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神秘的榮格 > 第一章 榮格與分析心理學 >

第一章 榮格與分析心理學

榮格心理學又稱分析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是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開始形成並逐漸發展起來的。但是,其早期雛形卻是在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中初現端倪的。在這篇論文中,榮格對「情結」(complex)和「個性化」(inpiduation)概念進行了最初的探討,這兩個概念為他後來提出「集體潛意識」概念奠定了基礎,也成為他的人格心理學理論的核心。

分析心理學與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論有密切關係,但是,這兩種理論體系又有很多不同之處。榮格曾是弗洛伊德的親密同事與合作者,但榮格並不是弗洛伊德的學生。弗洛伊德曾有心把他培養成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由於兩人嚴重的理論分歧,榮格於1914年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就是分析心理學。

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最大貢獻是他提出的集體潛意識理論。所謂集體潛意識是指人類世世代代遺傳下來的「民族心理積澱」。它潛藏在人類心靈的深處,而且常常以各種原型、象徵的形式在人類生活中表現出來。在榮格提出的幾十種原型中,「自性」(self)[1]是一個最核心的原型,是一種起統攝作用的整體人格,其作用是把其他原型以及這些原型在意識和情結中的表現形式,都吸引到它的周圍,在自性的引導下,它們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最終使人格達到最完善的統一。榮格認為這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畢生所力求達到的目標,人們為實現這個目標的所做的一切,就是「自我實現」;人類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就是「個性化」過程。

榮格提出他的集體潛意識理論,絕非空穴來風、無因而至。我們知道,19世紀的歐洲正處在一個對心理現象充滿濃厚興趣的時代,許多哲學家、神學家、生理學家、神經症和精神病學家都從不同角度思考著決定人類行為的根本因素和導致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甚至在文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論文中,人們也對心理疾病和精神病理學進行過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在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也時常包括所謂神秘體驗和夢的研究。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榮格深受他所處時代流行的理智氣候和社會興趣的影響,儘管他對此並不完全贊同,而是多有批評之詞。他不僅諳熟古希臘和羅馬哲學家以及大主教的神學傳統,而且非常精通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及哲學家的思想和學說,對康德、叔本華、尼采等理性主義哲學家的思想更是推崇備至。在科學研究方面,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列維-布留爾(Levy-Bruhl)的原始思維學說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他和弗洛伊德親密合作的日子裡,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又使他受益匪淺。另外,榮格從小所受的家庭宗教影響、童年的生活體驗、對許多原始民族生活的實地考察、他自己的醫學實踐以及他對精神病人和神經症患者的心理治療,都使他深刻認識到,人格只有在朝向自我實現的追求中才能得到完善,自性只有在個性化過程中,才能最終得到完滿實現。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榮格的生平和思想發展歷程,從中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這位思想大師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基礎。


【註釋】

[1] "self"一詞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中,很容易和「ego」(自我)相混淆,為便於區別,本書把「self」譯成「自性」,把「ego」譯為「自我」。但將其他心理學家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self」仍譯作「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