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神秘的榮格 > 第一節 榮格的生平與思想發展 >

第一節 榮格的生平與思想發展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於1875年出生在瑞士康斯坦茨湖南岸一個名叫凱斯維爾的小鎮。他的父親約翰·榮格是瑞士新教教堂的專職牧師,但同時又是一個非專職的古典文學愛好者和東方宗教的研究者。榮格的叔叔、伯伯以及外祖父也都是牧師。生活在這樣一個宗教氣氛非常濃厚的家庭裡,榮格的思想受到強烈的感染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榮格學說中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氣氛與這種家族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但是,對他的職業選擇和人生道路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他的祖父老古斯塔夫·榮格。他的祖父是一位出生於德國的醫生,為了逃避當時德國政府對主張統一德國的一部分大學生的政治迫害,老榮格先逃往普魯士,後轉往瑞士。1882年老榮格被聘為巴塞爾大學外科手術教授,後來又在巴塞爾創辦了第一座精神病院和弱智兒童療養院。可以說,他對小卡爾·榮格選擇醫生這個職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榮格4歲時,他的父親被派往一個新教堂去做牧師,於是他們舉家遷往榮格母親的誕生地——位於巴塞爾郊區的克萊恩——許寧根。在這裡,榮格開始接受學校教育。由於個人氣質和家庭氣氛的影響,榮格的性格比較孤僻,但他卻是一個充滿了幻想和豐富想像的孩子。他小時候曾患過嚴重的焦慮症,這使他體驗到許多神奇的夢和幻想,也使他很早就親身體驗到神經官能症。榮格的母親埃米麗·普雷斯沃克·榮格身體很不好,但卻是一個熱心腸的女人。她經常給榮格讀歌德的詩,也經常拿一本畫有印度佛像的小畫書給他看。通過這本小畫書,榮格很小就開始接觸到東方宗教及其神話故事,這對他後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影響。而榮格的父親雖然是個牧師,卻曾一度對宗教產生過理智的懷疑,他與小榮格經常對上帝的某些看法和體驗發生衝突。父子之間雖曾試圖進行思想交流,但始終沒有獲得充分的相互理解,因而經常發生爭吵。榮格童年期間的這些生活經歷、家庭影響以及他本人內向、孤僻、直覺型的人格特質,使他愈發強烈地把自己封閉在只有他自己才能體驗到的令人愉快的想像世界中。

榮格在6歲時,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拉丁語。他是一個智力上早熟的孩子,加上性格孤僻,所以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經過長期不斷地學習,他不久便能熟練地閱讀很少有人通曉的古典書籍。在十幾歲時,除廣泛閱讀過許多宗教方面的書之外,他也讀過歌德的《浮士德》以及經院哲學家的著作,他還研究過古希臘哲學家以及近代哲學家如柏拉圖、黑格爾、康德、叔本華等人的著作。後來在巴塞爾大學,他又對尼采的著作和思想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除對哲學和宗教感興趣之外,榮格對自然科學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動物學、古生物學、考古學和地質學尤為喜愛。早在大學預科和巴塞爾大學期間,他就被考古這門職業所吸引,但是,不久他就意識到他上不起開設這門課程的大學,而且這項職業也不能向他提供豐厚的經濟回報。他想選一門既能保持他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又能使他過上優裕生活的專業,而醫學正好符合這兩個要求。1895年春,榮格被巴塞爾大學錄取,經濟上由他的父親提供資助,他在巴塞爾大學也能獲得一定的生活津貼。但是第二年他的父親不幸病逝,榮格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只好通過從事各種課餘工作以繼續他的醫學學習。

醫學課程也包括精神病學這門課,但榮格最初對這門課並不太感興趣。直到最後一年,有人推薦他讀了克拉夫特-埃賓(Krafft-Ebing)的《精神病學教科書》之後——這本書的第一章就使他的心靈受到了一種強烈的震動——他的研究興趣才開始向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方面轉移。因為此時他已經認識到,精神病學這門學科是把他的哲學興趣與他對自然科學的熱衷結合起來的一條途徑,是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的唯一學科。

