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麼 > 決定掏錢前,你的大腦在幹嘛 >

決定掏錢前,你的大腦在幹嘛

By 趙紫凌

經驗說:一分價一分貨,我是理性消費者。
實驗說:面對精緻的包裝和吐血的價格,你還是會被誘惑的。

買還是不買?這是大腦腹側紋狀體和杏仁核之間的鬥爭,更是你的理智與精美包裝和吐血價格之間的較量。怎麼辦?三,思而後買,拉大你與商品的心理距離,便能看到問題的本質。

每個人都會經常面對決策。你有多大概率在決策中被誘惑呢?

古典經濟學堅信,人在交易當中是理性的。然而,經濟危機卻始終得不到合理的解釋。當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人們的行為和神經之後,才明白為何你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往往會魂不守舍了。

決定掏錢之前,你的腦袋在幹嘛?

站在玻璃展櫃前,你一邊看著美麗的鑽石項鏈,一邊琢磨著它的價格。此刻,激烈的思想鬥爭就在你大腦中的腹側紋狀體和杏仁核之間展開了。

腹側紋狀體專門為你考慮收益。它告訴你:「睜大眼睛看看吧,那鑽石項鏈是多麼美麗、奢華、高雅!一旦擁有它,你將得到無上的滿足!買下它!戴上它吧!」

杏仁核則專門為你計算成本。它提醒你:「那鑽石項鏈好貴啊,要花掉你好多個月的工資哦!一旦買下它,你就要節衣縮食好長時間呢!別買了,千萬不要打開錢包啊!」

然後,它們倆相互對立的信號就像「吹著喇叭的喇嘛和提溜著塔巴的啞巴」一樣,在你的神經網絡裡一路爭吵,最終來到你大腦中央的一個叫做前額葉皮層的地方。那裡就像是個仲裁中心,兩邊的信號都會得到考慮。收益減掉成本,剩下來的就是大腦作出最終決定的依據。

在功能磁共振成像系統的觀測下,你會發現你的前額葉皮層就像個指示燈!哪一個方案更合你意,考慮它時,相關的區域就越亮。

精緻包裝:火爆銷售的法寶

當面臨很多的選擇時,你一定會更關注收益。

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家在2009年8月發表於《神經科學雜誌》上的論文當中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實驗。參與者們被要求參加一個遊戲:用鼠標點擊顯示屏上的方塊使之消失,完成任務就能拿到一定數額的英鎊作為獎勵。

遊戲裡,任務難度有4個等級,獎勵額度有3個等級,但是相互之間可以隨機組合。遊戲機按照已有的步驟,自動生成若干個「任務一獎賞」組合,供測試者們在其中隨意選擇。

結果很有趣:當某個選項的獎勵是最高級時,哪怕它的任務是許多人在規定時間內根本完成不了的,這個選項依然讓測試者們趨之若鶩(95.5%)。但是如果所有選項的「性價比」都差不多,並且最高獎勵不出現的時候,那大家就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了。

日常生活中,你總是想著「只買最好的,不買最貴的」。實際上,在眾多選擇當中,質量最好的那一種,即使價高得有點兒離譜也不愁賣。仔細算起來,其實它的性價比並不是最大的,只不過它的包裝看上去極為精細考究,商家還將它放在奢侈品貨架上。你只要面對它,就難以壓抑強烈的購買慾望。至於價格麼,此刻早就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這是因為,不管是對於收益的預期,還是對於成本的預期,都產生於直覺。你不可能知道所有商品的成本和價格走勢。所以說精妙的包裝、優雅的外表、奢華的質感等視覺元素都很容易讓人產生「價值幻覺」。在如此緊要的關頭,就看你的杏仁核能否戰勝腹側紋狀體了。一旦後者取勝,那你肯定會乖乖地讓商家數錢。

打折促銷為何屢屢奏效?

那麼,成本就只能是交易裡的配角嗎?不,並非如此。在上面提到的「消除方塊得英鎊」遊戲裡,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反應時間的作用。從志願者接到遊戲機給出的任務提示開始,直到他們點擊開始遊戲的按鈕,這之間的時間就叫反應時間。

為了模擬消費者在面對促銷陷阱時的行為,心理學家們專門安排了一次特別的測試。這回,測試對像們都不能隨便選擇任務難度和獎勵額度。

簡單來說吧。既然你沒有選擇,那麼反應時間只能體現一點:你的興趣到底有多大。當任務繁重時,報酬的變化基本不影響測試者們的反應時間。當任務清閒時,待遇的差別就會帶來反應時間的極大差異!如果報酬高,測試者就會火速開始遊戲;如果報酬低,那麼測試者的反應就會明顯慢下來。

遊戲裡的任務,就相當於購物時的價格,都是決策中的成本因素。

那麼,這個發現意味著什麼呢?顯然,在生活中的交易裡,你若能越快地作出決定,就越沒時間改主意,這單生意做成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只要商家在促銷展台上寫下的價格足夠低廉,那麼,即使你並不太需要,也會頭腦一熱,迅速地將錢包裡的鈔票塞到收銀員的櫃檯上。

儘管在回家後清點物品和賬單的時候一定會後悔,但只要在貨架前的那一瞬間,沒有把持住交易的慾望,你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