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雄性衰落 > 10 日益糟糕的環境 >

10 日益糟糕的環境

沒人知道這些化學雞尾酒會怎麼在人體中相互反應,對我們整體的健康水平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朱莉·韋克菲爾德(Julie Wakefield)

今天的年輕人真的比他們的父輩和祖父一輩生育能力差嗎?新近的一些研究認為確實如此。在美國,男性的精子數量平均每年都要下降1.5%1。愛丁堡大學的男性生育健康專家理查德·夏普(Richard Sharpe)從一系列同步化的研究中發現,北歐青年男性中有五分之一的人的精子數量已經降低到了影響生育的水平。為什麼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會有這麼巨大的變化呢?《華爾街日報》關注了夏普的觀察結果,並且將其和另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發現放在一起進行了討論,該研究發現精子數低跟男性自身吸食大麻、母親在懷孕期間吸煙、出生時體重較輕,以及兒童時期體重超重都有關係2。某些諸如抽煙喝酒之類的生活方式,或者非法藥品的使用(包括合成類固醇和可卡因)、壓力、肥胖、長時間處於電腦或者電子屏幕前,都有可能引起這種剛剛被發現的精子數目逐漸下降的現象3。

誠然,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對於我們試圖揭開的謎底來說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存在著很多個人根本無法控制的因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那些遍佈在我們生活環境裡的能夠對激素產生破壞性改變的化學品,例如內分泌干擾素。

內分泌系統也被叫作激素系統,它在從懷胎十月到死亡時刻的整個人生中管控著所有的生理過程,包括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生殖系統的生長和功能,以及對新陳代謝和血糖水平的調節。它是由各種腺體組成的(主要包括女性的卵巢、男性的睪丸、垂體、甲狀腺和腎上腺),激素由各種腺體分泌之後被釋放進入血液循環中,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的受體對各種激素進行識別並且作出反應。激素的工作機理就像是一個化學信差,跟特定的受體綁定,一旦發生接觸這些受體就會讀取激素攜帶的指令。某些內分泌干擾素會模擬自然生成的激素,讓身體受騙,過度生產或者減少分泌某種激素(例如生長素、雌激素、雄激素、胰島素或者甲狀腺素),而這就會讓身體的激素分泌失衡4。

根據美國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簡稱NIEHS)提供的信息,起到內分泌干擾素作用的化學物質可以在很多自然或者人造的產品中找到,例如藥物、食品、金屬罐頭盒、塑料飲料瓶、洗滌劑、化妝品、玩具、殺蟲劑和阻燃劑,這些化學物質以多溴二苯醚(PBDE)的形式存在。在老舊傢俱、地毯、汽車座椅和床墊裡也有這些成分。這些產品都含有二惡英或者類似成分、多氯聯苯、DDT或其他殺蟲劑,或者諸如鄰苯二甲酸鹽和雙酚A(BPA)之類的塑化劑。雖然具體計量尚待確定,但它們都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並且會對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的免疫系統、生殖系統、發育過程和神經系統造成有害效果5。

早在1950年,研究者們就注意到殺蟲劑DDT會阻礙公雞的性發育,導致其被「化學閹割」,以及其他的生殖系統變異,如同《失竊的未來》(Our Stolen Future)的作者西奧·科爾伯恩(Theo Colborn)、黛安娜·度瑪諾斯基(Dianne Dumanoski)和約翰·邁爾斯(John My-ers)所說。自那以後,北美和歐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狀況:鳥類、水獺、短吻鱷以及魚類都出現了顯著的激素系統和生殖系統異常症狀,原因是暴露於富含多氯聯苯(一種用來給電力設備絕緣的化工產品)和其他人造合成物的環境中6。

朱莉·韋克菲爾德在《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在20世紀80年代,亞拉巴馬州桑福德大學(Samford University)的一位魚類生物學家邁克·豪厄爾(Mike Howell)所觀察到的現象,佛羅里達河中的雌性食蚊魚(mosquitofish)生長出了本來只有雄魚才會有的在交配時使用的巨大的臀鰭。在深入研究之後,他發現這些異常的魚類來自於河流上游的一個造紙廠。在韋克菲爾德發表這篇文章一年之前,豪厄爾和他的團隊在下游被另一個造紙廠所污染的水源中採集了樣本。他們在這些樣本中發現了雄激素,尤其是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這正是健身者和運動員們經常服用的睪酮和合成類固醇的前體物質。在這個特定的案例中,造紙廠生產的木漿中含有的固醇和水體中的細菌產生了反應,製造出了雄烯二酮,豪厄爾的團隊懷疑正是類似的生化過程使得環境中的雄激素含量越來越高。韋克菲爾德更進一步,認為雄激素並不是唯一需要我們關注的東西,抗雄激素(anti-androgens)也需要引起重視,也就是那些會阻止人體內雄激素分泌的化學成分。抗雄激素會導致睪酮分泌機制的崩潰,阻礙其與細胞之間的通信,讓它沒法啟動關鍵基因,甚至損害與睪酮相關的基因活動。「這讓人憂心忡忡,」韋克菲爾德說,「因為睪酮是雄性性器官正常發育的關鍵因素。」7

