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雄性衰落 > 15 經濟衰退,生活成本增加 >

15 經濟衰退,生活成本增加

那些負債纍纍來上學的學生不太可能心裡想著經世濟人。債務纏身的時候,人們花不起時間去思考。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美國語言學家和社會政治批判家

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跟嬰兒潮時代出生的父母們相比,汽車油費、學校學費和住房費用占收入的比重之大遠遠超過了幾十年前。也許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雖然電腦、電視和玩具的價格一降再降,教育的費用卻一漲再漲,超過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通貨膨脹的增幅。無論如何,今天西方世界的生活成本比經濟蕭條之前要昂貴了許多,於是很多年輕人不得不大量舉債,為的只是維持生活。

股市策略分析師彼得·布科瓦(Peter Bookvar)說:「儘管現在市場上工作機會有所減少,但是生活的絕對開銷卻創下了歷史新高。」1普遍而言,美國人認為自己有著更多的機會超越自己的父母,但是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經濟風險2。「按單結算」工作(非傳統、非全職僱用的工作,一般由合同工、自由職業者或者實習生完成)的興起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不需要提供全職工作所需的福利、醫療保險、退休金計劃,或者任何形式的工作場所保險措施3。

在20世紀70年代,作為占美國人口72%的主流,只有高中或以下學歷的大多數人,還是有機會繁榮發展並且躋身中產階級的。因為那個時候製造業在美國如日中天,只要一個人吃苦耐勞勤奮踏實,教育程度較低並不是太大的障礙4。但是在後面的幾十年裡,加入中產階級的道路就沒有那麼通暢了,因為那些本來以自給自足為榮的公司現在全都竭盡全力節省成本,尤其是把很多工作崗位外包到了工資更低、福利更少或者沒有福利的國家。與此同時,商業環境中的重組也在悄然進行著,生活成本節節攀升,而總體男性工資的中位數卻紋絲不動。

在隨後的十五年間,「好日子」跟大家漸行漸遠。勞動力市場增加了將近70%,但是只需要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工作占比下降到了41%,這也就意味著有兩百萬左右的工作崗位不再對中學以下教育程度的人開放了5。鏡頭拉回到今天,現在在發達國家中淨增加的工作機會都需要至少某種程度的高中以上學歷6。教育程度低的人前景慘淡,尤其是對於男性而言。

1969—2009年間,男性高中輟學者的工資中位數下降了38%,高中學歷的人下降了26%,對於有大學學歷的人來說降幅只有2%——請注意,這些數字都只包括了能找到工作的人。在每個教育程度的人群裡面,收入的均值都超過了中位數,這表明工資收入集中在了每個區間頂端的少數人手裡7。

資本積累資本的速度要比勞動力積累資本的速度快得多。在美國經濟恢復的最初幾年間,全國財富分配頂端7%的家庭,其淨資產增加了大約28%,而餘下的底端93%的家庭淨資產反而下降了4%8。現在把小孩送到私立小學所需要的費用,要比過去把孩子送進哈佛、耶魯或者斯坦福這樣的頂級大學還要貴,只有精英階層才有能力支付。

開銷比例也上升到了失控的地步:

●1970年:學費:家庭年收入的5.5%

住房:家庭年收入的305%9

●1991年:學費:家庭年收入的19%

住房:家庭年收入的500%10

●2010年:學費:家庭年收入的33%

住房:家庭年收入的552%11

總而言之,高等教育文憑不再是通向「夢想生活」的護照了。現在很多人——即便是有更高學歷的人,也幾乎沒有希望獲得成功了,他們的生活就像希臘神話裡的西西弗斯(Sisyphus)一次次將大石推舉到山頂,為的只不過是讓大石再次從山頂滾到山腳,週而復始,永無休止。

花銷與日俱增,價值漸漸褪去

在這個蕭條的年代裡,每當一個女性失業的時候,就有三個男性失去自己的工作12。生活費用的與日俱增和前景的逐漸黯淡兩面夾擊,會不會讓男人們認為家庭不再是辛勤工作的獎勵,而是讓自己不得不拚死工作的負擔呢?對於很多年輕男性而言,未來是黯淡無光的,即便找到了提供福利待遇的工作,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才能賺到足夠的錢成家立業,娶妻生子,買房買車,到老年的時候還能有說得過去的生活質量。

我們不再相信那種一個人工作就能讓全家過上好日子的神話了。我們也不能再自欺欺人,告訴自己社會階層的上升通道給了每個人一樣的機會,如同《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的專欄作家費迪南德·芒特(Ferdinand Mount)爵士在他的著作《小心鴻溝》(Mind the Gap)中所說:

