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告別娑婆 > 第十三章 真祈禱與富裕 >

第十三章 真祈禱與富裕

我曾要求過你,變賣所有的一切,施捨給窮人,再來跟隨我。我的意思是:你若能不再投資於這世界,你方能教窮人看出他們的財寶之所在。所謂的窮人,是指那些投資錯誤的人,他們才真的貧窮。阿頓和白莎曾經答應過,我們會談一談「什麼才是真正的祈禱」,他們還會教我如何把聖靈的指引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直覺上,這很可能是我們下回要談的主題,因為我最近突然對《奇跡課程補編》中的<頌禱>一文感到興趣,不但用心去研讀,還試著活出來,而它所談的正是這一主題。我的兩位朋友說好會在一九九八年的八月來訪。在他們到來之前,我利用七月的國慶假日那周,拜會了那位被白莎推崇為將會名垂青史的奇跡教師。

過去五年間,我們的讀書會會長常借我肯尼斯(Kenneth Wapnick)的錄音帶,我偶爾也會聽一聽,由於我對閱讀的興趣不大,所以這些錄音帶頗能幫我更深地瞭解此書的要旨。當然,我也可以純粹在家自修,但多一些指導也不錯,我一直很想參加一次肯尼斯的研習會。時候終於到了,凱倫與我由緬因州的荒僻小鎮出發,駕車前往紐約州的另一鄉野小鎮Roscoe,總共十小時左右的車程,磨蹭了五年的心願總算實現了。當我們抵達「奇跡課程基金會」所座落的塔拉拉湖(Tennanah),一看到湖畔如詩如畫的美景,兩個人更是欣喜非常。這三天的「時間與永恆」研習會,大約有一百五十位學員參加,大部分的學員來自紐約州,也有不少來自美國各地,甚至飄洋過海而來的都有。當我怯生生地和身邊的學員交談時,發現這群人大都是來自各界的菁英,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這或許就是奇跡學員特有的資質。那三天裡,我們在自助餐廳跟肯尼斯照過幾次面,最讓我驚訝的兩個發現即是,他平易近人的態度以及高度的幽默感,這是我不曾由他的錄音帶裡聽出的特質。

我很難描述那幾天的感受,只能說,那個研習會帶給我很大的轉變,當我離開時,內心更加深信不疑:即使我無法掌控生活中的各種逆境,但如何去看待它們,卻永遠在我的掌控下。那是我當時的心得。★ 即使我無法掌控生活中的各種逆境,但如何去看待它們,卻永遠在我的掌控下。

兩年之後,也就是西元兩千年,我又去了Roscoe一趟,再度參加肯尼斯的研習會。到了那兒,才知道基金會計劃遷離紐約州,搬到三千里外的加州南部小鎮Temecula。失望之情當然難免,但我相信肯尼斯伉儷必然在J兄的指引下,知道怎麼做是更好的。何況加州本來就是靈修新思潮的大本營,我很期待有一天也能遠赴西部去探訪他們。不論如何,我由衷感謝那兩次研習以及和肯尼斯的會晤。那個夏天,我在家裡常常想到匱乏與富裕的問題,這也是我下回想要跟阿頓及白莎談的主題。我覺得美國人的物質需求之高,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回顧過去,在「大蕭條」時代的美國人,只要有屋棲身,有食物果腹,就感恩不盡了。雖然也有一小撮人活得很闊綽,但絕大多數的民眾都在生存邊緣掙扎,只要沒有挨餓受凍,就謝天謝地了。一直到一九五年初,美國人的消費心態,還處在「錙銖必較」的階段。那時,除了年輕的一代,大部分的美國人仍有「大蕭條」的記憶,因此還很強調節儉的美德,這讓美國企業傷透了腦筋。但從五年代開始,電視廣播逐漸普及,可以說每個家庭、每個角落,都直接浸沐在五光十色的廣告誘惑之氛圍中,這給企業帶來莫大的商機。首次,全美國人都能從電視廣告上看到自己所沒有的東西,而且覺得唯有擁有那些東西才會幸福,人們毫不警覺自己的貪慾是那麼禁不起引誘。大約到五年代中期,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商機無限,資本主義趁勝追擊,華爾街隨之興起。到如今,人們寧可貸款消費,再也不顧量入為出的原則了,常愛買一些浮華不實,甚至累贅無用之物,去塞滿他的房子——儘管他一向沒有那些東西也照樣過得很好。不僅如此,因著電視廣告的推波助瀾,街坊鄰居或親朋好友之間,也愈來愈喜歡比較誰更富有了。從物質的角度來講,富裕未必是件壞事,但對於人心的影響可大了,它使人的眼光愈來愈集中於物質層面,與小我的秘密伎倆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可想而知的,從此,人心也愈來愈缺乏節制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則是,凡是電視上沒有報導的事情,便失去了重要性。例如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一日,智利經由民選的總統竟被美國情報局所雇的兇手暗殺了,電視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只因美國有意扶持另一個右派領袖。隨後數年,被這傀儡政權凌虐屠殺的智利人民多得不可勝計,當全世界為此暴行而發指之際,美國人民卻渾然不覺,只因為電視上沒有詳實的報導。一九九年,美國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沒有資格參加歐洲聯盟,因為按照歐洲的法律,死刑的存在讓美國落於「不文明國家」的行列,而失去了加盟的資格。

