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所有的累都是心累 > 第2章 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1) >

第2章 你為什麼活得這麼累?(1)

總是抱著「只有我是重要的」「只有我是正確的」這樣的心態存活於世,是活得累、活得痛苦的最大原因。接受自己不是最特別的那個人,我們都只是大海中一滴小小的海水,就能擺正心態,活得輕鬆。

心累的根源——「錯的不是我,而是你」

大家都認為:「我是唯一的重要的存在。」這是很多人活得累,活得不開心的根本原因。

人們會覺得「因為我是唯一的存在,所以我偉大。因此沒有必要對我進行調查、發號施令」「不要對我從頭到腳地胡亂指責,我非常不喜歡」。與此同時,卻又對別人有很多想說的話,並且亂說一通。大家都是以這種方式活著的。誰都討厭別人說自己的事情,並且會生氣,但是對別人的事情就會毫不猶豫、無所顧忌地說出來。這種生活方式簡略、直白地說,就是人們都以「錯的不是我,而是你」這樣的想法活著。

通常的情況是,自己堂堂正正、抬頭挺胸地做人,對他人也彬彬有禮,但誰要是對自己說三道四,又會馬上覺得很厭煩。

最近從某處看到,父母總是對孩子進行各種說教,總是對孩子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樣嚴厲的話。

然後孩子們也會和父母唱反調:「既然這些都不對,那究竟該怎麼做?」這樣一來,被噎住的父母就生氣了。他們就會說:「小孩子不要頂嘴!」在我看來,雖然孩子的指責也算是沒有錯,父母的做法的確不對,但是這樣對雙親說話,換作是我也會生氣的。因為作為父母,連孩子都要反對自己的意見,實在是不舒服。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父母,還是小孩,顯然都過得不輕鬆,都活得很累。

作為大人的父母,對孩子都會想要進行說教。但自己被說教的時候,又會立刻覺得很討厭。這一點誰都一樣。因為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唯一的、非常偉大的存在。

但是這樣會造成什麼後果呢?如果認為「我就是與眾不同的,我就是偉大的」,就會造成除了自己以外,沒必要去瞭解別人的情況。

唯我獨尊是人生的大失敗

如果認為「只有我是偉大的」,會造成什麼後果?下面將具體舉例進行說明。

比如新媳婦進了門,婆婆就會覺得:「從一開始我就是最偉大的。」這樣一來,她就會對新媳婦採取很嚴厲的態度。

因為只有自己才是偉大的,因此婆婆會覺得,即使不瞭解對方也沒關係,這樣就會導致婆婆對新媳婦完全不能理解。當然,也不想理解。父母也是一樣。因為自己是父母就覺得很了不起,所以根本不想要理解孩子。

大家都是在一種相互完全不瞭解、完全不理解的狀態下活著。如果認為「只有我是偉大的」,那我們就徹底失敗了。這也是對他人的完全不瞭解。

妻子完全不瞭解丈夫,丈夫也完全不瞭解妻子。大家都對對方在思考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要做什麼全然不知。即使是在一起生活了二十五年、三十年的夫婦,也互相不瞭解、互相不信任。大家都過著這樣的人生,心累就是這樣慢慢累積而來的。

接受你不是最特別的那個人

佛陀的觀點和「我是偉大的」這一點是不同的。

「我活著,其他的生命也活著。我只是無數生命中的一個生命而已。」佛陀如是說。

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不是那麼偉大的存在」「我只是存在著的生命,周圍的大家也只是存在著的生命」。

這個世界存在著無數的生命。不僅人很多,稍微到外面看一下就能感受到除了人以外各種各樣的生命,比如螞蟻、蟲子……遠比人類的數目多得多。

因此,「在所有的生命中,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生命」,這才是事實。佛教教育我們:「生命不應該如此多管閒事、耀武揚威。」不要傲慢,要謙虛,要懷著一顆平等對待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生命的心活著。

