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 第11章 污化的心智程序 >

第11章 污化的心智程序

文明從未健康地發展過,如果沒有大量可靠的真實信息,文明不可能得以健康發展。如果受到錯誤信念這一惡疾的困擾,文明不可能繁榮發展。

——哈利·法蘭克福,《真理論》,2006

我們人類是不理性的動物,特別之處在於我們有能力去相信自己大腦構思出來的稀奇古怪的東西。

——羅伯特·富格林,《行走於理性的鋼絲上》,2003

阿爾巴尼亞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曾經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然而,1991~1992年,阿爾巴尼亞開始轉型,賦予了人民更多的人身和經濟自由,該國經濟在1992~1997年迅猛發展。在這一時間段,阿爾巴尼亞的市場開放程度提高,國內生產總值(GDP)持續增加,通脹有所緩解,預算趨於平衡,外國投資也大幅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該國在這一時期所取得的進步大加讚揚。然而,在1997年初期,經濟和社會發展戛然而止。經濟陷入崩潰,法制慘遭踐踏,軍隊倉庫被民間武裝集團肆意掠奪,政府對大部分地區失去控制。阿爾巴尼亞於1997年分崩離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大規模群體性的理性障礙。

導致阿爾巴尼亞社會崩潰的主要原因是龐氏騙局(Ponzi schemes)。據查,當時該國一半以上的人民捲入了這個騙局。1997年年初,龐氏騙局全面崩潰[1]。在龐氏騙局中,經營騙局的人實際上沒有任何資產(因此,從騙局開始的第一天起,他就無力償付債務)。龐氏騙局為早期投資者提供的回報率非常之高,事實上,早期投資者得到的錢是後來的投資者投進騙局的錢。早期投資者得到的高額回報催生了(通常是通過口口相傳)一大批新的投資者,這批新投資者又引發了更狂熱的投資熱潮。這個騙局在自我強化的基礎上持續了一段時間。當然,在數學計算的幫助下,人們最終識破了騙局。終於,到達某個臨界點,騙局瓦解了——而這通常發生在發起人攜帶騙得錢財成功潛逃後。

通常情況下,潛在投資者會得到關於為何有高回報的複雜解釋。一些在阿爾巴尼亞製造騙局的人向他們的投資者解釋道:高回報率是源於外匯投機;另一些人則聲稱利潤的背後是複雜的採礦計劃;有一個人甚至宣稱回報是來自於對加利福尼亞旅館的投資。在龐氏騙局中,通常的情況是:所謂的盈利計劃越複雜、越和國外聯繫密切,那麼對於潛在投資者而言,這個計劃就更誘人。

龐氏騙局在世界各地都有,但正是由於在阿爾巴尼亞的騙局規模如此之大,才會引起我們的關注。騙局每個月為投資者提供30%的利率,而當時實體銀行和公司提供的投資回報率與騙局利息相比根本不值一提,高額利潤使騙局風靡一時。騙局一旦變得深受歡迎,就會有許多經營騙局的競爭者接踵而至。為了誘惑投資者,新的騙局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利率。在1996年年底,許多龐氏騙局(當然他們都披著看似合法的公司的外衣)提供每月50%~60%的利率,有一家公司甚至打出了提供百分之百利率的招牌。當然,回報率越高,騙局瓦解得就越快。隨著雪球越滾越大,終有一天無法募集到足夠的新資金以償還承諾給早期投資者的利潤回報。

到了1997年,將近一半的阿爾巴尼亞成年人捲入了類似的騙局!人們拿出了房子的抵押貸款,有些人甚至還把房子賣了變現以獲取資金參與其中。許多人把畢生的積蓄都投到這個騙局中。在高峰時期,相當於阿爾巴尼亞GDP一半的資金投進了龐氏騙局。在騙局瓦解之前,騙局經濟開始和工資收入競爭並扭曲經濟。例如,一位老闆的員工數量很快地從130名減少到70名,因為人們認為他們可以通過把錢投入龐氏騙局的方式實現盈利,而無須工作以獲取報酬。

