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安全感 > 第1節 替代滿足&延遲補償 >

第1節 替代滿足&延遲補償

正如動物受傷後的躁動,不安全感來自心底的傷——那些裡面還沒長好但外面已經結痂的傷口。結痂後就轉成內傷了,隱性的疼痛更厲害。他們會在其他關係中尋求替代性的滿足,以延遲性補償父母之愛的喪失。

從上面這句話裡可以引出兩個名詞,第一個是「替代滿足」。有一個經典的實驗範式叫作「我想要一個蘋果」。也就是當一個孩子想要一個蘋果(或別的東西),不給他蘋果,而是給他別的東西,看行還是不行。比如給他一個梨、一個擁抱或一句安慰。

M.奧夫西安克娜研究了替代滿足。她阻止兒童做某件事(比如孩子正想踢球),叫他做另一件事(打掃衛生或拍籃球),完成以後,兒童是否還想試做前一件事呢?實驗證明,凡是性質相似、生理喚醒水平相等的活動,完成第二件之後,正常的孩子就不再試圖去做被阻止的第一件事了。正常人對兩種類似工作所引起的兩種緊張系統,可以互相溝通,因此有可以互相代替的滿足。所有執著於第一件事的孩子,成年後基本上都偏執,但這種異常情況的比例很小,一般孩子都能被替代滿足。

代替滿足是必需的,懲罰(包括嚇唬、責罵)不行,懲罰只消除外在行為,並不消除內在衝動。

替代滿足要及時,否則未被滿足的緊張系統就會慢慢積累,人慢慢就會忘記自己當時想要的只是一個蘋果,他只記得自己曾經沒有得到某個東西,非常失望,這種喪失感揮之不去又解釋不清,於是會換一個人生階段進行索要,不斷地索要,卻永遠求而不得。因為忘了想要什麼,所以才最危險。這種記憶只能通過深度催眠才能恢復,人才有療愈的可能。

第二個詞叫作「延遲補償」。弗洛伊德解釋說:一個人總是吸煙,嘴裡停不下來,就是延遲性地補償曾經沒有吸夠奶水的喪失感。一個人手裡總是要抓著點什麼東西,或者總是有小動作,手腳停不下來,就是延遲性補償幼兒期的遊戲不足。「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就是延遲性補償小時候的睡眠不足。妻子禁不住從丈夫那裡索要情感和關注,就是延遲性補償父愛的喪失感。女人從一個男人床上跳到另一個男人的床上、做小三成癮、妓女情結等,就是試圖延遲性補償自己缺失的父愛。男人禁不住急功近利,就是試圖延遲性補償自己從父親(或者強勢的母親)那裡沒有得到的認同和價值感。

成年後的替代滿足,都是延遲補償,補償二三十年前缺失的那些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的東西。它一般是消極的,同時是無意識的,所以是永不滿足的,永遠躁動的。原因不明、位置不明的內傷會讓人隱隱作痛而不知所措,人會像憋著一股子邪火,引而不發只是因為沒有機會,一有機會就會爆發出來,施加在他們可以掌控和傷害的弱勢個體身上。

比如雅彤,一個因為不好好學習被打斷胳膊的小女孩(她現在已經是一個37歲的女人了),她的潛意識中深深地記得,一個高大、比自己強壯、最親密而且酗酒的男人,可以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威脅、恐懼和快感25。然後呢?當她長大成人,自然會仇視社會、恐懼男性;另外她在不斷尋找能引起自己情慾的男人進行打擊,只攻擊男性,且只攻擊會引起她釋放激素的男性。但在做這件事時,她是沒有覺知的。她對任何一個男人動情的時候,都會升起一股無名之火,還夾雜著恐懼,只能打著各種旗號打擊男朋友的人格,壓制他。雅彤一再強調自己多麼愛他們,所以必須攻擊他們。她自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因為她不知道任何其他表達愛的方式。