當然,推到究竟,這一切仍是小我預先寫好的劇本,而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我承認,寬恕通常不會即刻浮現於我心中,但不論耽擱多久,它遲早還是會現身的。

一九九八年八月的一個下雨的午後,阿頓和白莎第十三次來訪,白莎一臉笑容地開始我們的談話。

白莎:嗨,葛瑞,真高興看到你,又會面了,真好。我們很高興你去看肯尼斯了,當然你不必親自見他,一樣也能學到他的觀點,但跑這一趟很值得,不是嗎?

葛瑞:真的如此,很棒的會晤,我真沒想到這位博士這麼風趣。

白莎:老弟,歡笑乃是聖靈的招牌,只要你對世界太過認真,你就被它逮住了。

★ 歡笑乃是聖靈的招牌,只要你對世界太過認真,你就被它逮住了。

葛瑞:嗯!我要記住多笑一點。我的寬恕還是常常慢了幾拍,你一定知道我今天想要談什麼,我希望在接受聖靈指引方面做得更好。對了,我非常感激你們這樣縱容我,讓我想到什麼就問什麼。白莎:一切都在計劃之內。我們就討論一下那超乎世界的指引之源吧!我們今天不會逗留太久,所以讓我們馬上切入正題。你念過<頌禱>那一篇文章了吧!

葛瑞:當然,我喜愛得不得了。

白莎:那麼讓我們先說說「什麼才是真祈禱」,你該如何在不求「附帶利益」之下而獲得附帶的利益。

葛瑞:能否打個岔?

阿頓:請說,我們正是為你而來的。

葛瑞:我最近想到,從聖方濟一直到德蕾莎姆姆那些道地的聖人,都是虔誠可敬的靈修人士;這讓我不禁懷疑,自己哪裡配當上主的使者,你知道我不是那種虔誠派的。

阿頓:隨時記住這一點,唯有你的寬恕能證明你的虔誠,而你如今已經愈來愈習慣寬恕了。你大概已經忘了,幾年前,寬恕對你絕對不是輕易的反應。現在,你每次寬恕之時,只要記得把它當作你給自己以及給上主的禮物,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葛瑞:多謝,我會繼續努力的。但我真的缺乏那一股勁,不覺得有必要寫這本書,也不想東奔西跑,去充當《奇跡課程》的發言人,你知道,我的聲音一點都不悅耳動聽。

阿頓:如果你真不想做的話,就無需勉強;如果你決定一試,不妨記住一件事:摩西也沒有悅耳的聲音,希特勒的聲音倒是挺動聽的。外在的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訊息的內涵。何況,你如果放膽伸出頭來試一試,其結果,可能讓你自己都吃驚呢!總之,別忘了一點,你是說給自己聽的,外面沒有任何人;你隨時都該這樣提醒自己。

至於你說的「那一股勁」,人們之所以會有強烈的性慾,或是對工作的狂熱,其實是在害怕死亡,或者說是他們感受到生命「大限」的威脅。至於你這類提不起勁的懶蟲,只是把死亡的恐懼投射到其他方面去了。這時,你只需記住,害怕死亡或害怕上主,都是何其荒謬的事。葛瑞:說實話,我還真怕我的夏威夷之夢會破碎,沒有想到我對這個島的執著還挺深的。

