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對謊言 > 第4章 惡,總是出現在需要愛的地方 >

第4章 惡,總是出現在需要愛的地方

我一再強調,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這個定義告訴我們,愛的最終目的,是自我完善。要實現自我完善,就要找到自我,如果連自我都找不到,還怎麼談完善自我呢?在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中,父母給予孩子愛,是為了讓孩子成長為獨立自主的人,而不是依賴父母的人。愛是一種關心,而不是控制。在比利和魯克最需要關心的時候,得到的卻是控制。這種控制使他們無法形成完整的自我界限,只能導致自我的淪喪。換言之,在比利和魯克最需要愛的時候,得到的卻是惡。

惡,總是出現在需要愛的地方。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愛,常常得到的卻是惡。同樣,婚姻關係中需要愛,常常出現的也是惡。在充滿愛的夫妻關係中,丈夫愛妻子,就不會去控制妻子,他不會干涉妻子作為獨立個體的自由,更不會把妻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與此同時,妻子也不會過分依賴丈夫,雖然她需要丈夫的關心和呵護,但卻有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樣的愛會給雙方獨立成長的空間,不會讓人感到壓抑和窒息。關於夫妻之間的愛,紀伯倫說:

你們的結合要保留空隙,

讓來自天堂的風在你們的空隙之間舞動。

愛一個人不等於用愛把對方束縛起來,

愛的最高境界就像你們靈魂兩岸之間一片流動的海洋。

倒滿各自的酒杯,但不可共飲同一杯酒,

分享麵包,但不可吃同一片麵包。

一起歡快地歌唱、舞蹈,

但容許對方有獨處的自由,

就像那琴弦,

雖然一起顫動,發出的卻不是同一種音,

琴弦之間,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各不相擾。

一定要把心扉向對方敞開,但並不是交給對方來保管,

因為唯有上帝之手,才能容納你的心。

站在一起,卻不可太過接近,

君不見,教堂的樑柱,它們各自分開聳立,卻能支撐教堂不倒。

君不見,橡樹與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陰影中成長。

夫妻之間真正的愛,不是樹纏籐,也不是籐纏樹,而是彼此獨立、心心相印。這樣的愛能不斷拓展雙方的自我界限,讓彼此的心靈都獲得成長。相反,如果一方把自己的自我依附於另一方,或者一方極力要控制另一方,這就不是愛,而很可能產生惡。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夫妻常常打著愛的旗幟不給對方保留空隙,他們把彼此的自我相互重疊,讓對方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中,從而讓對方感到壓抑和窒息。實際上,這些夫妻之間沒有真正的愛,更多的是控制和操縱,他們的關係是一種壓制和被壓制、奴役和被奴役的關係。下面的案例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