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神秘的榮格 > 第二節 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性問題 >

第二節 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性問題

榮格的心理學理論中有許多色彩神秘的東西,對此我們已經在前面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在這裡我只是想進一步論證,在他率先進行的這些心理學考察的課題範圍內,榮格起到了先驅作用,神秘現象便是其中一例。榮格勇敢地向世人宣稱,所謂神秘現象是同樣可以進行科學研究的。集體潛意識不是很神秘嗎?榮格對它進行了不屈的探討,把它看作人類進化發展的精神遺跡,是經過許多世紀反覆經驗的結果所積累起來的遺跡。經過榮格和許多人的研究,集體潛意識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承認,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的證明。神秘的東西之所以神秘,是因為人們對它還沒有正確的認識。由於榮格所研究的是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屬於科學邊界以外的領域,因此就他所處時代的哲學氣候來說,他是走在時代前頭的。榮格堅持認為,任何心理的產物,無論是可觀察的行為還是主觀現象(例如夢)都是合理的科學考察對象。決定科學與否的因素不是研究的課題,而是研究的方法。

我們相信,每門科學都有一個最終之謎:生物學的最終之謎是生命,物理學的最終之謎是光的本質,而化學的最終之謎則是物質的本質。對心理學來說,它的最終之謎是心靈。沒有任何一位生物學家堅持必須先確定生命的概念,然後才能著手研究生物現象。同樣,心理學家也不應該先確定心靈的概念,再來研究心理現象。在這一點上,榮格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他沒有沿著西方科學心理學所規定的研究方向,而是獨闢蹊徑地在他自己的研究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儘管他的研究還不是最終的結論,但他為探索人類心靈之謎所付出的努力應該得到人們的讚賞。

榮格承認,「所有的心理學——(他)自己也包括在內——都具有主觀表白的特點」,[1]因此他早就提出要注意「實驗者偏見」。所謂「實驗者偏見」是指實驗者個人的心理因素在研究過程中對實驗本身所產生的影響。它類似於19世紀初天文學上發現的「人差方程式」。1796年,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觀測站的馬斯基林(Maskelyne)就是因為觀測星體通過天文望遠鏡的時間與他的助手不一致,因而一怒之下辭退了這位助手。後來,更多的天文學家們發現,在對一顆星體在極短的瞬間經過天文望遠鏡的測鏡網時的觀察做估算時,天文學家們的觀測結果不盡相同。他們將這種差別歸因於人的心理過程,即人的個別差異對觀察數據的影響。1823年,天文學家貝塞爾在比較了自己和另一位天文學家觀測7個星體之後的數據,計算出兩人的平均誤差為:A-B=1.223秒,這個公式就被人們稱為「人差方程式」。現在,關於個別差異的觀點已經被絕大多數心理學家所接受,就是那些為杜絕實驗者主觀性產生的影響而盡全力設計並施行控制的心理學家,也不得不承認,實驗的可靠性由於個別差異的存在而大打折扣。

關於個別差異的問題,人們是經過幾百年的時間才終於認識到的。那麼,對於榮格提出的很多理論假設,人們更是眾說紛紜。從1902年榮格提出情結理論開始,已經過去了100年。榮格提出了很多令人困惑而又著迷的理論設想,他提出的集體潛意識、原型、煉金術、夢的分析、宗教、占卜、星相學等概念,至今仍被許多人認為是神秘莫測的。榮格也因此而經常被人們指責為神秘主義者。但是,歷史發展的實踐已經證明,榮格的理論並不是信口雌黃,他用自己的臨床觀察和科學探究的精神向人們證明,這些心理現象是確實存在的,現代心理學之所以把它們拒之門外,是因為它的研究取向的片面性。榮格不反對實驗研究,但他強調實驗必須與經驗研究相互印證,因為人不是任人宰割的動物,人的心理上任何細微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實驗結果的失敗。現在,心理學家們終於認識到實驗者偏見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人們還清楚地看到,這種偏見可以無意中影響人類的被試。或許再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榮格的其他理論會逐一地得到科學的驗證。到那時我們就可以說,榮格為探討人類心靈的奧秘所做的開創性研究必將載入人類歷史的偉大史冊。

當然,榮格的理論也並非盡善盡美。他的許多理論觀點確實是他自己靈感的啟發,他的內傾直覺型的人格類型使他經常提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論點。在無法進行重複驗證的情況下,人們只好認為,這些都是榮格的主觀臆斷,是缺乏科學證據的神秘猜想或假設。另外,我們已經發現,榮格提倡的是一種內心修煉式的心理學研究,這就不能不使他的研究脫離社會生活。他雖然是想用所謂「精神的」宗教來取代傳統的宗教,但是,他忽略了造成現代人精神危機的社會現實,因而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說明人類心理的真正起源。


【註釋】

[1] 《榮格全集》英文版,第4卷,第7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