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喚醒大腦:神經可塑性如何幫助大腦自我療愈 > 痊癒的階段 >

痊癒的階段

我觀察到,神經可塑性痊癒分為以下階段。它們大多按照這裡介紹的順序出現,但也不一定始終如此;一些患者只需要完成部分階段即可痊癒,而另一些患者則必須完成所有的階段。

神經元和神經膠質整體細胞功能的修正。只有這個階段,並不是直接解決「問題」(即神經元彼此連接、溝通的專門能力),而是關注神經元的整體健康,以及神經元與其他細胞共同的功能。在許多大腦問題中,大腦「搭錯線」是因為神經元和神經膠質遭到了外源的干擾(如感染、重金屬毒素、殺蟲劑、藥物或食物過敏),或是資源(如某些礦物質)供應不足。在患者開始下面的階段之前,這些一般性的問題最好是得到糾正,才能讓患者收穫最大的效益。

在治療自閉症和學習障礙,降低癡呆症風險時,整體細胞修復階段尤其重要。它也適用於常見精神疾病。我曾見過,消除毒素、戒斷某些食物(如有些患者對糖和穀物過敏)之後,抑鬱症、雙相障礙和注意缺陷障礙患者取得了重大進展。

這些干預措施,有許多涉及神經膠質細胞,它們佔大腦所有細胞的85%。大腦外圍包著一道屏障,叫作血腦屏障,目的是保護大腦不受外物入侵。這道屏障沒有淋巴系統,而淋巴系統對免疫系統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癒合都非常重要。血腦屏障靠小的「微膠質細胞」保護大腦不被生物體入侵,這也是大腦自我保護和癒合的一種獨特方式。膠質細胞還排出大腦產生的廢料,支持神經元。

以下四個階段都利用大腦的神經可塑能力,改變神經元的連接,改變它的「接線」。

神經刺激。在本書介紹的所有干預措施中,都需要對大腦細胞施加某種以能量為基礎的神經刺激。光、電、聲響、振動、運動和思想(打開某些回絡)都能提供神經刺激。神經刺激可幫助恢復受傷大腦裡的休眠回路,進入癒合過程的第二階段,改善嘈雜大腦自我調節、調製的能力,使之重獲內穩態。神經刺激的一些形式來自外部的刺激源,但另一些形式則是內源的。系統化地利用日常思想,就是刺激神經元的一種有效方式。

當我們想到特別的想法,大腦裡的特定網絡就「打開」,另一些則關閉。這個過程就是莫斯柯維茨慢性疼痛視覺想像療法(見第1章)的基礎。一旦相關回路因想法打開,它就啟動放電,接著血液流向該回路(這個過程可以通過監控大腦血液流動的掃瞄看出),補充能量供應。我相信,陶布的限制-誘導療法儘管是一種以運動為基礎的行為治療,但同樣包括了大量的蓄意努力和運動規劃,故此也有可能觸發一些建立在思考基礎上的神經刺激。(它還涉及最後一個階段,神經分化和學習。)佩珀的有意識行走,在大腦裡建立起了新回路,就是通過思考進行內部神經刺激的一個例子。神經刺激能有效地讓大腦做好建立新回路,克服現有回路習得性廢用的準備。大腦鍛煉,以及《重塑大腦,重塑人生》一書中介紹的形形色色精神鍛煉,都是內部神經刺激的形式。

神經調製。神經調製是有助於大腦自我痊癒的另一種內部方法。它迅速讓神經網絡在興奮和抑制之間恢復了平衡,平復了嘈雜的大腦。患有各種大腦問題的人不能恰當地調節感覺。他們往往對外界刺激過分敏感,或者過分鈍感。神經調製恢復其平衡。我們在第7章會看到,神經刺激可觸發神經調製,改善大腦的整體自我調節。

神經調製發揮作用的方法之一,是對兩套皮層下大腦系統採取措施,重置大腦整體喚起水平。

第一套皮層下系統是網狀激活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RAS),它參與調解人的意識水平和整體喚起水平。網狀激活系統位於腦幹(脊髓和大腦底部之間的一個區域),並向上延伸至皮層的最高部分。它可以為大腦的其餘部分「充電」,調解睡眠-清醒週期。我會在接下來的章節裡介紹光、電、聲響、振動刺激是怎樣讓大腦有問題的患者(大多因為大腦出了狀況而精疲力竭、戰戰兢兢)開始深度睡眠,醒來時恢復狀態,建立更良好的睡眠週期。重置網狀激活系統,從根本上有助於大腦恢復能量供應,為進一步的治療奠定基礎。

神經調製發揮作用的第二套方式通過影響自主神經系統而實現。數百萬年的進化為人類配備了「預設程序」,即自動的、無意識的神經系統反應,好讓人類應對大自然的緊急狀況,比如鱷魚突然發起攻擊,而你來不及思考。這些現成的自動反應建立在自主神經系統裡,之所以叫作自主,是因為人們認為它基本上是自動的,不受主動控制。