最大的未知因素實際上是內分泌干擾素的累積效應。在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主持一個研究實驗室的邁克爾·斯金納(Michael Skinner),在他2005年進行的對懷孕老鼠的實驗中發現了生物指令如何被轉移至下一代。這個實驗考察的是將懷孕老鼠暴露於殺真菌劑環境中是否會影響未出生胎兒的性別,儘管斯金納和他的團隊發現這些老鼠的雄性後代中確實存在精子數量低和生育能力下降的現象,但在性別差異方面並沒有發現任何影響。

在此之後,一個研究人員陰差陽錯地繁殖了這批實驗鼠的後代,產生了它們的第四代後裔。斯金納告訴這個研究人員也可以順便研究一下這些老鼠。研究的結果讓人們大吃一驚。被暴露於殺真菌劑之後所生出的第三代後裔中的雄性跟它們的祖父輩一樣都有精子數降低的症狀,但是研究者們同時也發現了被暴露於污染環境中的懷孕母鼠本身——也就是這些老鼠的曾祖母,出現了被稱作甲基原子團(methyl groups)的分子模式的改變,這一改變會聚集在胚胎鼠的生殖細胞中的DNA上,而這些生殖細胞最終會成為其出生後的精子或者卵子。就如同「乾淨毛衣沾上了毛毛」一樣,這些甲基分子干擾了DNA的正常功能,並且會傳給下一代,使得它們產生各種疾病。斯金納預測,在未來的醫學診斷中,會對甲基化模式進行篩查,因為這意味著前一代曾經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中,並且會導致當前病人的某些不健康症狀。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簡稱EPA)對他的研究進行了批評,認為他的實驗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劑量太大,因而對於這些化學物質的風險評估已經失去意義了,但是無論如何,這個研究結果都會讓人感到心驚肉跳。毋庸置疑,未來的研究肯定會繼續揭開這種基因遺傳機制的謎團8。

總而言之,這些很難分解的、有可能造成生物累積的23有毒化學物質已經被投放進了我們的生態環境中,因而需要更多由各個獨立研究小組進行的深入考察。可以理解,諸多研究的非確定性結果,再加上慢性和致命疾病比例的逐年增加,讓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譬如現在在全球範圍內,睪丸癌的發病率比20世紀60年代翻了一番9,尿道下裂的比例也有所增加,這是一種先天缺陷,其原因是陰莖發育不良和尿道開口的位置異常。

在丹麥,睪丸癌自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整整飆升了三倍10。丹麥研究者尼爾斯·斯卡科貝克(Niels Skakkebaek)發現,好幾種與生育相關的問題不約而同地一起呈現出來了,例如睪丸癌、生殖器異形以及精子數量低下。他和他的團隊認為睪丸發育的異常是這些問題的原因,把這種情況稱為「睪丸發育不全綜合征」(testicular dysgenesis syndrome,簡稱TDS);斯卡科貝克認為睪丸發育過程有可能在子宮裡就受到了影響。他說,如果精子細胞發育成為精子的自然過程被內分泌干擾素所抑制的話,就會讓一個人在未來成為不育症或者癌症的易感人群11。研究已經發現,懷孕的女性和新生兒對於這些化學物質的影響最為敏感,因為這個階段恰恰是幼兒器官和神經系統形成的最初始階段12。

加拿大環境部的科學家邁赫蘭·艾萊依(Mehran Alaee)提出,每2~5年北美地區的多溴二苯醚水平就會翻一番;美國和加拿大女性乳汁中的多溴二苯醚含量比起瑞典女性要高出四十倍,而瑞典政府對於內分泌干擾素的關注度要比美國和加拿大政府高得多13。布魯斯·蘭菲爾(Bruce Lanphear)和西蒙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研究者們共同發現,如果母親在懷孕早期暴露於高水平的多溴二苯醚中,其嬰兒就會出現智商下降的狀況,非常類似於暴露於鉛污染的環境中所產生的症狀14。

現在在全美普遍流行的肥胖現象更使得情況雪上加霜,一個人身體內的脂肪越多,體內集聚化學成分的可能性就越高。韋克菲爾德提出,這些化學混合物大部分並非由身體內部分泌,而是在身體的脂肪組織內部逐漸集聚的。然而,真正的問題在脂肪分解的時候才會浮出水面,因為隨著脂肪分解,這些有害成分就會被釋放到血液循環中。她說:「沒人知道這些化學雞尾酒會怎麼在人體中相互反應,對我們整體的健康水平又有著怎樣的影響。」15這應該為兩方人士都敲響了警鐘:有購買力的消費者和有責任保護公民健康的衛生當局。

提要

內分泌干擾素在環境中的擴散,會侵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激素平衡。

環境污染對於肥胖者的危害尤其嚴重。