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 > 隱瞞真相 >

隱瞞真相

謊言通常分為兩種:白色謊言和黑色謊言。所謂黑色謊言,就是徹頭徹尾地撒謊,敘述的情況與現實完全不符;所謂白色謊言,其本身或許能反映事實,卻有意隱瞞大部分真相。被冠以「白色謊言」的頭銜,不意味著脫離了謊言的實質,並值得原諒。政府利用審查制度使人們無法瞭解真相,就是一種白色謊言——通過這種白色謊言欺騙民眾的政府,並不比直接撒謊的政府更加民主開明。患者隱瞞大量透支銀行存款的事實,對於治療產生的妨礙,和直接撒謊一樣嚴重。隱瞞部分真相,可能讓人覺得無關緊要,所以白色謊言是最常見的撒謊方式。另外,由於白色謊言不易察覺,其危害甚至遠遠超過黑色謊言。

與黑色謊言不同,白色謊言常被認為是善意的謊言,戴著「不想傷害別人感情」的面具,更容易得到社會的寬容和認可。儘管我們抱怨人和人之間缺乏真誠——譬如父母對孩子的許諾就常常是白色謊言——但在許多時候,白色謊言卻被認為是愛的體現。有的夫妻彼此尚能坦誠相待,卻無法以同樣的姿態對待孩子。他們隱瞞大量事實,比如吸食大麻,夫妻不和;因孩子的祖父母專橫跋扈而心懷憎恨;經醫生診斷,患有嚴重的心理失調;進行高風險的股票投機;隱瞞銀行存款的數額……類似這樣隱瞞真相的行為,被看作是為孩子著想,實際上,這樣的「保護」沒有任何效果。孩子早晚會知道,父母喜歡吸食大麻,經常吵架;他們的祖父母與爸爸媽媽關係不和;媽媽凡事神經過敏;爸爸做股票生意,賠得一塌糊塗。父母的白色謊言不是對孩子的保護,而是對孩子權利的剝奪,讓他們無法瞭解到有關金錢、疾病、毒品、性、婚姻、父母、祖父母及其他方面的真實情形。孩子接觸的不是誠實的「角色榜樣」,而是掩飾、隱瞞和怯懦。父母以上述方式保護孩子,或許出自對孩子的愛,但方式本身完全是錯誤的。大部分父母會以「保護」做幌子,來維護家長的權威,避免孩子發出挑戰,其潛台詞是告訴孩子:「聽著,你要乖巧些,不要隨便打聽大人的事。讓我們自己來解決吧,這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有些事你最好不要瞭解,這樣你才會有安全感。」「爸爸媽媽的情緒出現異常,你沒必要知道原因,這樣我們彼此才能相安無事。」

有時候,我們追求絕對誠實的願望,可能與孩子需要保護這一事實發生矛盾。比如,你和配偶婚姻美滿,偶因吵架而冒出離婚的念頭,這是很正常的事。假如婚姻果真出現危機,孩子終會察覺,即使不告訴他們,他們也會感受到潛在的威脅。但如果你們某晚吵過一架,第二天就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昨晚吵架了,而且想到了離婚。不過你們放心,我們眼下不會那麼做。」這也會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心理醫生在治療初期,同樣不應該輕易對患者說出結論,因為患者可能並未做好準備。在我的實習期第一年,一位男患者給我講了他做的一場夢,他的夢境暗示他對可能成為同性戀者而感到焦慮。我為了表現專業水準,也為了使治療取得進展,就直接告訴他:「你的夢表明你擔心自己有同性戀傾向。」他立刻緊張起來,之後的三次接診,他都沒有出現。我花了相當大的努力,還加上一點點運氣,才說服他繼續治療。後來進行的20次治療,給他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好處——儘管我們以後再未提及同性戀這一話題。他在潛意識裡感到焦慮,不意味著他已經自覺做好準備,可以公開地同我探討個人隱私。我把觀察結論告訴他,對於他沒有多少好處,甚至是莫大的冒犯。我使他喪失了就診的勇氣,這對醫生而言,完全是一種失敗。

對於想進入政治和企業高層領域的人而言,有選擇地保留個人意見極為重要。凡事直言不諱的人,極易被上司認為是桀驁不馴,甚至被視為「搗亂分子」,是對組織和集體的威脅。要想在組織或集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要注重表達意見的時間、場合和方式。換句話說,一個人應該有選擇地表達意見和想法。當然,出於忠於事實的考慮,我們渴望直抒胸臆,而不是遮遮掩掩,這就使我們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我們擔心禍從口出;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想違背誠實和公正的原則。二者之間幾乎沒有迴旋的餘地,我們很難取得理想的平衡,這的確是高難度的挑戰。

在日常交往中,我們有時要開誠佈公,有時則要抑制傾吐想法和感覺的慾望。那麼,怎樣做才不致違背忠於事實的自律精神呢?我們應該採取如下原則:首先,永遠不要說假話,避免黑色謊言;其次,要牢牢記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者出於重大道德因素的考慮,否則,不說出全部真相就等於說謊;第三,不可因個人自私自利的慾望,例如滿足權力慾、刻意討上司的歡心、逃避修訂心靈地圖的挑戰等等,而將部分真相隱瞞下來;第四,只有在對對方確有好處的情況下,才能有選擇地隱瞞部分真相;第五,盡可能忠實地評估對方的需要。這是一件極為複雜的工作,只有以真愛為出發點,才能做出恰當的評判和選擇;第六,評估的要領在於,對方能否借助我們提供的事實獲得心靈的成長。最後一點需要銘記在心的是,我們通常會低估而不是高估別人運用事實使心靈獲得成長的能力。

上述原則的履行十分艱難,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這個過程是達到自律所必須經歷的。很多人懼怕其中的痛苦,寧可選擇有限的誠實和開放,這等同於生活在封閉狀態中,不敢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地圖呈現給世人。自我封閉儘管表面上容易,卻會讓我們付出慘痛的代價。以開放的心態和積極的努力,不斷修訂人生地圖,才能使我們的心靈獲得成長。這樣的人因為從未說過假話,所以他們可以充滿自信地告訴世人,自己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是啟迪和澄清,而不是困擾,並以此為榮。最終他們會獲得完全的自由,不必苦於每日的東躲西藏。與過於封閉的人相比,開放的人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更美好的人際關係。他們開誠佈公,不必文過飾非,因此少了很多憂愁和煩惱。他們不需掩飾過去的假象,不必編造更多的謊言來掩蓋過去的謊言。一個人越是誠實,保持誠實就越是容易,而謊言說得越多,則越要編造更多的謊言自圓其說。敢於面對事實的人,能夠心胸坦蕩地生活,不必面臨良心的折磨和恐懼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