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麼 > 花錢給自己,不如送點禮 >

花錢給自己,不如送點禮

By 琦跡517

經驗說:吝嗇者是鐵公雞,對自己都這麼摳門,更甭指望他給別人花錢。
實驗說:雖然對自己不捨得花錢,但是在給別人花錢方面,吝嗇者也許沒那麼吝嗇。

吝嗇者是鐵公雞,對自己都這麼摳門,更甭指望他們給別人花錢。其實在買禮物方面,吝嗇者一點兒也不比揮霍者更吝嗇,因為他們把買禮物看作是一種投資。吝嗇的人只不過是有錢用在刀刃上。

一個艱難的選擇

親愛的讀者,當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剛剛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在聖誕節之前,我們將派出本公司最吝嗇的鐵公雞與最揮金如土的揮霍者分別向您送出一份禮物。現在,請允許我誠懇地問您一個問題:您認為哪一位送您的禮物會更貴重些?

如果不出意外,你會選擇揮霍者。顯而易見揮霍者的禮物會貴重些,難道還指望鐵公雞拔毛?

然而,直覺總是欺騙著我們這些天真的少年,科學卻剛好站在了「顯而易見」的對立面: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市場營銷學教授斯科特·裡克(Scott Rick)還了吝嗇者的清白——研究證明,揮霍者與吝嗇者在送禮上的支出往往是相差無幾的。

這也許和金剛鑽與鉛筆芯是同一種元素構成的一樣讓人難以置信,但科學還是努力給你一個合理的解釋。

「心痛」的研究

裡克還是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生時,就和同事開發了一種「揮霍一吝嗇者」的量表,用以衡量消費使人產生的「心痛感」,並且可以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去觀察揮霍者與吝嗇者大腦對心痛感的不同預期模式。

得益於這些技術與設備的支持,研究者瞭解到,揮霍者與吝嗇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放大花錢帶來的痛苦的能力上——讓揮霍者和吝嗇者想像花50塊錢買一杯水的痛苦,也許揮霍者只是覺得要能加片檸檬就更好了,而吝嗇者一定會痛苦地大呼:我買的不是水,是心痛的感覺!而揮霍者與吝嗇者最沒有區別的地方,就是表現在減少花錢帶來痛苦的能力上——在這一點上他們都很拙劣。斯科特指出,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時能減少花錢的痛苦(也許是因為他們把給別人花錢看作是一種投資),但由於揮霍者在理財方面的「低能」,他們購買禮物時的心痛並沒有減輕多少(可能是因為他們意識不到送禮是投資),而是和吝嗇者平時作出消費的決定時一樣痛苦。但是,對吝嗇者來說,買禮物的必要性往往能戰勝這種痛苦,讓他們最終作出購買禮物的決定。

最終,過完聖誕節前的購物季,揮霍者與吝嗇者往往在禮物上花費了差不多的金錢,也忍受了幾乎相同的花錢時的痛苦,而這在我們是無法想像的。

裡克還指出,當購買的東西是可以選擇的時候,花錢的痛苦最能影響花錢的數額。另外,別人的眼光也會影響吝嗇者和揮霍者的消費行為,比如,假如聚餐與看電影被認為是一種可以維護親密關係的投資,那麼,吝嗇者也會願意花費更多的錢在這些方面。

舉一反三

裡克的研究對象是美國人,也許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的研究結果並不一定完全適用,但我們依然可以有所借鑒,尤其是在聖誕節近在咫尺的時候。為此,本人根據斯科特·裡克的研究報告,再結合自己多年沒收到過聖誕禮物的豐富經驗,在這裡隆重推出「果殼聖誕收禮指南」,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果殼收禮指南

1.寄聖誕賀卡的時候,千萬別忽視了那些平時摳門的朋友,因為研究證明,在聖誕節,他們會和揮霍者一樣大出血!用一張賀卡換一份禮物,還不值嗎?
2.告訴要送你禮物的朋友、家人你想要什麼。讓他們選擇會讓他們很痛苦的,還是早點給他們「判刑」吧! (尤其是女朋友要明確告訴男朋友自己想要什麼,決不允許回答:隨便、都行、你說了算……)
3.不斷向你的朋友強調,送禮是維持朋友親密關係必不可少的環節,不斷向他人灌輸你是一個禮尚往來的好朋友的形象,努力讓別人產生看到你就有給你送禮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