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超越智商: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 為什麼理性障礙如此普遍 >

為什麼理性障礙如此普遍

簡言之,人類大腦天生懶惰。在沒有具體線索提示個體需要避免最簡化信息處理(比如,考試就是一種提示線索)的情況下,人們通常會成為認知吝嗇鬼,受困於非理性。不過,認知吝嗇鬼在信息處理時的方法也並非千篇一律,他們會採取多種多樣不同的策略,這就意味著每個人的認知/行為特徵都有所不同,人類的理性程度存在著個體差異。另外,我們還會發現,策略多樣性與智力之間幾乎沒有相關關係。

在本章中我已提到過,人類大腦不理性的主要特徵有兩種:一是信息處理過程問題,二是內容問題。所謂信息處理過程問題就是受到認知吝嗇鬼的影響。內容問題是指我們在進行理性的思維和行為時,所必需的某些具體知識結構。當理性行為所必需的思維結構缺乏時,我將其定義為「心智程序問題」,參考的是帕金斯對「心智程序」的定義,即個體在決策和問題解決時,能夠從記憶中提取出的規則、知識、程序和策略。在第10章和第11章中,我會具體討論導致人類不理性的心智程序問題。

評估人類行為的理性標準是社會和文化發展傳承的產物,獨立於基因得以保存和傳承。21世紀概率理論、經驗主義概念、邏輯和科學思維的發展,給人類提供了形成信念、修正信念以及行動推理的概念工具。它們以「心智程序」的形式安裝進人類大腦,代表著孕育了人類理性的文化成就,隨著社會發展,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理性文化工具,這些工具逐漸在人群中流傳開來。現代社會一名統計學專業大二學生,如果可以帶著他已學的統計學知識穿越到幾世紀前的歐洲,也許可以通過頻繁出入賭局而發家致富(或是涉足保險或彩票業)。

概率思維、邏輯、科學推理等理性工具,通常是個體沒有完全掌握或是根本沒有注意到的心智程序。由於未掌握某些心智程序而導致的不理性,我將其稱為「心智程序缺陷」。另外一類心智程序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於心智程序本身是有害的、無用的,不能幫助個體實現目標(工具理性)或是建立正確的信念(知識理性)。事實上,很多心智程序都是導致非理性行為,阻礙目標實現的直接原因。我將這一類問題稱為「污化的心智程序」。

每個人在思維過程中都會受到認知吝嗇鬼的影響,這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人類心理特徵[1]。與之類似,心智程序故障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多數人思維特徵的一部分。簡單來說,所有人都是認知吝嗇鬼,都經歷過心智程序問題所導致的認知謬誤。非理性是所有人行為和思維的特點,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然而,不同認知吝嗇鬼處理信息的方式不同、認知程序缺陷的程度不同、污化心智程序對人的影響深度也存在不同。所有的這些差異都無法通過智力測試進行評估。高智商群體成為認知吝嗇鬼或是出現心智程序故障的概率僅比普通群體低一點點[2]。從統計學角度來看,理性障礙應該是一種不受智商高低影響的普遍現象。換句話來說,如果非理性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並且與智商之間僅有微弱相關,那麼高智商群體中的非理性行為絕非罕見。

[1] 在自然條件下,做一個認知吝嗇鬼是默認的人類認識方式。當環境線索提示個體即將要付出大量的認知努力時,由於高智商個體有著更強大的計算能力,所以他們會更快地覺察到環境的認知需求,啟動認知吝嗇鬼模式。

[2] 此處額外需要說明幾點。首先,本書中引用的絕大多數研究都是以大學生作為被試。書中我所謂的「高智商群體」和「低智商群體」其實是研究樣本中智商較高和較低的兩組。因此,他們並不算是絕對意義上的低智商群體,只不過和朋輩相比起來較低而已。第二,由於研究被試都是從大學生群體中選出的,智商波動範圍較小,因此,研究所得到的相關強度毫無疑問地會被削弱。話雖如此,美國大學生群體的智商範圍其實是很廣的。在過去30年間,美國25~29歲的年輕人大學入學率已增至50%。截止到2002年,58%的年輕成年人已完成了至少一年的大學學業,有29%獲得了至少一個學士學位(Trends,2003)。最後,即使是受到被試來源的限制,得到的研究結果依然令人震驚:沒有想到在智商得分前2/3的群體中,理性與智力之間的相關係數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