「我」只是大海中一滴小小的海水

我們以大海為例。大海的面積佔地球的四分之三,非常遼闊。但是不管怎麼說,它也是由一滴一滴的海水組成的。

我們要把「我」當成是大海中的一滴海水那樣來看待。在眾多的生命中,「我」只是作為其中一個生命活著。如果拿大海來對比的話,那麼「我」只是作為一滴海水,生活在大海中而已。

如果自己這一滴海水就能夠成就浩瀚的大海,那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但是,僅憑自己這一滴海水就想出風頭、耀武揚威,認為「我是偉大的、特別的、唯一的存在」的話,後果會怎樣呢?作為一滴海水的「我」,不管怎麼耀武揚威,對大海都是毫無影響的。這是非常無知的想法。這樣想不僅是自以為是,而且如果覺得「我不想和其他海水在一起」,想要自己飛上天的話,「我」立刻就會被蒸發掉。

但是如果能夠認識到,我也僅僅是所有生命中的一個,生活就會變得非常快樂。

如果故意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特別的存在,對他人差別對待的話,那麼人生就會非常辛苦,最後只會堆積起憤怒、憎恨、失落、傲慢、慾望、物質這些不好的情感,心靈會散發惡臭,擠滿骯髒的東西。活著也會因為壓力的堆積而變得很痛苦,心靈也會很有負擔,活得很累。但如果心中有了將自己比作「一滴海水」的想法,就不會這般痛苦了,心情自然就輕鬆愉悅了。

好高騖遠,只會越活越累

下面將對此稍作說明。比如,大海是以海水聚集的形式存在的,想要出現波浪、海嘯,都不是費勁的事,非常輕鬆就能辦到。

但是,只是作為一滴海水,想要出風頭實現自我,能做到嗎?結果當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只是所有生命中的其中之一而已。」

還有,海岸上有大量的沙子。將「我」比作沙子的話,只能說是沙子中的一粒而已。作為一粒沙子什麼都不能做,所以「我」只能和其他沙子在一起。

因為什麼也做不了,所以比起認為「我很了不起」,更應該像佛陀說的那樣認識到:「我只是無數、無限的生命中的一個。」

謙虛地認識到這一點,才是活得輕鬆的秘訣,也更能理解「生命是什麼,活著是什麼」。

單純地認為自己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海水的話,大家也許都會活得很快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無論自己是否處在浩瀚的海洋中,不能被別人所知,那也就沒意思了。因此,我們還應該思考「生活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

自己也許只是一滴水,也許只是一粒沙子,但即使這樣,我們也應該好好動腦筋想一下,思考一下究竟自己是什麼樣的存在,究竟該如何活著。

把自己與屍體比較,就能明白生命的意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生命是什麼」。發現「活著是什麼」,也就是發現「生命是什麼」。

那麼現在,大家是不是很快就能認識到這一點呢?不妨讓我們將自己和屍體進行比較,就會明白「活著是什麼」以及「生命是什麼」了。

我活著。

而屍體是死的。

因此,如果注意到自己和屍體的區別,就會明白這就是活著。

佛教並不贊同過於神秘的說明方式。佛教不依靠眾神、神明創造萬物這樣的故事進行說明,而是徹底從科學的角度客觀地進行觀察。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什麼……即使像這樣拚命地抓住這個問題反覆思考,還是沒有人能回答上來吧。

佛教中會拿屍體與自己進行比較。

這樣一來,首先能夠得到的結論就是屍體不是活的,而自己是活的。

那麼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屍體和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探討過後就能夠發現「生命是什麼」的具體含義了。