阿頓:你大可不必為此而感到內疚,想搬到夏威夷去住,有什麼可非難的呢?每個人都得找個地方棲身,只是各有所好而已,所以不必再為此自責了。連鯨魚都聰明得知道該去夏威夷過冬,你也不笨,為何不能去那裡?葛瑞:「長安居,大不易」,我只擔心自己的經濟條件在那兒撐不了多久。

阿頓:那是因為你把馬車架在馬的前面了。算你好運,我們今天所要談的,正是如何幫你把馬放回馬車的前面。

白莎:你必須先瞭解一點,不論你的境遇如何,你都是純潔無罪的。世上有些人會為自己的貧窮感到內疚,有些人則為自己的富裕感到內疚;你可曾想過,在你數不清的輪迴夢境裡,你曾經富過多少世,又窮過多少世?但要記得,沒有一世是真的,都是一場徒然的夢。我曾經提醒過你,如果你已經真正把握了這部課程的基本理念,你所學到的那些原則,必然能夠套用在具體的生活之中。比如說吧,當你十分渴望某個東西時,表示你一定已經把自己視為一具身體,或是認定自己跟上主分裂了;否則,你怎麼可能還會渴望任何東西?你若是一個靈,或與上主一體的,你便一無所需了。只要你能記起自己其實不是這一具身體,便不難後退一步,看清自己渴望之物何其虛幻,何其無價值。再澄清一次,我們不是要你放棄世上任何物質,我們只是教你如何去看它而已。你若有所需求,表示你是匱乏的,才會有此慾望;這時你應記得,其實是自己有意用它來取代上主。因此,你與祂的分裂才是問題的癥結,你只是在做一個匱乏的夢,這全不是真的。從此,你不會把世間任何一物的價值置於另一物之上了,你會記得它們全是同樣的虛無。基督一無所需。如果你有所需求,表示你著眼於小我的脆弱;你若一無所需,表示你已著眼於基督的大能。

★ 如果你有所需求,表示你著眼於小我的脆弱;你若一無所需,表示你已著眼於基督的大能。

葛瑞:如果我喜歡夏威夷,只是看準了它的美麗才做此選擇呢?

白莎:想要如願以償,有一個方法,就是把你見到或想像中的美景,當成富裕的基督的一個象徵。例如:在你生日那一天,即使是狂風暴雨,使你無法出門欣賞美景,但美景仍會在它真正所在之處,也就是在你的心中。阿頓:在你的個案中,匱乏顯現為一種經濟問題,那仍是你潛意識的內疚引發出來的。不要為此難過,世上還有更糟的呈現方式的,你的問題遠比罹患絕症或其他棘手危機要好多了。你現在已經知道該如何去寬恕它了,你的血壓正常,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數一數你的福氣並感謝吧,你的人生課題還算是容易應付的。更何況,你的寬恕已經慢慢喚醒你對生命真相的覺知了。葛瑞:我已經慢慢明白該如何祈禱,如何與上主同在了,但我還不太明白你說的「附帶利益」這個觀念。

阿頓:好吧,我們就簡單地解釋一下,然後就該告辭了,讓你自己好好地練習。「熟能生巧」!記得嗎?

你不妨這樣去看:如果虛幻的娑婆世界永遠變化無常,而上主卻是永恆不易的,你會選擇哪一個作你所需資源的來源?匱乏的問題只是分裂之念的象徵,只因你把信心全放到不可信賴之物上,問題才嚴重起來。你若認為自己的資源都是來自世間的某物,比如事業、工作或是特殊才能,那麼世界一有變化(世界保證是變化無常的),你就落難了。你那虛幻的資源隨時都有失落的可能。除非你的終極資源是不可能變化,也不可能失落的,那麼,你才算是把信心放對了地方。如今,你可以把過渡性的工作及努力,當作一種工具,象徵著你那源源不絕的資源的一種形式。如今,你的終極源頭成了取之不盡的泉源,它會以「靈感」的形式隨時給你具體的指引。萬一你謀生的工具「壞了」,又有什麼關係,你無須緊抓著不放,因為那不是你真正的「資源」所在。你的終極資源若是源源不絕的,那麼一個工具壞了,很快會有另一個工具前來遞補,它會很自然地透過「靈光一現」的方式出現的。這是最好的安心法門,因為你知道你絕不可能失落那個終極資源的。葛瑞:我慢慢體會到你所說的話了,但你能否更具體地形容一下那個「附帶利益」?