在整個20世紀的歷程中,來自國外的競爭讓我們不再能夠提拔自己的親戚或者論資排輩地升職加薪了。為了生存下去,我們只能去激勵我們能找到的任何優點和價值。結果就是形成了一個新的精英階層,並且把下層社會中最有才華的人都抽乾了。現在人們被依據自己的能力分化階層,而不同階層之間的差距無可避免地越來越大。資本對於低技能的工人越來越不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人。資本主義永不停息地通過簡化人工工作來提升效率,同時讓機器承擔了越來越複雜的任務,繼而所有的計算、測量、估算和整合工作都有電腦來完成,而人類所需要做的僅僅是按下為數不多的幾個按鈕而已。13

他繼續解釋道,這些不需要身體強度的新工作的產生,讓女性也可以參與之前她們不可能參與的工作,然而:

這也會產生問題,那些主要以出賣力量和體能為生的中下階層人士不再有太多的賣點了,那種男性的自豪感和自我價值感也就日漸消退。我們不幸地發現,跟在不同超市裡面打零工擺貨架相比,在軋鋼廠甚至是礦山辛勤勞作一輩子,才更像是男人的活計。14

把過去曾經非常複雜的任務變得簡單易行也能部分地解釋為什麼工資一直都沒有增長。「我們是經歷了信息革命的一代,這裡面的每一個變化其實都像當年的工業革命一樣深奧難懂。」心理學家瑪麗·拉根(Mary Ragan)這樣說15。但是被信息革命甩在身後的東西要多得多,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和目的。如同我們調研中的一個26歲的小伙子所說:

80後正在更高的失業率下掙扎,因為在這種不穩定的經濟環境中機會太少。我們感到迷失和被人拋棄了,雖然媒體提供了很多讓更年長的一代回歸勞動力大軍的社會項目,但它們對於那些落在後面的二十多歲或者三十多歲人群幾乎沒有任何關注。

即便是對於那些渴望接受更多教育並且全心全意提出申請的小伙子而言,學校的高昂費用也會讓他們無法承受。

男人的數學

這個有趣的公式曾經在互聯網上風靡一時(見圖15-1)。不幸的是,有很多年輕人認為這不是玩笑,而是事實。

圖15-1 一道關於女人的計算題

很多為了獲得大學學位而負債纍纍的學生直到畢業的時候才看到就業市場的腥風血雨:並沒有一個工作崗位在那裡虛位以待,而且他們的學位並不能保證一條成功之路。整整一代的年輕人,曾幾何時被告知只要志存高遠就可以成為任何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此時卻被推進了大規模失業的深淵,不得已只能先找個辦公室的小隔間暫且餬口而已。

壓力過大就會不堪重負。我們在日本看到了極端情況,除了「食草族」之外,還有一類自我封閉的男人叫作「家裡蹲」(hikikomori),他們從不出家門一步,或者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離開父母家裡一步。在中國有另外一個對這一類型男性的稱號——屌絲,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男性的陰毛」。屌絲是工薪階層的男性,他們很多都在高科技行業工作,缺乏社交技能,而且花很多的業餘時間打遊戲。儘管他們的收入一般被認為屬於中產階級的範疇,他們自己卻覺得自己被「高富帥」——高大、富有、英俊的男性所壓制,並且對自己社會地位的上升感到悲觀。這些自我貼標籤的小伙子的存在反映出了他們面對嚴峻的經濟環境時內心的無力感。全世界範圍內,普通男性想要有所成就都在變得更加艱難。

當自食其力養家餬口的可能性非常渺茫的時候,年輕男性們在成長過程中就會覺得自己的失敗順理成章。如果他們不能成為有能力的男人,那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呢?如果我們不從就業市場和個人發展兩個方面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那些年輕男性的未來就會越來越孤獨無助,最終每個人都會無計可施。

人際互動和關係的貶值會在地區、國家乃至全球範圍內產生巨大影響,不僅人力資源損失巨大,而且會出現人口的負增長。對關心年輕人前途的人而言,這種孤獨和缺乏人生目標的組合是個巨大的危險信號。實際上孤獨甚至比吸煙和肥胖更能夠影響人的健康16。它會減少預期壽命。孤獨的人免疫系統更弱,並且生病之後更容易導致死亡17。前途渺茫的男性也更有可能自殺18。還有人認為越來越顯著的貧富差距會導致犯罪率的上升和社會動盪19。換句話說,如果社會希望讓年輕男性能夠為其所用,就必須首先對他們給予關懷。

提要

孤獨和前途無望是很多年輕男性面臨的主要困境,孤獨甚至比吸煙和肥胖更能夠影響人的健康。

面對節節攀升的生活壓力,年輕男性需要更多來自社會的關愛。

掃碼關注「廬客匯」, 回復「雄性註釋2」, 查看導論及第8~15章註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