大家來思考一下屍體和自己的不同。

對於活著的自己,我們可以列舉出自己能夠做的各種行為,比如呼吸、說話、吃飯、心臟跳動、血液流動、排泄、行走、坐著、睡覺……

總之我們會做很多的事情。

與此相比,屍體卻什麼都不會做。因此,屍體做不了的,而我們自己卻在做的各種機能,就是「活著」。

總結一下,活著就是呼吸、心臟跳動、血液流動、走路、坐著、站著、睡著、說話、吃飯、排泄……總而言之,就是「運動」。

這非常簡單,一點也不神秘。簡而言之,活著就是運動。

呼吸是運動,說話是運動,坐著是運動,活著就是運動。

活著就如同笑那麼簡單。但是,所有的神話、神秘故事中,腦袋比石頭還硬的人,總是會用懷疑的態度對待「活著就是運動」這一既定的事實。

生命的本質在於「運動」

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會發現活著的細胞都是運動的。

比如,阿米巴原蟲是一種單細胞的生物,它非常小,肉眼幾乎看不到,要用實驗室的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因此,用顯微鏡觀察一下阿米巴原蟲,就能判斷它是死是活了。如果是狗、貓或人的話,就會有脈搏是否跳動、大腦是否有腦電波這樣的判斷標準。但可惜的是,阿米巴原蟲既沒有心臟也沒有大腦和肺部,所以無法斷定其是生是死。那麼應該如何判斷阿米巴原蟲是死是活呢?

這一點非常簡單,只要觀察一下就能明白它是死是活了。

活著的阿米巴,是會蠕動的。而死了的阿米巴,是一動不動的。

總之,還是那句話,活著就是運動。這完全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活著就是不斷的運動、無休止的運動。

大家抓頭、舉手、閱讀這本書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這些行為都是運動。這就是「活著」,就是生命,這些都是不斷的運動。

既然明白了生命是不斷運動的,那麼接下來就有另外一個問題了,那就是為何要運動。這個問題在佛陀領導大家領悟之前,誰都沒有思考出答案。思考「為何要運動」,也就是思考「為何要活著」。

大家都是在努力地活著,拚命地活著。但是為什麼要這麼拚命呢?你們想過嗎?

大家都是在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不知道活著的目的的狀態下過日子的。而實際上,不知道活著的目的,是不可能活得很好的,只會活得很累。

制定好目標心就不會累

如果問那些拚命學習的孩子們「為什麼要那麼努力學習」

的話,他們大概都會回答「因為要考試」之類的理由。「因為考試」「因為只有一個月了」「因為只有兩個星期了」「因為距離考試沒有幾天時間了,必須拚命學習」等,諸如此類。

如此這般,如果有一定的目標,就會非常積極地去努力。

因為在有目標的情況下,心就不會感到厭倦,也不會煩惱於「為何人生是這個樣子」。

這樣的道理,放到哪裡都適用。比如,去超市買東西應該不會有什麼心煩的吧?「買東西」這一目的很明確。但是,如果不好好想想要買什麼東西的話,又會變得如何?

心裡想著:「啊,必須要去超市了。」然後就這樣去了,但是不知道買什麼,也還是會非常麻煩的。

「啊,有好的捲心菜呢,那麼買點吧。啊,不行,家裡有了。既然有了那就不買了吧。可是今天的捲心菜確實非常新鮮,還是買點好了。可是這樣的話家裡的……」就會產生這樣的煩惱。

為什麼沒有計劃就會如此煩惱、如此心累呢?這是因為沒有目標。

人生最忌漫無目的

總之,不確定好目標就去買東西,只會茫然地胡亂拿些捲心菜、雞肉之類的,而且還會在這期間順手拿些別的東西,甚至最後還買了新衣服。完全毫無目的地看到什麼就覺得「啊,這個好便宜,買一個吧」,然後放進購物籃裡,可是買完之後又會後悔:「啊,今天這件衣服果然還是不該買的。」與此相反,如果事先列好了購物清單再去超市,那麼很快就可以買好東西了。

到了超市就能立刻找到想要買的東西,馬上付錢,很快就可以從超市出來了,並且心情還很輕鬆愉快。你會很開心地想:「東西都買齊了。」

但是如果漫無目的,腦中只是想著「啊,那去買點東西吧」,然後就這樣去了,會很麻煩很心煩的。一看到食材,腦袋中就浮現出各種菜譜,不能痛快地買東西。

看到捲心菜就想到一道菜,看到馬鈴薯又想到另外一道菜,看到蘿蔔又會想到別的吃法,這樣就會被搞糊塗了。

沒有計劃的人生很危險

這裡所舉的例子,想讓大家明白的是,制定一個目標非常重要。去買晚飯食材的時候,最好能夠大概制定一個具體目標,才能好好地去買東西。

那麼,對於如何活著,你制定了生活的目標嗎?