對於榮格所做的這種選擇,榮格的老師們都感到很奇怪,因為在當時,人們對精神病和心理疾病的本質瞭解甚少,也普遍瞧不起從事這門學科的醫生,他們認為這是一門荒唐的職業,精神病醫生也和他們所治療的病人一樣古怪而又不可理喻。但是,榮格卻對此矢志不移。

榮格選擇精神病學這門專業的原因,除了榮格本人的學術興趣之外,也與他所經歷的一些神秘體驗和個人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我們知道,榮格生活在一個宗教氣氛濃郁的家庭中,早在童年時代,家庭生活的許多事件就常常在他的夢、幻想和神秘體驗中,並以某種潛意識的形式顯現出來。而且每當他面臨重大選擇時,這些潛意識活動常常在他的心靈中起到某種啟示作用,使他對這種現象始終充滿了好奇和強烈的探求慾望,而研究精神病人正好可以滿足他的這種精神追求。

在醫學院學習的最後一年,榮格在家裡經歷的兩次神秘事件使他對人類在當時還無法解釋的神秘自然現象發生了強烈的興趣。第一次神秘事件發生時,榮格正在自己的房間裡學習,突然他聽見隔壁廚房裡傳來一聲巨響,彷彿是有人用槍射擊的聲音。榮格急忙跑進廚房,發現他的母親呆呆地站在餐桌旁發愣。榮格仔細一看,原來是家裡那個已有70年之久的胡桃木餐桌從邊緣到中心裂開了一條縫,但奇怪的是,這個裂縫並不是在榫頭或接縫處,而是順著堅固的木質斷裂的,而且這種斷裂又顯然不是由於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導致的,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現象使榮格百思不得其解,而他那神經質的母親則低聲地說,一定要有什麼事情發生了。

第二次神秘事件是在第一次神秘事件發生兩周之後。那天晚上,榮格一回家就發現全家人都沉浸在極度不安的狀態之中。原來,他的母親、妹妹和女僕當天下午聽到廚房裡傳來一聲巨響,但是,大家找來找去都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現象,因而深感不安。榮格又仔細檢查了整個房間,最後他發現放在碗櫥裡的一把餐刀斷裂成為四片,而且正好散落在碗櫥的四個角上。榮格把斷裂的餐刀拿出去給一位刀匠看,刀匠認為「這是一把好刀,鋼材沒有問題,一定是有人不知用什麼辦法把它一點一點地折斷了」[1]。榮格詢問了很多人,但誰也無法合理地解答餐刀突然斷裂以及碎刀片如此分佈的原因。這次事件同樣給榮格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始終保留著這把餐刀的碎片並把它們作為這次神秘事件的證據。

在這些事件發生幾個星期之後,又一件事進一步增強了榮格對心靈學問題的關注。榮格在每個星期六晚上都要到親戚家參加所謂的降神會。他觀察到降神會上有一個文化程度很低、年僅15歲的小姑娘,她在精神恍惚的狀態中能產生某些幻覺並接受所謂的巫術信息,產生通靈現象,而且在這種狀態下,她能說出高雅的德語而不是她常說的瑞士方言。榮格後來認為,這種恍惚狀態實際是人的一種本能,是人類潛意識在特定情況下發揮作用的結果。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裡,榮格多次參加這種降神會,並對這個小姑娘的活動做了詳細記錄。這些記錄便成為他1902年發表的博士學位論文《論所謂神秘現象的心理學和病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2]。