白莎:好的。J兄在<頌禱>中的解說算是相當具體了,但你與上主的合一必然是抽像的。日後,你尋找的答案通常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浮現,你可以稱之為「與上主結合的餘波或余響」。你既然已經讀過這篇文章,讓我再為你復誦其中一段精華:祈禱的秘訣就是忘卻你自以為是的需求。祈求具體之物,就等於先看到了罪,再去寬恕它。同樣的,當你祈禱時,也應撇開自己的具體需要,將它們全交託到上主手中。如此,它們便成了你獻給祂的禮物,這等於告訴上主:你無意在祂面前設置偶像,你唯祂的聖愛是求。★祈禱的秘訣就是忘卻你自以為是的需求。

我來舉個實例吧!當你冥想時,不妨觀想自己牽著J兄或聖靈的手,邁向上主。然後想像你把所有的問題、追求的目標以及執著的偶像都當成一種禮物,放在祂的祭台上。你不妨告訴上主你對祂的愛,並且感激祂對你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你的生命永遠安全無虞,永遠一無所缺。然後,安靜一會,沉浸在「上主不只把你創造得像祂一樣,還永遠與你同在」這一真相裡。此刻,決心放下一切,結合於上主的愛內,讓自己全然消失於合一的喜悅中。數日之後,也許在你吃三明治時,或是在電腦前工作,突然靈光一閃,冒出一個靈感,答覆了你的問題。你可知道,靈感的原文inspiration的字根就是in spirit;你一與靈性結合,答案自然出現。人們終日忙著要求上主答覆他們的需求,如果他們知道如何祈求的話,也該知道答案會如何出現才對。祂的答覆絕不會是有形可見的,而是由你心中冒出的一種無聲無息的指引,也就是一個靈感,<頌禱>稱之為「上主之愛的迴響」:任何一種答覆,只要是來自上主,都會符合你當時心目中的需要。然而,這不過是聖靈答覆的一個迴響而已。真正的聲音始終是感恩與愛之頌。

因此,關鍵在於:與上主結合於愛與感恩之中,忘卻其他的一切,消失於祂的愛內。這才是所謂的「充滿靈光」,它本身即是一首頌禱。那個迴響,則是「附帶利益」,它原非祈禱的目的,只是當你結合於上主之愛時自然產生的結果。因此,你要求的並不是那個迴響。真正的禮物是那讚頌。與之相伴的泛音、和音及回音,都是次要的。

葛瑞:這答覆可不可能按照我心目中渴望的形式而具體呈現在世界上?

白莎:上主的答覆一向是內在的,不是外在的,如果它具體顯示於世間,最多只能算是一種象徵而已。不要期待上主為你在世間做任何事情,祂絕不會的;但當你聽從指引所得到的「結果」,卻可能以具體的形式顯現在世間,然而,那也不過是你生命本有的富裕與安全之象徵而已。阿頓:此後,你的起心動念會從「大能」而非「脆弱」的角度出發,你會發現自己工作時愈來愈有耐心,心情逐漸放鬆,工作效率也隨之提高了。當你邁向上主時,只要放空原有的慾望,便不難感受到祂的愛。即使回到你心目中的那個世界,你也愈來愈容易憶起自己真正之所在,即是與祂同在之處。遇到問題時,你會很自然也很清晰地知道該用什麼方法去解決;面臨重要抉擇時,你也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麼決定。這方法及其靈驗,為它的有效性提供了最好的證據。當你由天父那兒領受恩賜時,不要忘了,你永永遠遠都是跟祂在一起的。

上主的答覆必是永恆的。其他零星的答覆都包含在這個答覆中了。

白莎:我們得告辭了。但這只是形體的分離而已,當我們消失時,我們要與你結合於上主內,因我們也在那兒。當你邁向上主時,並不是有所求而來的,純粹出於愛。只有在你愛祂時,才會發覺自己正被祂深深地愛著,現在如此,永遠如此。在真實的祈禱中,你只會聽到那首頌歌。其餘的一切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只因你已先尋求了天國,其餘的一切確實都已賜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