延遲補償是錯位的補償,有三個特點:第一,過度補償,一噸蘋果也無法彌補當年那個沒吃到的蘋果;第二,故意表現出無能,表現出與願望相反的行為,所以雅彤說自己也不想這樣;第三,避免尋求幫助,所以雅彤堅決否認自己的問題,家人建議她看醫生,被她認為是對她無情的攻擊。

母親是男孩第一個戀人,父親是女孩第一個戀人。如果這第一次戀愛很完整,人會從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中解脫出來,從而可以把正常的男女之愛指向對自己好的人,這個人因為情感獨特,所以是宇宙中獨一無二可愛的個體。但是,如果這份戀情是不健康的呢?

他們愛上的不是任何個體,而是一種臉譜式的類型人。任何異性個體都不是獨一無二的,而是可以互換的。她們喜歡帥哥而不是吳彥祖,喜歡多金男而不是馬雲。男人同理。當人們無法認同任何一個異性個體,而是認同一個標籤,就會給自己設置一個過高的標準,從而無法看中任何異性個體,從而導致大齡難婚。26

這個標籤後面會隱約藏著一個人,一個不可能的人。(馬翁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可能的人。」)這個人是她/他理想化的戀人,錯過了所以悲傷。

實際上這個理想化的戀人是脫離實際的,並不真正生活在地球上,而是生活在她/他的想像之中。李敖講過一個故事,多年後想回去看看他曾經的夢中情人,於是西裝革履如小男孩般緊張地赴約,結果見到她後「我簡直要逃掉」。

這樣的戀人是相見不如懷念的,因為他們是理想化後的戀人,並不真的存在於地球上。這個戀人只是一個寄托,承載著我們最柔軟最無助最純真的喪失感。

只有少數如小英一樣的人,才有機會知道,得到了那個戀人之後,並不能滿足自己,喪失感依然還在。她和丈夫的故事頗為傳奇。為了和當時的男朋友結合,她不僅要衝破兩個家庭的阻撓,還要過五關斬六將幹掉所有的情敵。當她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這個戀人後,災難就不可避免了:她發現他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樣,於是她要求他變得像她想像中一樣,於是她成了一個情感勒索者、改造者、上帝在家庭中的代理……十年間,她從丈夫身上索要,從兒子身上索要,從女兒身上索要,不斷地索要……

其實那份喪失感,早就存在,從未消失,並不會隨著你得到那個戀人而消失,因為那個戀人也只是喪失感的載體,得到他/她後,喪失感不會消失,而是會轉向另外一個載體或變成另外一種形式。

那麼,這份在這個戀人出現之前早就存在的喪失感,到底來自何處呢?

一個沒從母親那裡得到足夠愛的男人(沒從父親那裡得到足夠愛的女人)也會看到某些讓他們一見就怦然心動的人。他們看到這個人就感到莫名其妙的熟悉,莫名其妙的親切,那是真正的心動。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這個人帶著他母親(她父親)的影子,不管是長相、性格特點還是某些習慣。他們心底深深地知道,要延遲性替代滿足和補償,非這個男人(女人)不可,因為他們(她們)真的好像!但這個邏輯他們是沒有覺知的。

但是這種相似,只是表面的相似,而且往往是缺點上的相似,冷漠、酗酒、有暴力傾向等。比如那個被打斷胳膊的小女孩二十年後,找到的所有男朋友幾乎都是她父親的翻版:高大、強壯、有暴力傾向,有兩任男朋友還都把她打得臥床不起。她說自己最討厭這種男人,但每任男朋友都是如此。無意識動機是很明顯的。

她說自己可以溫暖這種男人的心。但其實她並不偉大,而是有一個很私人的理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至少不願承認。她現在長大了,也許可以征服父親了,而眼前這個男人的所有缺點,都是他的。只要征服了眼前這個男人(不管用什麼手段,包括通過挑動他施暴或自虐讓他覺得自己道德缺失),就能滿足自己。任何其他人,無論你多帥、多有錢、多愛自己,只要沒有暴力傾向(甚至不酗酒),她就沒感覺,嫌棄他沒有哲學層面上或小說中那種帥、有錢和愛。