人類不知道自己為何要活著。對於如何活著、為何活著這樣的問題,即使大家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各自陳述意見,也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因此,大家對於活著都沒有明確的目標。有的人便會在生活上出現問題,遭遇失敗,並輸得一塌糊塗,活得很累。

有些人對於生活抱著怎樣都可以的態度,抓到什麼算什麼,隨便做點什麼,就這樣活著,甚至覺得還沒活夠。但就在自己還想著「我還想再活,我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就淒慘地死去了。

雖然說自己還有想做的事情,但是你真的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嗎?

關鍵是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在生活中,如果清楚瞭解自己想要做什麼,並且制定好目標,就能順利地進行。如果能夠將這些要做的事情都做好,當然是最好的。當所有的計劃都完成的話,你就能夠輕鬆愉快地對自己說:「好,全部完成了,現在不管什麼時候死去,都沒關係了。」

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人在臨死的時候會失聲痛哭、哀嚎,死後還會留下很多問題,繼續騷擾活著的人。

對於「為何要活著」這種目前世上所有的宗教學家和哲人都無法解決的,科學家們也毫無頭緒的偉大的問題,讀了這本書後立刻就能得到解決,並在心靈上有所啟發。

前面已經說過,在這裡就不贅述了,佛教對事物的觀察是科學的、客觀的。因此我們就不把「生活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模糊不明的問題作為課題了,而是試著客觀地來觀察「為何要活著」「為何運動」這樣具體的問題。

之前已經說明了,活著就是運動。

心臟什麼時候會停止跳動?當然是人死的時候,只有在人死的時候心臟才會停止跳動。

大腦什麼時候停止運轉?也是在人死的時候。對很多人來說,在臨死前的那一刻,心都沒有放鬆下來,仍在不停地煩惱和操勞,心累不已。

我們人類在身體成形之前,在母親的肚子裡只是表現為一個細胞。我們從父母那裡得到各自的遺傳因子,成為一個細胞,並且在這個時候也是一直在運動的。

精子和卵子都猶如繁忙的工廠一樣激烈地運動著。卵子雖然是非常微小的細胞,但是會拚命地召喚精子:「快到這裡來!」受到召喚的精子也會拚命地運動。接著精子通過競爭,卵子實現受精,生命也就隨之誕生了,直到此刻都是不停運動的。總之,生命就是運動。

運動停止就是死亡。因此,活著的我們絕不能停止運動。

那麼,為何我們要不停地運動呢?對於這一問題,還是請大家自己來親身驗證一下。

讓我們來做個實驗。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體驗這個實驗。

從以胎兒的形態存在開始,直到如今,大家都是在不斷地呼吸的。即使是熟睡的時候,呼吸也不間斷,有意識的時候在呼吸,無意識的時候也在呼吸。這是因為「不斷地呼吸、不斷地運動」一直存在著。

那麼,請試著停止呼吸三分鐘,會怎麼樣?受不了這樣的痛苦吧?而且如果憋過了頭還會窒息而死。為了更好地體驗這種難以忍受的痛苦,不要吸入一口氣後停止呼吸,要試著呼出一口氣然後再停止呼吸。這樣三分鐘都不用,你就能夠非常容易地體驗到,停止呼吸是件多麼痛苦的事情。

大家都能夠明白,如果不運動的話,就會出現難以承受的痛苦。但即使這樣,也還是執意要停止運動的話,只會引起死亡。

死亡前的痛苦,才是真正令人害怕的

運動是各種各樣的,比如走路、坐下都是運動,這些都是隨意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