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所有的累都是心累 > 第4章 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3) >

第4章 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3)

比如,當一個人肚子餓的時候,如果心想「因為這是我的桌子」,所以就把桌子大口大口吃掉,這就麻煩了。但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因為大家都知道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因為知道「這個可以吃,吃這個吧」,所以才伸手去拿的。拿到手裡,放進嘴裡,這些活動都是根據「認知」進行的。

認識到自己去拿東西,知道自己把東西拿了過來,知道自己放進了嘴巴裡,知道自己咀嚼,喝水的時候也知道喝進了自己的肚子裡。隨之而來的,就是飢餓感的消失,並且自己也瞭解到這一感覺的消失。得出這樣的認識,就證明這一過程將要停止了。

結論就是,「認知」就是活著,活著就是「認知」的不斷運作,它是不會停止的。身體就是由於認知的這一機能而引起的不斷運動。

我們的行為都由內心驅使

人一旦有了認知就會活動。我將活著分為認知和活動兩部分。即使不認知的話也會有運動。

我們所感受到的運動,都是由內心引起的身體運動,這是物理的運動。然而,認知是精神上的運動。

從這一點來看,運動可以分為內心的運動和身體的運動兩種。例如我們舉起手來,物理上來說手在運動。同時,內心也是在運動的,感覺也在運動,認知也發生了改變。也就是從內心的運動開始,身體也隨之運動。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的內心能通過身體的動作來進行認知。

那內心是如何認知的呢?答案是從我們臉上的表情,身體的體形、行動等這些當中進行認知的。這些全部都是由內心決定的。內心的力量是無法隱藏的。人舉起手,坐下來,都是由內心驅使的。

知曉無常

下面將對「運動」相關的內容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

「運動」是什麼?「運動」就是不停地變化、改變,它是不定的、不絕對的。

運動、運動、運動、運動……即便一次運動停止了,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次的運動。運動是完全不會停止的。「認知」也是運動。認知是永不停止的,認知的機能是無窮無盡的。認知是人類內心的運動,內心的運動也是一直在不斷地持續的,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一運動的重要性是什麼?就是萬物都不是永恆不變的。

「永恆不變」是個很奇怪的詞。萬事萬物都是不斷運動的,不管變成什麼樣的形態,都不固定。

太陽也是不斷變化的。不能說太陽一直永恆不變,也不能說地球是永恆不變的,宇宙是永恆不變的。同樣地,也不能說內心是永恆不變的。

每個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

佛陀說過:「所有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這一教誨是科學的事實。意思是,所有的事物都是不斷變換的,都是不斷運動的。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諸行無常」。

「無常」不是包含著某種情緒性的玄妙的東西,它是科學的。無常的意思是,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事物都是運動的。精神也好,物質也好,都是無常的。

如果認為「活著是快樂的」就糟了

活著就是運動,活著就是認知。這些都是以「活著就是痛苦」這一真理為基礎的。但是,也許大家不能馬上理解「活著就是痛苦」的意思。我們總是誤以為活著是快樂的,這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例如,使用麻藥的人,在麻藥被注射進體內後會感覺不到疼痛,但是實際上並不是痛苦消失了,而是麻藥入侵了大腦,大腦被藥物控制,因而有了「舒服」這樣的錯覺。

若是覺得舒服,就會想要再來一次、再用一次,這樣人生就毀了。

認為活著是快樂,就如同用麻藥麻醉自己還覺得舒服一樣,這都是可怕的錯覺。就像麻藥中毒,我們的人生也中了毒。

大家都說「活著是多麼快樂啊」,然後努力工作,即使回到家中也依然很努力,確實是非常忙碌。然而我很想問:「為何那麼努力呢?」

如果活著是快樂的,那什麼都不做就好了,為何又要這麼努力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我們都錯以為活著是很幸福的。但是,因為其實活著是痛苦的,所以感受到的都是痛苦。但我們卻一直拚命地尋找快樂。

如果活著是快樂的話,那麼什麼都不做豈不更好?但是即使是什麼都不做,整天發呆或者一直坐在沙發上,也不會感到快樂。

即使嘴巴上騙自己說「活著是快樂的」,心裡也會清楚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明白活著是痛苦的,內心就會告訴自己如果動起來的話,就會快樂。

但是,歸根結底,這些都是騙局,即使動起來也還是不會快樂。因此,活著就是痛苦,在活著的過程中也總找不到幸福。

尋求幸福只會繼續得到「痛苦」

即使在活著的過程中尋求幸福,得到的也只是痛苦。而自己卻會因此越來越一個勁地追求幸福。

沒有工作很痛苦,於是開始找工作。找到之後,工作又很辛苦。沒有工作的痛苦消失了,卻帶來了找到工作的辛苦。

確實,一種痛苦消失了,但是代替它的有工作的辛苦又產生了,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這也令我們感到心很累。

一個人是寂寞的,所以要結婚。結婚之後,一個人的寂寞消失了,代替它的是必須和另外一個人生活的新痛苦。和別人一起生活,自己的任性和自我都是行不通的,必須要和他人磨合,這便是另一種痛苦,另一種心累。

人生如同火中取冰

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對此進行說明,打個比方,設想自己要從某處借錢,那麼究竟從哪兒借錢好呢?

