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喚醒大腦:神經可塑性如何幫助大腦自我療愈 > 習得性廢用的普遍存在 >

習得性廢用的普遍存在

自從寫完《重塑大腦,重塑人生》之後,有三件事在我看來變得很明顯。

第一點是,習得性廢用不僅適用於中風。我們在前面的章節中討論過,中風的人經歷了一場危機(神經機能聯繫不能),大腦在受傷後會立刻進入長達6個星期、運作不良的休剋期。愛德華·陶布指出,在這一時期,中風患者反覆嘗試移動癱瘓的手臂但做不到,於是他「瞭解到」胳膊失靈,開始只用未受影響的肢體。在用進廢退的大腦裡,癱瘓胳膊本已受損的回路進一步地萎縮。陶布證明,如果把好胳膊放在模具或固定吊帶裡,讓人不能用它,對癱瘓胳膊的密集增量式訓練,往往能讓它恢復功能,哪怕距離最初的中風有數十年。

截至2007年,陶布表明,輻射治療引起的大腦損傷也會導致習得性廢用。自此之後,他發現,部分脊髓損傷、腦性麻痺、失語症(因中風而無法說話)、多發性硬化、創傷性腦損傷、曾動過大腦手術治療癲癇的人,都有可能出現習得性廢用,而這類病情,對陶布的療法都有響應。[1]我逐漸認為,習得性廢用也可以出現在其他大腦問題中,如帕金森綜合征,有時候,某些精神問題似乎也會導致習得性廢用。事實上,在任何大腦功能損失或衰退的情況下,人都容易受到誘惑,尋找途徑繞過缺陷(這是很可以理解的),從而無意中加劇該回路的損耗。習得性廢用的普遍甚至廣泛存在,這意味著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判斷一個人缺陷的程度,及其恢復的潛力,除非我們首先嘗試拚命地訓練這個人。

我有點懷疑,習得性廢用是大腦裡的一個常見現象,因為當細胞或者更複雜的器官或有機組織發現自己處在無法以常規方式適應環境的時候,大多採用此種策略。[2]

[1] 陶布公佈的許多研究,在利用限制- 誘導療法幫助患者應對中風、腦外傷、多發性硬化而喪失的運動能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成功,在我看來,它對大腦損傷或疾病(包括帕金森綜合征)導致的運動相關問題也應該同樣有幫助(而且他傳出過成功的消息)。對限制-誘導治療修正形式的研究證明,它們在幫助中風失語症患者重獲語言能力上有效,大概也能在視力問題上發揮作用,如弱視就是一隻眼睛的視覺回路「關閉」了。見V.W.Mark et al.,「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for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 MultipleSclerosis:Case Series with 4-Year Follow-up,」Archives of Physical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94(2013):753-60。

[2] 臨時切入休眠狀態,是可見於多種不同有機體的策略。在植物界,如果外部環境太冷或者太熱,種子無法控制內部的細胞環境,就會進入休眠狀態,在沒有水、陽光或營養物的條件下存活數百年。創造了「內穩態」(homeostasis)一詞和概念的傑出生理學家克勞德·伯納德(Claude Bernard)指出了許多「隱居生活」的案例,動物在完全活躍的狀態和休眠狀態下切換。當動物無法維持「內穩態」的時候(也就是外界條件跟正常生活不兼容,動物無法控制自己內部環境),它就休眠。蠕蟲狀的緩步類動物,有神經系統和肌肉,在乾旱的時候,能完全幹掉,長時間保持非活動狀態,等著濕潤時期再甦醒。有些此類動物可以長達27年保持惰性狀態。在這些保護性的「假死」狀態,能源消耗急劇下降,直到動物甦醒。甦醒往往要求外部提供輸入。我認為這些生物休眠的例子,是陶布習得性廢用的一種可能模板。他認為,學習足以解釋我們觀察到的現象,而這其中是否還有其他因素發揮作用,則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不過,我想補充,這既可以是習得性的,也可以是本能反應。有大量本能,都需要環境的觸發(包括學習),才能「啟動」。見C.Bernard,Lectures on the Phenomena of Life Common to Animals and Plants,trans.H.E.Hoff,R.Guillemin,and L.Guillemin(1878;reprinted Springfield,IL:Charles C.Thomas,1974),pp.1:49-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