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 勇於質疑核心信念 >

勇於質疑核心信念

我們生活中的核心信念幾乎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形成的,受到父母家人和童年經歷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在兩歲、六歲或八歲時遭遇的痛苦,往往會在潛意識裡蟄伏一生,不停地影響我們的生活。絕大多數人從來都不會質疑自己的核心信念,也不會思考這些信念形成的原因。我經常遇到那些想成為作家或藝術家的人,他們儘管有這樣的嚮往,卻從來不付諸行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注定會失敗。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想時,他們會說自己沒有足夠的天賦,或是沒有接受過適當的教育。他們對這些理由深信不疑,對自己的夢想卻沒有足夠的自信。

他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想法,通常是因為在很小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或是其他敬愛的人曾對他們說,或是用其他方式對他們表示,他們沒有能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由於他們從來都沒有質疑過這種信念,所以也就從來沒有嘗試過將夢想和追求付諸行動。

主導我們生活的核心信念往往是這樣的:「我做不到。這樣的事情絕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我沒有足夠的能力。我永遠不可能做得足夠好。」

前不久,一位名叫哈莉的年輕女士來參加我的心理輔導班。哈莉二十一歲,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因為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只能和母親住在一起。課程剛開始的時候,哈莉總是一言不發,低著頭坐在那裡,不肯看別人的眼睛。她經常不自覺地用手指快速敲擊桌面,讓她周圍的人無法集中注意力。課間休息時,她會蜷作一團躺在地上。我要求學員們用餐時兩兩搭檔,坐在一起,但是她每次都一個人坐在那裡。第二天,我走到哈莉身邊,問她是否能接納自己身上「可憐」的特質。她用充滿困惑的眼神看著我,問道:「是說我嗎?」我不禁笑了出來,因為她所做出的不自覺暗示實在太明顯了。我在她身邊坐下來,問她對自己有什麼看法。哈莉說,她絕不認為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可憐」。事實上,她非常討厭那些故作可憐博取別人同情的人,其中也包括她的母親。當我把她那些不自覺的表現描述給她聽時,問題的根源就很明顯了。哈莉從內心深處覺得自己是個不可愛的人,無法得到別人的愛。她之所以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一副可憐相,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從小到大,她的母親一直都有故作可憐的表現,為了在這方面「蓋過」母親,她只有更誇張地故作可憐。

哈莉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她已經把「我不可愛」這種信念壓抑到了潛意識深處,再投影到她母親身上。她無法看清自己,因為她的所有精力都耗費在「相信自己與母親不同」這件事上了。但是當她瞭解到別人對她的真實看法時,就意識到了自己與母親的相似之處。哈莉學會了接納和包容自己身上的「可憐」特質,從而贏回了對自己的主導權,建立起了「我是一個負責任的人」這個全新的信念。幾個月之內,哈莉就找了一份工作,從母親家裡搬了出去,自己租房子住。又過了不久,她遇到了一位心儀的男士,開始了第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感情生活。因為她學會了正視和質疑主導自己生活的核心信念,所以才能擺脫它的影響,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兒時的經歷會讓我們形成各種各樣的信念,這些信念深深植根於我們的潛意識中,影響著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決定,並且我們通常意識不到這種影響。我們心中的偏見、痛苦、恥辱和負罪感,往往是從上一輩人那裡繼承下來的。

我的祖母總喜歡杞人憂天,她的核心信念是「糟糕的事情很快就要發生了」。我的母親並不會擔心毫無來由的事情,但我從祖母那裡繼承了她的思維模式,例如,我們兩人都會無緣無故地為我兒子的安全擔心。現在說來似乎很簡單,但我當初是花了好幾年時間才意識到,我從祖母那裡繼承了這種「愛擔心」的特質,而祖母又是從她的父親那裡繼承了這種特質。現在,每當我感到擔心的時候,就會問自己這擔心究竟有沒有道理,是不是來自祖母的影響。如果我意識到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就可以放鬆下來,擺脫舊的思維模式對我生活的影響。

許多人會刻意表現出與他們的父母截然相反的特質,這其實是繼承作用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一直受到父母所表現出來的積極和消極特質的影響,這種影響的作用絕不可低估。我們的父母之所以會表現出這些特質,往往也是由於他們上一輩人的影響。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過去,但可以改變看待過去的態度。我的一位好朋友小時候曾經多年受到她祖父的性騷擾,她有一次對我說:「正是那段經歷讓我學會了承受痛苦,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拜當時的經歷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