榮格是在1900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同年12月他被任命為蘇黎世大學伯格爾斯精神病院的助理醫師,這所醫院是在歐洲久負盛名的公立精神病醫院,著名精神病學家尤金·布洛伊勒(Eugen Bleuler)就是這所醫院的首席精神病專家和院長。榮格為來到嚮往已久的蘇黎世而感到高興,也為自己能在布洛伊勒領導下從事他所喜愛的精神病學研究而感到慶幸。兩年後(即1902年),他的博士論文發表,同年他被任命為該院的高級醫生和蘇黎世大學的精神病學講師。他後來在博士論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基本觀點,即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趨向「精神整體性」(to-tallty of the psyche)的自然的先天傾向。

1902年冬至1903年初,榮格來到巴黎,跟隨法國精神病學家皮埃爾·讓內(Pierre Janet)學習了一段時間。讓內是「第一個建立起動力精神病學新體系以試圖取代19世紀精神病學體系的專家」[3],他對榮格的影響是很大的。後來榮格在他的自傳中指出,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有三位導師:第一位是布洛伊勒,榮格從他那裡學到了觀察各種形式的幻覺和精神錯亂的方法;第二位是讓內,從他那裡榮格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心理病理學知識;第三位則是弗洛伊德,是弗洛伊德指引他走上了精神分析的道路。

1904年,布洛伊勒讓榮格進行字詞聯想測驗(wordassocia-tion test)以發現導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榮格由此而開始帶領一些同事進行這項研究(詳見後文)。經過幾年的實驗研究,榮格發現,被試在對刺激詞進行反應時經常出現不規則變化。榮格認為,這些不規則變化是由於他們在意識中所不能接受的一些情感上的聯想群引起的,榮格用「情結」來說明和解釋這些聯想群。現在,「情結」一詞已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日常術語,字詞聯想測驗使他獲得了穩固的國際聲譽。1909年,美國克拉克大學校長斯坦利·霍爾(Stanley Hall)曾特邀他和弗洛伊德赴美演講,他還為此而獲得了該校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

榮格在字詞聯想測驗方面的工作促進了他和弗洛伊德的交往和友誼,但後來由於理論觀點的分歧和其他原因,最終導致他和弗洛伊德關係破裂。關於兩人之間的交往和關係破裂,我們將在下一節詳細評述。

1903年,榮格與艾瑪·羅森巴赫(Emma Rauschenbach)結婚,他們生了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艾瑪終生密切配合榮格的工作,成為他忠實的生活伴侶和科學事業的合作者。

與他早年在醫院和大學的同事一樣,榮格在伯格爾斯精神病院工作期間也開私人診所,結果門庭若市,這既給他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又擴大了影響力,但也十分花費時間。1909年,榮格索性辭去他在醫院的職位,1913年,他又辭去了大學裡的工作,專心進行分析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心理治療。

榮格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之後的6年時間(1913~1919年)裡,雖然他的生活表面上看起來一如既往,但他實際上正沉浸在一種強烈的自性探索和深刻的內省時期。他稱之為「內部不確定性」或「定向障礙」階段,美國分析心理學家亨利·艾倫伯格(Henri Ellenberger)把這種體驗稱為「創造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榮格在此期間花費大量時間研究自己的夢和幻覺,並且盡可能以日常生活的語言來理解和解釋這些夢和幻覺的意義。榮格在此後創立的分析心理學,其中有許多基本觀點都和這一段時期的反思有關。他說:「我所有的研究工作,我所有的創造性活動,都來自於1912年開始的那些夢和幻覺……我在之後所完成的一切早已包含在它們之中,雖然它們最初只是以情緒和意象的形式出現的。」[4]榮格從自己的夢和幻覺中發現了人的精神現象的歷史基礎,在他看來,這種基礎並不存在於弗洛伊德所研究的個體潛意識之中,而是存在於具有更深刻內涵的人類集體潛意識之中。可以說,榮格理論中最有影響的集體潛意識學說就是在這時開始出現的。從1919年開始,他的創作潛能被充分展示出來,他撰寫了大量關於人的個性、象徵、神話、煉金術、宗教和心理學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其中大多數都是以個人隨筆的形式寫的。這些著作最終都被收集在《榮格全集》之中。