面對一個男人/女人,和父親/母親一樣有暴力傾向/冷漠,一種既愛又恨的模糊感覺油然而生,性激素開始分泌,焦慮感和刺癢感開始發作,內在的衝動開始躁動……這就是實打實的戀愛的感覺。所以,女人愛上一個男人,往往是愛上他的缺點,而這些缺點作為心動點,只對她一個人有效。而且女人愛得死去活來,趕都趕不走。「壞男孩有人愛」「鮮花插在牛糞上」「有一種愛叫作放手,你偏偏遍體鱗傷也不懂,頭破血流也不回頭」,這都有科學和邏輯上的基礎。

沒被異性父母滿足,就只會對標籤式或父母式的異性(或其反面)感興趣,並把親子關係投射到戀愛關係中去,像要求父母那樣要求戀人。她/他要麼無法愛上個體,要麼企圖從這個男人(女人)身上找回曾經的感覺,贏回曾經輸掉的那場戰爭,並最後再次輸掉。親密關係中的戰爭,都是重複他們和父母親之間的愛恨交織。

為什麼找不到感覺(feel)呢?因為那個人無法激發你兒時的情緒,那些已經化作本能的情緒,性激素一直處於休眠狀態。受傷家庭和受傷家庭的孩子就特別有感覺,健康家庭和健康家庭的孩子就特別有感覺。如果兩個人家庭環境的質量不同,出現了差異,就不會有感覺。

受傷家庭中出來的孩子,最好不要相信自己怦然心動的感覺,因為激活性腺的只是表面相似。而且,父母即使曾經再暴烈,也會對子女懷有本能的愛意,即使以冷漠、拒絕、攻擊的形式出現至少也會有。現在可不同了,兩人不僅很難有共同語言,互相認同,而且沒有親子之愛(哪怕再少),所以必定在新一輪的戰爭中再次輸掉,比第一次更慘。

但是為什麼總有很多病人出現在你的面前呢?英雄都扎堆,神經病也是。如果經常遇到一類人,你特別喜歡,但總是很虐心,你就需要考慮,你的某一些氣質和性格可能有吸引這類人的潛質。如果你看到一個人,覺得她/他對你有莫名的吸引力,那請你先仔細考慮一下,是不是她的冷漠和拒絕感吸引了你,是不是他的暴力傾向吸引了你,或者像你父母一樣「沒有良心」,慣於忽視你的存在……我們天生地被他們吸引,明明很受傷,還要繼續,感覺自己被吸乾了,仍然要貼上去,因為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第一次戀愛對象的影子。性腺激活了,感覺是真實無誤的。

當人真的無法從父親那裡得到足夠的認同,還會發生一件事,他們會特別注重哥們兒義氣,俗稱「仗義」,付出過多的友情就注定會被朋友背叛。他們把最真摯、深刻的情感,分給了很多人,而這些過多的人中,一定會出現一個或一些人無法感同身受,尤其是遇到金錢糾紛的時候。所以仗義的人最終一定會遇到一個專門利用這份不平等情感的人,並被背叛。

父母這種精神上的存在,還可能會被一個或多個長輩替代,導師、師父、姑姑、哥哥……他們都會填補缺失的父母的位置。與導師、師父、姑姑、哥哥之間,會有真正的父子母女之情,填補人心裡那個洞。但找到這樣的載體真的很難,所以真可謂「緣分」了。

其他還包括另一些比較虛的替代品,比如上帝。你不是缺乏父愛嗎?教會裡有天父、神父、教父和代父,只要隨便哪個被你認同,你就能得到療愈。你不是缺乏母愛嗎?聖母會用她無限的溫柔包容你,教會裡還有很多年長的修女,都很溫柔、善良,最適合做母親。你不是缺乏親情嗎?教會裡有很多的弟兄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