能夠借錢的財務公司有很多,那麼究竟該向哪一家公司借錢呢?

不管是借哪一家公司的錢,借來的錢總歸是借來的,必須要付利息。不管是從哪兒借的,結果都一樣糟糕。

同樣的道理,人生就如同火中取冰。我們尋求幸福的方法,也就如同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求冰一樣,不停地尋找「冰在哪裡、冰在哪裡」。而冰是不可能存在於火焰中的,不斷尋求的結果只能是被火燒死。

求而不得乃人生最大的苦

世間的人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希望自己兒孫滿堂,共享天倫之樂,希望自己腰纏萬貫,希望自己變得苗條……這些都是以變得幸福為目的的生活方式,而這些也正如火中取冰。

結婚、生子、有錢、瘦身,實際上這些都不可能讓自己幸福。以此為目的去做的人,至今都沒有變得幸福。儘管如此,人類還是全然不放棄,這是多麼無知啊!

而且,當自己期待的東西無法得到的時候,人們還會更加煩惱和痛苦,感到心更累。

比如,一個人認為只要有錢就能幸福,此時他的想法就是完全錯誤的。他想要存錢,結果會怎樣?只會是想存錢而存不下錢,比原來的狀態更悲涼。即使存下了錢也是痛苦的,又要擔心得到的東西會失去。存到錢辛苦,存不到錢也辛苦。不管怎麼做,都無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內心也會更加煩躁、焦慮。

沒有孩子的時候想要孩子,但即使有了孩子也還是會痛苦,人的一生都會為之束縛,非常辛苦,因為你必須要養育生出來的孩子。人生稍有不如意,就要擔心自己該怎麼辦,然後草率了事,自己完全不清楚該怎麼做。若是這樣,即使有了孩子,也只會產生更大的痛苦。

儘管如此,如果想要孩子但是又無法生育的話,也是很痛苦的。

生命的模式就是如此。你無法從痛苦中解脫,不管怎麼做結果都是一樣。總而言之,結局是固定的,你從懸崖跳下去是死,跳進水裡也是死,身上澆滿汽油也是死,你要怎麼選擇?

不管你有什麼樣的決定,都逃不開一個「死」的結局。

生命的模式,就如同這樣的選擇,不管選擇哪一個,都必然只是痛苦。

越執著,越容易失敗

人們因為對幸福有所期待而行動,但在無法達到期望的時候,又會對快樂更加渴望。但是,這樣的期待一旦落空,就會愈發悔恨,繼續尋找快樂,然後期待又會落空,心力交瘁。

如此這般,對「生」的執念就會越來越強烈。

最後漸漸就會變成,自己也抱著「總之先試著做吧」這樣的想法。

即使結婚了,最後也會離婚。同時又會抱著「下次一定要找個好的對象結婚」這樣的想法,然後再結婚。但是,選擇第二任結婚對像和選擇第一任對象的能力是一樣的,所以最後也是同樣的結果。每一次都會更加後悔。

人們總是在「下次就會成功了」這樣的想法中,逐漸產生對「生」的執念,心也會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感到不滿足。

人想要消除原有的痛苦,但之後只會繼續產生無限的新痛苦。人生本就是痛苦的。我們活著,也只不過是在這痛苦的基礎上,再創造出更多無止境的痛苦。

佛陀眼中的世人

佛陀將世間尋求幸福的生活方式稱為「卑微的探究」。

我們希望自己幸福,想要賺錢,想要找到可以結婚的對象,想要生孩子,想要尋求財富,尋求長生不老,尋求健康。

但是,佛陀指責這種尋求幸福的方法全部都是卑微的探尋方法。他認為:「即使找到了這些方法也是痛苦的。不僅如此,想要得到的東西得不到這也是痛苦。」

就算能像夢想中的那樣長生不老,也會有活得太久的痛苦在等待著我們。即使希望自己長生不老,但這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會極為痛苦。不管怎麼做,都是徒增痛苦。

這一點用巴利語表示就是「anariyapariyesanā」,意思是,渴望幸福、希望得到某些東西這樣的生存方式,是完全沒有品格的追求。這是無知的人的追求。

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得到或得不到都是痛苦。尋到或尋不到幸福,最後也只有痛苦。為何人類總是重複這樣的失敗?為何人們得到的只是煩惱?為何人們活得這麼累?問題就在於「認知」。

認知就是活著,如果認識到這一點也就不會有問題了。由此根據自己的認知而採取行動,這樣一步步推進,就不會發生什麼問題了。但是,人們沒有這樣做,而是根據錯誤的認知採取行動,最後得到了與預期相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