經過幾年的自我分析和思索,榮格開始從個人的陰影中走出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的萌芽開始在他心中醞釀。早年他曾多次到美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地旅遊,遊歷為他增長了不少見識。從20世紀20年代起,榮格開始更廣泛地接觸原始部落來研究原始民族的心理學。我們認為,榮格這時已開始把強烈的個人靈魂探索和不屈不撓的經驗科學研究結合起來。1920年,榮格到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遊歷,1924~1925年期間他考察了美國新墨西哥州等地的印第安人居住地,1925~1926年期間他考察了肯尼亞的阿爾貢山區的土著居民,後來他還專程考察了埃及和印度的東方宗教。通過這些遊歷及對各國風土民情的瞭解和比較研究,他發現,現代西方人的潛意識心理和原始人的神話與崇拜的某些心理表現形式,有著驚人的類似性。在1931年他寫的《古代人》一文中,榮格說:「每一位文明人,不論其意識的進展如何,其心靈深處仍然保有古代人之特徵。」[5]正是通過這些考察和遊歷,榮格對現代人與古代人、東方人與西方人的心理進行了獨特的比較分析,才發現了現代人內心所具有的原始民族的心理特徵。他的《尋求靈魂的現代人》(Moder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分析心理學的貢獻》(Contributions to Analytical Psychology)等著作,就是這一時期的思想傾向和理論觀點的集中體現,他的人格結構和集體潛意識學說也在這些遊歷和考察中得到了進一步證實。他明確指出:「心理結構的理論不是來自童話和神話,而是植根於醫學心理學的研究領域,植根於在這一領域中進行的經驗主義的觀察之中,它只是間接地通過比較象徵的研究,在遠離普通醫療實踐的領域中獲得了進一步證實而已。」[6]

在蘇黎世,榮格經常舉辦研討班,分別用英語和德語講課。

這些研討班的學生以及接受過榮格分析的人和他的一些同事,大都來自英國、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其中有不少人成了第一代榮格分析心理學家。榮格舉辦的研討班和對這些未來的分析心理學家的管理,成為1948年在蘇黎世建立的榮格學院的基礎,榮格擔任該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時至今日,該學院一直堅持招收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習分析心理學的學生,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學者也到該學院學習,有的還獲得了博士學位。

由榮格所開創的分析心理學目前已得到許多國家的公認,在歐洲許多國家、美國以及南美洲、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建立了不少榮格學院,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雜誌宣傳和評介榮格的分析心理學,1955年在倫敦發行的《分析心理學雜誌》便是其中的一本。在榮格去世之後建立的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更是聚集了一大批旨在研究和發展榮格心理學思想的國際學者。在現代西方學術界乃至在我國學者中,人們對榮格學說的興趣仍然有增無減,由此亦可看到榮格思想的魅力。榮格的最後一部著作是《榮格自傳:夢、記憶和思考》(Memories,Dreams,Reflections),這是他死後出版的一部自傳性著作,本書是在他忠心耿耿的秘書安妮拉·雅菲的幫助下完成的,雅菲成為榮格晚年必不可少的朋友和助手。1961年6月6日,榮格在他生日的前幾周病逝於瑞士的庫斯那赫特,享年86歲。


【註釋】

[1] 霍爾等著,馮川譯,《榮格心理學入門》,三聯書店1987年版,第12頁。

[2] 榮格於1895年進入巴塞爾大學學習,1900年獲該校醫學博士學位。1902年,他獲蘇黎世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3] H.F.Ellenberger,The discovery of the unconscious.New York:Basic Books,1970.

[4] 《榮格全集》英文版,第4卷,第36頁。

[5] 榮格著,黃奇銘譯,《現代靈魂的自我拯救》,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193頁。

[6] 《榮格全集》英文版,第9卷,第1分冊,第2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