落,都大於處在高能外圈軌道(遠離原子核)上的激發態電子群落。每當一個電子從高能軌道落入較低能量軌道上,就放出一個光子,這就叫作光輻射的自發發射。這種自發發射在正常光中隨機出現(比如典型的電燈泡當中)。

但用外部能量源(如電流或光束)轟擊原子,我們就能製造出有更多處在高能激發態電子的原子。此刻,處在激發態的電子群落大於處在低能軌道呈靜止態的電子群落。這種所謂的群數反轉(population inversion),就是理解激光的第一個關鍵概念。

第二個關鍵概念是刺激。在激光中,原子受到了外部能量源的人為刺激(更恰當的詞是「轟擊」),實現了群數反轉。

通常,原子遭能量轟擊,會釋放光子。轟炸已經存在群數反轉的原子,會導致大量光子的釋放,激光就是這樣。這些光子反過來又刺激附近的其他原子釋放更多的光子,於是一連串的光子被釋放出來。有一種提升這一過程的辦法,是用鏡子包圍釋放光子的原子,這樣,一旦它發射光子,光子擊中鏡子,反彈回存在群數翻轉的原子,擊中更多的原子,刺激它們釋放出更多的光子。「受激輻射的光放大」之名由此而來。

製造激光有多種方法。如果朝老師用的那種小激光筆(或者你電腦的CD驅動器)裡頭看,你會看到電池或電源形式的能量泵,提供電脈衝刺激。你還可以找到一枚小小的激光二極管,那是群數反轉發生的地方。典型的激光二極管由兩片部分導電的固體材料夾合而成。出於這個原因,它們叫作半導體。

兩片半導體之間有個小小的空間。一片半導體由一種存在相對盈餘的電子的材料製成;另一片則由存在相對短缺的電子的材料製成。群數反轉就要在這個夾心層裡產生。當特定頻率的電磁場穿過這兩片半導體施加刺激,觸發了光的放大級聯。兩片半導體夾層裡的鏡子捕捉到這些光子,增強光的級聯,接著以激光光束的形式投射出來。發射的光的精確頻率,可以通過調整能量泵入這一系統的頻率來控制。

第一套激光裝置,1960年由加利福尼亞州馬裡布市休斯研究實驗室的西奧多H.梅曼(Theodore H.Maiman)開發,發射的是熱激光。不到一年,熱激光就能用在手術中燒灼組織,取代手術刀了,到1963年,激光還用來摧毀實驗室動物身上的腫瘤。激光聲名遠播是在1964年,電影《鐵金剛大戰金手指》(Goldfinger)裡有一個場景:詹姆斯·邦德被綁在桌子上,雙腿大幅分開,一台熱激光器,看起來就像是發光的超大注射器,放射出一道細細的紅光對準他,威脅要把他劈成兩半:

金手指(對邦德特殊的高科技汽車不太動容):我也有樣新玩具……你看到的是一台工業激光器,能發射一道非凡的光芒,大自然裡找不到。它可以投射在月球的一個點上。或者在更近的距離,割開固體金屬。我會給你展示一番……

邦德:你希望我發表點意見嗎?

金手指(喜滋滋地):不,邦德先生,我只希望你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