龐氏騙局和金字塔傳銷騙局很相似。金字塔傳銷騙局的運作方式是給予招募了新成員加入組織的老成員佣金(新成員加入組織需要繳納會費)。然後,新成員會以同樣的方式繼續努力招募更新的成員。組合式爆炸擴張確保了騙局在幾次循環之後會一無所剩,留下大約80%的成員(一般是最新加入的)承擔損失。在金字塔傳銷騙局中,常常有一種名義上的產品在出售,然而焦點總是在新招募的成員身上,而不是在所謂正在出售的產品上。相反,龐氏騙局卻沒有招募成員獲得佣金這回事,也根本就沒有產品。用新投資者的錢去支付早期投資者的利息,僅此而已。當騙局發展到某個時間點時,承諾的回報沒辦法支付給每個應得的人,此時經營騙局的人通常會試圖帶著剩下的錢潛逃。

一旦每個人都以這樣的方式參與到這個盈利體系中,人們怎麼會認為這種體系能夠維持得下去呢?同樣的,人們怎麼就會忽視金字塔傳銷騙局中的數學含義呢?(在金字塔騙局中,每個人都招募15名新成員,以此類推,當這一循環進行到第7次時,捲入騙局的人數將超過美國全部人口數量的一半!)

人們之所以會忽視數學原理是因為他們被污化的心智程序所奴役。龐氏騙局和金字塔傳銷騙局背後的潛在邏輯本質上是相同的:心智程序受到污染的人開始認為他們每天都在身邊見到的、他們一輩子都在經歷著的經濟規律可以被違背。他們開始認為,這種新型的投資方式的投資回報率遠遠高於傳統的金融工具,並且毫無風險。騙局的策劃人通常會給出一個極其精明的解釋,以讓整個運作過程顯得合情合理。但是,無論這些使騙局合理化的解釋多麼的巧妙絕倫,也無法掩飾相信龐氏計劃和金字塔傳銷騙局是不良的心智程序——它使人們做出行動,而後又會為自己的行為後悔。

騙局瓦解後,成千上萬的阿爾巴尼亞人損失了畢生積蓄,也沒了家。接著暴亂發生,國家陷入了混亂。政府無力為人民的投資提供擔保,因為在騙局瓦解時,5家最大的操控著龐氏騙局的公司只有4900萬美元的資產,但卻要償還價值47500萬美元的債務——債務額是國家GDP的兩倍。如同其他的此類詐騙一樣,大多數的實際資金都已經被存進國外的銀行,像消失了一樣,而這些犯下詐騙罪的人要麼逃之夭夭,要麼被關進監獄,聲稱自己和其他投資者一樣也破產了。

由於整個國家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都捲入了這些騙局中,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些經濟狂人中一定有許多是聰明人,是理性障礙使他們深陷於經濟泥潭中[2]。他們的經濟觀是非常不理性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要歸咎於污化心智程序。當然這也涉及心智程序的缺陷。但是,由於在上一章我已經論述了缺陷所引發的問題,因此本章將把注意力放在獲得了心智程序,但心智程序與情境不相適應的情形。

污化心智程序經常像流行病一樣,會在某一特定人群中肆意傳播。在20世紀80年代晚期,在一些心理治療師(這些治療師自己受到了一些複雜的心智程序的控制)的鼓勵之下,許多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紛紛回想起自己在小時候曾受過性虐待,施虐者通常是家庭成員。至於這些「塵封」的記憶為何只有在接受治療後才會被記起,鼓勵報告這些經歷的心理治療師自有一套理論。在諸多理論中,最受青睞的莫過於這一種:這些來訪者患有多重人格障礙,這些記憶在他們年齡尚小的時候解離了。這個解釋導致了多重人格障礙診斷人數急劇增加。正如伊萊恩·肖沃爾特(Elaine Showalter)解釋道:

心理治療師們認為,兒童為了應對性虐待帶來的痛苦、恐懼和打擊,他們選擇了人格分裂或解離。遭受虐待的記憶一直都存在,只不過被抑制在另一個人格或許多人格碎片中。「改變者」一直在與創傷進行鬥爭。心理治療師通過催眠的方式與「改變者」接觸,利用內在自救者的力量在不同人格片斷中進行斡旋。然後,他們可以與兒童「改變者」取得聯繫,讓他們為性虐待和宿主人格中其他被抑制的記憶出面作證。(1997)

專業學術組織在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支持這個理論之前,就開始大肆傳播這些觀點。這些理論將多重人格障礙與記憶復甦聯繫起來,很快就在不同的心理治療領域得到傳播、複製。在1970年之前的50年間,全美國報告的多重人格障礙病例不過十幾個。20世紀80年代之前,多重人格障礙甚至都沒有被美國精神病學會認定為一種疾病,但在90年代,成千上萬的病患被確診為多重人格障礙[3]。

隨著這種所謂復甦記憶的現象勢頭越來越猛,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病人的陳述也變得越來越奇怪。一些病人開始報告說自己不僅在兒童時期受到性虐待,同時還是撒旦祭祀儀式虐待(satanic ritual abuse,SRA)的受害者。肖沃爾特描述了一位婦女(SRB),她40多歲,擁有耶魯大學生物化學學位,同時也是撒旦祭祀儀式虐待的受害者。在接受心理治療之後,她開始相信自己的父母是兒童色情電影製作團伙的成員,他們迫使兒童參與邪教儀式。她回想起自己被逼賣淫,遭受過電擊和毒品虐待的經歷。她還記起自己在7年級時有過懷孕經歷,並被強迫墮胎。

文獻中記載著許多這樣的例子,許多例子聽起來比這個還駭人聽聞,幾乎所有的撒旦祭祀儀式虐待案例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沒有獨立證據可以證明這些事件曾經發生過。在接受心理治療之前,這些病人完全沒有受虐待的記憶。SRB的案例正是如此。好幾年來,她一直接受治療各種恐懼症的心理療法,但都不成功。在1986年之前,她並沒有報告過自己有任何性虐待的記憶。1986年,她參加了兒童虐待倖存者的討論會,並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展現出3種不同的人格。正是在那兒,她開始「回想起」關於性虐待和撒旦祭祀儀式虐待的記憶。儘管沒有獨立證據來佐證SRB所講述的故事,但卻沒有人質疑過SRB故事的準確性。這是因為心理治療師的觀念體系已經根深蒂固,不需要獨立的證據(「如果病人認為自己受到過虐待,那麼他就被虐待過」)。這個觀念體系所代表的心智程序只要求病人和心理治療師相信故事的連貫性。然而,這些故事並不是無害的,很多人因為這些故事而受到虐待的指控,並被判刑。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興起的流行性復甦記憶潮流中,病人和心理治療師都是污化心智程序的受害者——這種心智程序引起紊亂的行為,並拒絕接受評估。龐氏騙局和這個例子都表明,並不是所有的心智程序都是有益的。當我們在討論心智程序缺陷時,人們很容易認為心智程序越多越好。然而,龐氏騙局和流行性復甦記憶的例子告訴我們:人們獲得的心智程序有時候不僅不能防止不理性行為,還會成為不理性行為的起因。

[1] 關於龐氏騙局危以及阿爾巴尼亞危機的描述來自貝澤莫等人(Bezemer,2001;Jarvis,2000;Valentine,1998)。

[2] 當然,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僅僅局限於個體的認知能力方面。貝澤莫的文章中深入討論了導致阿爾巴尼亞經濟狀況的宏觀經濟因素(Bezemer,2001)。我的觀點是:非理性的經濟觀念是導致阿爾巴尼亞經濟危機的原因之一,這一點需要我們格外注意。

[3] 關於記憶恢復現象、多重人格障礙、撒旦祭祀儀式虐待的解釋,綜合了多篇文章的觀點(Rainerd and Reyna,2005;Clancy,2005;Hacking,1995,Lilienfeld,2007;Loftus and Guyer,2002;Loftus and Ketcham,1994;Mcnally,2003;Nathan and Snedeker,1995;Piper,1998;Showalter,1997)。多重人格障礙現在被稱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