自主神經系統有兩個著名的分支。首先是交感神經的戰鬥或逃跑反應,它調動人的行動,讓血液湧向肌肉和心臟,好讓他抵擋天敵或危險的對手,或是逃跑。不管是戰還是逃,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以及新陳代謝的提升(為了即刻的需求立刻動用能量)。這套系統是專為眼前的生存而設計的,它關注的是人的有助於實現這一目的的活動,往往會抑制生長和痊癒過程。不少大腦出現問題或者有學習問題的患者,交感神經經常處在戰鬥或逃跑狀態,感到絕望、受到威脅、高度焦慮,因為他們跟不上事件的發展。麻煩的是,一個處在戰鬥或逃跑狀態下的人無法痊癒或學習,因為這種狀態令大腦難於改變。

第二個分支是副交感神經系統,它關閉交感神經系統,把人置入平靜狀態,便於其思考、反省。交感神經系統通常叫作戰鬥或逃跑系統,而副交感神經有時也叫休息-消化-修復系統。該系統接通時,會觸發大量促進生長、節約能量、增加睡眠的化學反應,為痊癒所必需。它還為細胞內的動力源,即線粒體重新充電(我會在第4章做詳細討論),另之重振。最後,也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哈佛大學的邁克爾·哈塞莫(Michael Hasselmo)和同事們最近所做的研究表明,關閉交感神經系統,似乎能改善大腦回路裡的信噪比。故此,打開副交感神經系統或許是平復嘈雜大腦的另一種途徑。本書中許多技術會打開副交感神經系統,關閉交感神經系統,能讓人迅速放鬆,為生長做準備。我們會在第8章瞭解到,副交感神經系統也開啟了「社會參與系統」,讓我們跟其他人連接起來,並使得他人撫慰、支持我們,幫助我們調節自己的神經系統。

神經放鬆。一旦戰鬥或逃跑反應關閉,大腦就可以積累、存儲能量,滿足恢復所需。人從主觀上鬆懈下來,很容易犯困。很多大腦出問題的人,都精疲力竭,睡眠糟糕。羅切斯特大學的麥肯·尼德戈德(Maiken Nedergaard)最近發現,在睡眠中,神經膠質會打開特殊通道,讓累積的廢棄物和毒素通過腦脊液排出大腦,清洗大腦的大部分地方。這種獨特的通道系統,在睡眠期間的活躍度比清醒狀態下高10倍。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功能退化:缺乏睡眠會讓大腦積累毒害物質。神經放鬆階段似乎能糾正這個問題,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持續數周。

神經分化和學習。在這個最後階段,大腦處在休息的狀態,嘈雜的大腦已經得到調製,更加「安靜」,因為回路能夠自我調節了。患者得以重新專注,做好學習準備。學習是讓大腦做它最擅長的事情:做出最精細的區分或「分化」。針對學習障礙症患者的許多大腦鍛煉,還有那些以聆聽為基礎的療法,都涉及讓人對聲響做出非常精妙的區分。[1]

所有這些階段結合在一起,能促進最優量的神經可塑性變化,但接下來的每一章都將強調不同的狀態。第4章會把重點放在恢復一般性大腦細胞健康上,第8章的部分內容、附錄B會關注矩陣重整(Matrix Repatterning)。第6章強調神經放鬆。第7章強調神經刺激和神經調製,對大腦進行重置。第5章的重點是最後階段,分化。第8章介紹聲音,揭示上述所有階段的協同運作。

雖然大多數大腦損傷的患者必須在治療中逐一完成上述每一階段,但本書中提及的不少問題,也並非源自大腦損傷;恰恰相反,它們是要求患者建立起從未發展的回路。比如一些患者就只需要神經刺激和神經分化來建立新回路。另一些患者則能得益於若干種不同的干預方法。

在這種神經可塑性方法中,人的進步,從不僅僅依賴技術、疾病,或者問題本身。我們治療的不是疾病,而是人。從遺傳的角度看,再加上神經可塑性本身,沒有任何兩顆大腦一模一樣,大腦的問題或者損傷,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一個人大腦整體健康,只是受了傷,跟一個人受了類似損傷,但卻長期接觸毒品、神經毒素,或者之前中過風,有嚴重心臟問題,兩者無從比較。受傷的位置也是關鍵:子彈擊中呼吸中心,能立刻讓人喪命,人根本沒時間「重新接線」;關注中心受破壞,或許會讓人難於進行大腦鍛煉。然而,神經學家伊恩·羅伯遜(Ian Robertson)指出,哪怕是注意力,有時也能夠通過神經可塑性加以訓練。

下一章要介紹一種觸發前三個階段的方法,當事患者非常機智,她自己琢磨出了觸發神經分化和學習階段的程序。

[1] 有時候,懷疑論者認為,發現了神經可塑性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且神經可塑性痊癒無非是學習而已。但只有這個最後階段才涉及正常的學習,而且,學習對大腦的可塑效果,跟學習這種精神活動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